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貝賽報》發表題為「在新冷戰的邊境」的文章,作者:記者巴勃羅·M·迭斯。全文內容如下:
50多年前鴨綠江兩岸一樣貧困,如今一邊高樓大廈林立,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閃爍,另一邊是破舊的廠房和蘇聯風格的老舊街區;一邊交通繁忙,豪車雲集, 另一邊則是自行車和牛車默默前行;一邊碼頭上遊船滿載遊客,浮動酒吧歌舞喧囂,另一邊碼頭上是生鏽的起重機和等待報廢的船隻;一邊餐館林立,滿桌山珍海 味,另一邊的居民還要靠玉米粥、米飯維生;一邊發展中的新中國大踏步前進,另一邊由年輕的金正恩領導的朝鮮日益孤立和神秘。
朝鮮軍人密集巡邏中朝邊境
流經中國丹東市的鴨綠江將中國與朝鮮分隔兩岸。中國不是瑞士,但與江對岸的朝鮮相比,進步與落後、繁榮與貧困、光明與黑暗形成了鮮明對照。當夜幕降 臨,在跨越兩國邊境的大橋上,中國這一側的燈光遠遠多於江對岸朝鮮新義州的所有燈光。黑暗之中的朝鮮可以引爆原子彈,將火箭發射到太空,卻無力為自己的國 民提供電力、暖氣和充足的食物。
乘坐這些船隻,我們距離朝鮮江岸不到10米,但沒有踏上陸地。岸邊士兵扛著步槍巡邏,從擁擠的渡輪上下來的乘客在搬運重物。扛槍的士兵和背著袋子或柴火的寒酸農民是荒涼道路上常見的風景。
我們靠近一艘漁船,花100元人民幣向朝鮮漁民買了剛釣上來的魚。100元可以換1.4萬朝元,對於月收入只有140朝元的漁民來說,這是一筆不小 的財富。不幸的是這筆錢不屬於漁民,最後還得交到士兵手中,於是我們又給了漁民20元人民幣當做小費,這樣他可以用這些錢去黑市買兩公斤米。
中朝邊境上的朝鮮軍人
當我們回到丹東,一名從16歲開始住在中國的85歲朝鮮老婦人對我們說,「最近幾年形勢好多了,因為現在朝鮮政府允許農民出售自家種的蔬菜了」。這 名老婦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但她告訴我們她去年12月份去了對岸看望她的兄弟,他住在新義州,「我總是給他帶錢,送些吃的,因為那邊的生活太艱苦了。但他 從來沒有抱怨,也不向我要東西,因為他們都被教育要深愛自己的祖國」。
中朝邊境
另一名35歲的朝鮮婦女說,「那裡的人知道中國變化很大,私下裡也抱怨政府,害怕核試驗會導致戰爭」。 這名婦女為加入中國籍已在丹東定居5年,她希望能把自己的母親也帶來,因為朝鮮
中朝邊境突然出現一詭異畫面:金正恩不敢相信
外媒稱,遼寧省丹東市位於朝鮮半島西側最根部的鴨綠江入海口處,與隔江相望的朝鮮新義州僅1公里之遙。修建於日本殖民時期的鴨綠江大橋是連接這兩個城市的唯一通道。儘管是單線鐵路和公路並行的陳舊橋樑,卻是連接兩國的「大動脈」,約七成的中朝貿易由此通過。
據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9日報道,這條中朝貿易的「生命線」在9月底發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滿載貨物從中國前往朝鮮的卡車在橋上翻車。據專門報 道朝鮮消息的日本網絡媒體Daily NK Japan透露,受損的大橋關閉了一個多月進行修復施工,並且隨後仍對大型車輛限行。
金正恩
報道稱,儘管此次交通事故導致鴨綠江大橋暫時關閉,但並未聽說朝鮮經濟因此而出現混亂。原因就在於兩國之間還有貿易統計中看不到的其他各種「交易途徑」。
據報道,朝鮮國內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據說近年來不僅是平壤,就連各個地方城市裡,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能買到,大量的產品從中國流入。
朝鮮兒童挑選中國製造的玩具
報道稱,這些產品是由那些往來於中朝之間、在朝鮮各地兜售中國產品的中國商販帶進來的。據說他們的數量在數千人以上。
此外,在靠近中朝邊境的兩江道和咸鏡北道,這裡的人們還能到中國「走親戚」。他們每隔幾年就到居住在中國的朝鮮族親戚那裡走動一次,目的就是把親戚們籌集的現金和大量日
報 道稱,儘管中朝貿易有著以上各種各樣或明或暗的渠道,但朝鮮領導層卻很難進行控制和管理,由於自身的脆弱性,仍不得不使用陳舊的大橋。當年金正日總書記采 取行動想要打造一個順暢的通道,這就是新鴨綠江大橋。中國方面承擔了2億美元投資中的一大半,大橋巨大的拱形主體已經基本完成。
報道稱,中國政府已經完成了可通往新鴨綠江大橋的瀋陽至丹東的高速公路。這一通道對於中國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如果能從朝鮮過境,就可大幅削減與韓國之間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
中朝邊境
這 就需要在朝鮮境內修建約400公里的高速公路。而朝鮮領導人很難允許外國運輸車輛過往通行。在韓國和中國曾冒出過這樣一個方案:「如果給朝鮮境內的高速公 路加上一個頂蓋,就能阻斷運輸車輛與朝鮮居民的接觸」。在2007年的南北首腦會談中,雙方曾就韓國幫助改建朝鮮境內的高速公路達成了一致。
中朝邊境互市貿易啟動
報道稱,但目前還沒有徵兆顯示金正恩要啟動這一構想。不過朝鮮11月公布了在東北部羅先經濟特區的綜合開發計劃。但如果在舊鴨綠江大橋臨時中斷後宣布希望吸引外資解讀為發給中國的信息,這或許不是過多的猜測。
用品、舊衣服等帶回到朝鮮。如果把這些物資拿到黑市上銷售,馬上就能掙出生活費來。
的生活條件太差了。雖然她贊同近幾年形勢已經好轉,尤其是與上世紀90年代 中期大饑荒的時候相比,但她警告說,「沒有中國,朝鮮會崩潰」。 為了防止這種結果發生以致朝鮮難民湧入中國,北京政府維持著冷戰新的邊界線。
中朝邊境線上的朝鮮女哨兵
由於中國援助,韓戰以平局結束,三八線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這也是冷戰殘留下的最後分界線。 但是自從中國接替解體的蘇聯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丹東變成全球化世界新的邊界線。在這場新冷戰中,中國是幫助受國際制裁的朝鮮政權生存的唯一國家。儘管有 禁運規定,中國卡車仍然載著各種商品從鴨綠江橋上源源不斷地運往朝鮮。
但與此同時,近在咫尺的距離也是一個危險的世界之窗,平壤政府試圖關閉這個窗口以遮掩兩岸巨大的差異。在丹東郊區,中國遊船行至朝鮮境內5公里,船上的遊客沒有簽證,但只要送些菸酒禮品施以小恩小惠,朝鮮士兵對此就會視而不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