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博士突然返回中國:北京神秘項目啟動

中國對全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投資,正是其在科學領域投資的縮影:它既勾勒了一幅恢弘盛景,又展示了這一長遠戰略的潛在回報。

1985年,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還對中國持懷疑態度。正是在這一年,北京宣布一項新戰略:通過對研發和創新領域的投資,使中國成為知識大國。在過去 30年間,中國超 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對研發領域的投資與日俱增:如今中國已是太空研究和載人飛行大國,中國還已成為醫學、生物和化學 等研究領域雄心勃勃的大玩家,去年屠呦呦就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

中國大學畢業的勞動大軍迅速擴大,奔赴海外的中國科學家正被吸引 回國。截至2014年,中國的學術機構和大學已吸引4000多名傑出的非華裔科學家,而且已有超過11萬名赴海外工作的博士返回中國。主要原因是如今他們 在中國獲得支持研究的良機,要比研究投入減少的歐美更多。

科學是一項國際事業,儘管中國政府鼓勵國內才俊,但如今越來越多科 學論文的署名作者是中國科學家及其西方(包括華裔)合作夥伴。2006年,北京出台(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宣布,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科學 強國」。實際上,現在的中國已是強國。中國還大舉投資能源研究:到2020年時,中國15%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資源。

中國貴州超大型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

中國造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性能超美國10倍

中國媒體11月23日報道港媒稱,號稱「觀天巨眼」、位處貴州平塘縣的全球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radio telescope)」FAST,日前進行首次升艙試驗,預計明年九月竣工。

FAST口徑達五百米為世界之最,投資逾6.6億元人民幣,假若真存在外星生物,理論上逃不過FAST的「天眼」。

據香港媒體11月23日報道,研究前後花了近20年的FAST,用於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為收集更遠、較弱的射電波,就必須要建造更大的主動反射面系統。

中國射電望遠鏡建設

該系統今年八月開始安裝,由4450塊反射面單元組成,至今完成三分之一。

接收來自外太空無線電信號的核心機件饋源,早前放置到中心饋源艙內,並於前日進行首次升艙試驗。

美國射電望遠鏡

據工程副總工藝師孫才紅說,饋源如同「天眼」的視網膜,收集宇宙信號。

據了解,由數千塊反射板組成的反射單元能夠主動對焦,而FAST能將中國的太空測控點,由月球同步軌道延伸到太陽系邊緣,探測宇宙中的信號和物質,有助理解宇宙物質成分和演化歷史,甚至用於重現宇宙早期圖像。如果存在外星生物,都逃不過FAST。

孫才紅認為FAST的綜合性能與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高近十倍,又宣稱當FAST建成後,中國在射電天文學的地位會從「追趕」,跨越到「領先」。

國慶前夕,隨著長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壓線纜通過耐壓測試、變電站設備調試完成。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 FAST)項目綜合布線工程完成,具備供電條件,這標誌著「天眼」的神經系統已經成型,FAST工程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中國射電望遠鏡

國慶節前夕中國完成射電望遠鏡核心部件安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9080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