日本突然抓捕中國漁民意欲何為?

日本共同社23日報道稱,日本政府漁業管理部門當日以違反《漁業主權法》為由,扣押一艘在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域進行捕撈的中國漁船。日方稱,近期日本周邊海域的中國漁船數量激增,大型漁船增多,且進行"爆漁"即大肆捕撈,"對日本權益構成巨大威脅"。日本政府對中國漁船活動"表示高度警惕",並尋求交涉,要求中方削減漁船數量。隨著中日東海摩擦不斷升溫,日本在中國漁船問題上窮追猛打究竟意欲何為呢?

首先,是在為加大爭奪海洋權益進行輿論宣傳,為擴張海權造勢。中日存在東海劃界糾紛,至今中日也未完全走出釣魚島爭端的陰影。作為島國,日本極為重視"海洋立國"。其一方面通過將眾多離島收歸"國有",其中包括中國擁有主權的釣魚島以及沖之鳥礁(日稱"沖之鳥島"),擴大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另一方面日本已正式啟動加強西南地區防衛力量的計劃,日本政府正把在陸上自衛隊增設的水陸機動團的核心力量-水陸兩棲車輛部署到長崎縣佐世保市,其海洋安全戰略顯示出明顯的對華針對性。日本政府試圖通過製造"東海危機議程",加大民眾對華不滿情緒,並保持在海洋領土爭端及海洋權益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凝聚民心,為擴張海權造勢。

其次,日本外相訪華請求遭到中方拒絕,扣押中國漁民找回顏面。今年年初,岸田曾通過外交渠道就其有意訪華一事向中方徵詢意見,遭到中方果斷拒絕。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3日再次公開稱"將繼續尋求機會與中國對話",其最終結果仍未能如嘗所願。顯然中方的冷淡態度讓日本政府感到十分難堪,不過這樣的局面責任恰恰是日方造成的。姑且不提日本積極強化西南島嶼建設,提升針對中國的海空力量建設,僅就日本不斷尋求介入南海,其改善對華關係根本毫無誠意可言。過去的一年,日本積極通過經濟和安全援助等方式拉攏海上航線沿岸國,尋求深入介入南海。2015年2月3日,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記者會上宣稱,"南海局勢對日本影響正在擴大"。

日本不僅口頭上談"南海",實質上也採取了不少動作。201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再三要求下,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史無前例地通過了一份明顯針對中國的所謂《海洋安全聲明》。與此同時,日本直接強化針對菲律賓、越南等國的直接軍事援助,為其"輸血打氣",鼓動其對抗中國。截至目前,日本已承諾向菲援助10艘海警巡邏船,並贈送3架可用於南海海上巡邏的比奇TC-90"空中之王"雙發渦槳飛機;向越南提供6艘二手巡邏船,提升其海上干預能力。此外,日本還在南海問題上積極回應菲律賓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的"多邊談判"主張,以策應東海問題,加大對華壓力。在此背景下,中國拒絕接受岸田訪華請求再正常不過了。然而,在日本政府看來,中國的冷淡讓自己十分難堪,於是日本政府便將怨氣撒中國漁民的身上,以挽回顏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扣留漁船事件並不是發生在爭端海域。來自日本媒體的報道顯示,日本扣押中國籍底拖網漁船,並當場逮捕了42歲的中國船長。理由是該船在日本專屬經濟區海域捕撈時違反日本《漁業主權法》、未記錄作業日誌。同時,中國船長承認了違規,日方將根據法律對其進行處罰。這種很直白的說法直接將事件的責任完全推至中國漁船,以此向世人表明,此次事件並非日本為了領土爭端而挑起的,而是中國漁船"違法"所引起的。其背後的目的無非就是日方要極力渲染東海地區緊張氛圍,藉此為推進安保法制建設,擴充海上自衛隊的任務範疇創造機會與條件。

通過近幾年的中日雙方的關係,我們不難發現每隔一段時間日方都會找一個藉口,使得雙方重新在海洋問題上大吐口水。其實,日本此次"扣押中國漁船"事件背後,與日本自身的安全戰略背景有著緊密聯繫,其主要目的是為海權擴張進行輿論造勢,並通過渲染和抹黑中國漁民的海洋活動,引導日本國民接受自衛隊解禁相關活動限制。針對日本的這些舉動,中國不僅要做好輿論鬥爭,保持警惕,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戰略反制手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9181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