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女大學生問我中國什麼時候攻打日本

在日本的街頭我們會發現,很多書店都會賣關於 中國領導人,中國社會等等方面的書籍,而且據說銷量很好。由此可見,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興趣和關注度極高。那麼馬老師依您觀察,他們具體在關注中國的哪些方 面? 馬立誠: 日本對中國的關注是全方位,在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裡,只有一個國家用自己的語言,翻譯中國的十三經《論語》、《孟子》《易經》、《詩經》,並且用自己本國的 語言注釋《十三經》,我在日本東京大學對面的巷子裡頭,有很多的書店,我看到了,我很驚訝的。

我們中國一位學者錢鍾書,有一次在日本的一間大學演講,他說在日本學者面前,不敢談中國的學問。因為日本對中國的研究,對中國的興趣,那是非常大,而且研 究的很深。我們不會日語的,拿到日本報紙你能猜出個1/3、1/4,只有一個國家是日本。

過 去朝鮮和越南,也都有部分的漢字,但是他們建國以後,就把漢字徹底取消了。日本也曾經爭論過,完全用平假名、片假名取代漢字,但最終保留漢字,在日本社會 學術界是一個主流,所以日本是保留了2000多個漢字。 我們中國,我們古代的一些傳統,在日本被保留下來了。比如我們中國過去古代的時候有驛站,那個驛至今還是日本地鐵站站字使用的字,不過稍微有點變化。

所 以我們中國的很多很多古代的東西都是保存在日本。特別像京都、奈良,這些城市的樣貌,都是跟我們唐朝的建築,唐朝都城的風格有很密切的關係。 另外中日都是亞洲的強國,彼此關注,彼此了解,完全是題中應有之義。兩個國家距離也很近,過去周恩來說兩個國家是一衣帶水,從東漢以來,有兩千年的歷史。

榮 劍老師您覺得有沒有知己知彼這樣的意思在呢? 我們對日本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相反日本對中國的研究,是非常的廣泛。一開始也可能從學生的角度,後來作為一個平等的,或者更加優越的文明的先行者,這 麼一種視野來觀察中國。 現在我們是不是進入第三個階段了,原來是一個學生,然後是一個文明的先行者,現在我認為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源自於中國的確崛起,中國再次強大起 來了。

力 量格局的對比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對日本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方面,覺得中國有可能會重新取代日本,成為東亞的一個新的領導者,物質的總量的膨脹, 軍事力量的發展,使日本保持了這種警惕的心態。 基於這種格局,日本對中國的研究是不會放棄的,很可能會擴大研究的範圍。我們必須承認,日本對中國的研究是非常細緻、非常全面的,這恰恰是我們中國需要學 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認真研究對手,學習對手的前提下,才可能超越對手。

馬 立誠: 在今天日本對中國的研究,還有一種特別的意義,現在兩國的力量對比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自明治維新以來的大變化。 明治維新以來一百年,日本強,我們弱,那現在中國強了,經濟總量方面日本占了下風,這個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兩個強國都在爭取這個東亞的領導權,爭取在 亞洲乃至於在世界上的地位,就發生了一個較量。我的一些日本朋友說,日本心理上要適應中國比自己強需要十年時間。

前 幾年中國經濟規模剛剛超過日本的時候,我到日本去,我看到日本的媒體上就說:雖然中國超過了我們一點,但是中國的質量不行,比如說有食品、藥品,有假冒惡 劣,餃子還有有毒的,還有製造業產品的粗糙,還有空氣的污染啊,水的污染,所以真正的幸福在日本。我看到日本媒體這樣說以後,我也很理解。 它以前一直認為美國比自己強,美國是老大哥,中國過去是積貧積弱了,很長時間看不起我們。現在一下子中國起來了,那它就發生了一個問題,就是不習慣不適 應。而這時中國起來的速度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已經兩個日本了,未來也許會是三個日本,四個日本。 這樣對日本來說,就產生很大的壓力和焦慮。特別是兩國還發生過戰爭,所以這個時候,有一種新的動力加進來,就是要研究中國,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 軍事。這種研究實際上是兩國在較量當中的一個層面、一種表現。

日 本原來在東亞,應該說是一個老的大國,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大國。新興的強國往往會對既有的強國所形成的秩序發生衝擊,在歷史上這種衝擊曾有多次是通過戰爭解 決的。 但是今天在全球化的形勢下,用大規模戰爭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已經過時了不為人們所採取了。但這兩個國家的競爭的尖銳性、碰撞依然是比較重的存在的,所 以就要在這個情況下,加強對中國的研究。

現在日本民眾,其實對於中國無論是他們的民眾也好,高層也好,有一種怕的心理? 馬立誠: 2014年我訪問日本,曾經在日本靜岡國立大學演講。演講之前我就問坐在第一排的一個社會學系的女生,我問她:你去過中國嗎?你對中國什麼印象?

她 說:我沒有去過中國,中國什麼時候過來打我們啊?我問另外一個教授,是靜岡國立大學的一個社會學系的副教授。我說:你對中國什麼印象?他說:他回家的時 候,他年邁的父母經常問他,中國什麼時候打過來啊?好像要報仇的樣子。 從日本這方面來看,它感到了崛起中國的巨大壓力,日本社會面對中國的崛起,是焦慮的,是焦躁的,是不安的。

今 年我到日本大學,6月份的日本大學做了演講,我問一個學生:你對中國人怎麼看?他說:很可怕,馬上來打我們了吧?這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是這樣想的。 所以我們也要知己知彼,要感受到我們的周邊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給他的壓力,要正常的理解我們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壓力的一種感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9083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