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占豪

2016年2月4日,包括美國在內的12個環太平洋國家的貿易部長參加了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簽字儀式。這一協議簽署後,下一步將會在各國內部通過議會上通過形成法律,接下來就是落實實施了。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協議簽署表示祝賀,並聲稱「TPP協議將讓美國而不是中國主導制定21世紀亞太地區的路線和規則」。
TPP協議未來將往何處去?它真能起到在經濟上圍堵中國,對中國釜底抽薪的作用嗎?這能幫助美國主導制定21世紀壓塌地區的路線和規則嗎?
TPP的未來能起到圍堵中國的作用嗎?
美國搞TPP當然是針對中國的,其目的是要架空APEC,從而將中國、俄羅斯排除在亞太經濟圈之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但可以通過美國加入TPP的時間點是美國宣布亞太再平衡戰略前後,還能從其談判和相關的條款明顯針對中國並將中國排除在談判之外看出來。甚至,我們從美國根本不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並阻止盟友加入看出這一點。當然,我們還能從歐巴馬總統沒有參加2012年和2013年的APEC峰會看出來。所有的一切,都是想淡化APEC從而加強TPP的影響力。當然,類似的舉措也還有試圖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
美日等國簽署TPP
那麼,TPP未來真的能取代APEC嗎?未來將往哪個方向發展?能起到圍堵中國的作用嗎?
在筆者看來,TPP雖然初衷是為了將中、俄排除在亞太經濟圈之外,但最終卻只能實現美國加強與亞太國家經濟關係的作用,卻無法取代APEC,更無法起到圍堵中國的作用。之所以這麼說,有四個理由:
TPP成員國
一、中國經濟的體量、增長空間決定了沒有國家願意放棄中國市場。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世界最有潛力的增長市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增長引擎。請問,這樣的體量、這樣的增長空間,哪個正常國家會願意放棄中國這個近14億人且蒸蒸日上的市場?美國雖為世界第一強國,但美國市場增長空間非常有限,誰會為了美國而放棄中國?這個就利益邏輯上就行不通。
二、無論是東協國家或其它國家,他們願意和美國發展關係,卻不願意為了美國而切斷與中國的關係。
無論是東協國家或亞太的其它國家,都願意發展與美國的關係,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願意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願意切斷或弱化與中國的關係,恰恰相反,他們也願意發展與中國的關係,這種願望並不亞於願意發展與美國的關係。這不但是由經濟利益決定的,更是由地緣現實決定的。中國對一些挑釁可以容忍,但一旦實質性傷害中國核心利益,周邊國家誰也承擔不起中國的反擊。就像越南,2014年越南5·13反華事件後,中國關閉了廣西的口岸,很快越南就受不了了。
三、在TPP推進過程中,正是中國市場快速膨脹的階段。
TPP現在一共12個國家,美國還會不斷向前推進。但是,在美國推進TPP的時候,卻是中國市場需求的膨脹期。在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不理想狀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能保持6.9%的增速,一旦轉型成功有望重新回到8%左右的增速,這種增長背景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發展自貿關係,那麼TPP又怎能圍堵中國?事實上,現如今由東協主導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正在取得進展,中歐自貿區的研究也在推進中。在全球都在推動區域自貿的情況下,TPP能阻擋世界潮流嗎?在WTO框架下都不能完全主導的規則,放在區域就可以了嗎?一定不是這樣的。
四、中國的國家實力決定了美國根本無能力圍堵。
拋開其他的一切,就國家實力來說,10年後中國在綜合國力方面將會趕上美國,哪怕世界影響力仍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至少面對美國圍堵總可以應付吧?莫說在中國周邊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外,哪怕在世界範圍內哪裡又能排除中國?拉美可以嗎?非洲可以嗎?中東可以嗎?這些地方都不行,在亞太就能行嗎?答案不言而喻。
此前日本街頭曾舉行反對TPP的遊行活動
美國能制定亞太未來發展規則嗎?
歐巴馬說「TPP協議將讓美國而不是中國主導制定21世紀亞太地區的路線和規則」,真的這樣嗎?其實,在筆者看來,白宮的思維顯然還停留在霸權的迷思之中。當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極世界,國家的合作將會更加平等,地區規則將不再是一個國家說了算,而是各國通過協商來推動。
白宮的思維顯然還停留在霸權的迷思之中
別的地方不說,就拿美國一直主導的中東來說吧,美國說了算了嗎?美國和俄羅斯說了算了嗎?聯合國五常說了算了嗎?其實都沒有,不但沒有反而越來越亂。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彼此缺乏溝通、缺乏互相理解、互相諒解、缺乏彼此信任和彼此合作才導致這些災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世界的霸權正在消失,未來將不再是霸權世界,而是一個共同協商、協作的世界,這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
這個趨勢顯然並非一個TPP能夠決定的,雖然TPP的規則的確由美國主導,但亞太地區卻並非只有TPP。亞太地區有傳統的APEC,有地區的東協10+1和10+3甚至10+6,中國與東協已經建成了自貿區並在向2.0版升級,中國與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在推動自貿區建設,甚至中日韓都在進行自貿區談判。而就在最近兩三年,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亞太地區已經成立了亞投行,這一平台正在推動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地區的互聯互通和經濟貿易往來。
這一切的規則難道是由某一個國家制定的嗎?顯然事實並非如此。以TPP為例,其從開始提出到簽署協議周期超過10年,哪怕美國加入後也用了5年多才簽署協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亞投行,從2013年10月中國領導人提出到確認成立僅用大約一年時間,從確認成立到確定創始成員國大約半年時間,而從確立創始成員國到投入運行也只有半年時間。從提出到開始投入運營,僅僅兩年多時間。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協作推動事情的發展出來的地區規則,遠比一國主導出來的規則更高效,更能讓大家積極參與。同樣是國家,美國是不想讓非自己盟友搭上自己這輛車,而中國則願意與任何國家發展友好關係,願意任何國家搭上中國這趟便車,這種封閉與開放的態度會是封閉的態度取勝嗎?
圖為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右一)在剪彩儀式上致辭
中國與國際社會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的態度,中國當前的國家實力,未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哪一條能夠認可美國可以完全主導亞太未來的地區規則?別的不說,美國試圖阻撓盟友加入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亞投行,除了日本有推動「修憲」促使國家正常化的需求而接受了美國的建議外,其它那麼多盟友誰認可了呢?美國自己最親密的盟友——英國是第一個宣布加入亞投行的西歐已開發國家。這就是大勢,人類發展的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整個所謂某個國家主導亞太地區的路線和規則這種思維都是錯誤的,在此思維下的戰略豈能不敗?豈能實現?所以,在占豪看來,美如果明智,還是早一些調整戰略,大家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實現人類繁榮,這樣美國作為當前世界的領導者,將會擁有更長時間的領導地位;相反,如果逆潮流而動,其結果恐怕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將更快失去世界領導地位。
如果美國逆潮流而動,最終將更快失去世界領導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8921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