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並未在國際社會引起波瀾的聲明,卻預示了緬甸外交政策的微妙變化。1月13日,緬甸外交部對朝鮮進行氫彈試驗一事表達了「深切關注」,敦促朝鮮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停止核試驗。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緬甸這一平淡無奇的聲明在國際社會上被廣泛忽視,但在緬甸近代史上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標誌著緬甸終結了長期以來對美國入侵 的擔憂,表達了與美國改善關係、與朝鮮保持距離的願望,並逐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立主義外交」在緬甸開啟了新紀元。
習近平接見緬甸總統吳登盛
其實,「中立主義外交」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在全球範圍內,瑞士是實行「中立主義外交」,保持永久中立國的典型代表。該國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並在兩 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近年來,瑞士逐步調整外交政策,由傳統的保守中立向「積極中立」過渡。目前,除瑞士外,奧地利、芬蘭、瑞典、土庫曼等一些國家 也在實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緬甸民盟領袖翁山蘇姬
問題是,緬甸擬實行的「中立主義外交」,很難如同瑞士一般的中立。究其原因,主要是緬甸與瑞士相比實力懸殊太大,所處的周邊環境也大不一樣。瑞士雖 然是小國,但其實力並不弱,自身有強有力的力量保證自己的中立立場,但由於緬甸經濟落後,並沒有充足的實力保證自己的真正中立。
當然,緬甸的想法,也符合國際上的一個慣例,即任何國家都會防範身旁的大國,例如烏克蘭防範俄羅斯,巴基斯坦防範印度,蒙古、越南防範中國,幾乎清 一色都是防備身旁的大國
在緬甸高層看來,中國對緬甸發展十分重要,可向其提供資金、技術、發展經驗和巨大市場。緬甸不少高層官員多次表達對中緬關係的重視,並對中國支持緬 甸發展表示感謝。比如,緬甸總統吳登盛上任後正式出訪的第一個國家便是中國,他執政四年多以來,中國是其正式出訪次數最多的國家(7次),超過其出訪美 國、日本等國家的次數。
但緬甸高層也有人對快速崛起的中國感到擔憂,甚至直接稱中國為「超級大國」,或認為中國正變為「超級大國」。此外,緬甸高層也認為,前軍政府過分依 賴中國,導致中國在緬影響力過大,中國是緬甸第一大外資來源國與外貿夥伴國,中國(含港、澳)對緬甸投資200多億美元(約合1300億萬人民幣),占緬 甸吸引外資總額的一半。
緬北民間武裝組織
因此,緬甸對中國這個昔日的最大「金主」的感情已逐漸淡化,他們似乎並不把能成為中國的鄰居當做好事,因為緬甸的長期貧窮落後和中國的持續發展與繁榮之間,有著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在刺激他們原本因為長期的自卑感而形成的過度強烈的自尊心。
最明顯的例證是,2010年吳登盛上任不久,叫停了中緬合作的密松水電項目和萊比塘銅礦項目;2015年緬北發生戰事時,緬甸政府又無中生有地稱中國支持了果敢當地武裝。這些事件對兩國關係形成了新的衝擊。
緬北民間武裝組織
緬甸對中國如此過激反應,明顯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他們看來,中國要控制他們,簡直就像控制自己的一個省一樣容易,他們對此總是感到一種神經質的恐懼,在內心上,總是對中國進行一種提防,這也正是他們把眼光投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根本原因。
雖然「中立主義」在緬甸國外交政策中屬於新提法,但應該是之前所稱的「第三鄰國」政策的邏輯延伸。簡單來說,「中立主義外交」與「第三鄰國」政策存在共通之處,即緬甸著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從而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確切的說,緬甸擬實行的「中立主義外交」,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緬甸想利用「中立」來左右逢源,爭取國家利益最大化,但是緬甸想發展離不開和中國的經濟合作,想發展又不和中國站在一起,這是不現實的。
國人痛心!看中國用血喂出的那些「白眼狼」
我國對外援助始於1950年。改革開放前的28年(1950-1978年),我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內容是向受援國提供貸款或無償援助。這一時期,我國所提供的貸款一般都是無息貸款;對外援助的方式一般為成套項目援助、技術援助、物資援助及現匯援助等。
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到1985年,中國對外援助實際支 出達人民幣411.81億元,占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1.73%。其中成套項目和技術援助為158.72億元,占38.54%;物資援助為225.74億 元,占54.82%;現匯援助為27.35億元,占6.64%。
這些援助,為我國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贏得了一定的聲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政治、外交關係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的對外援助 數額過於龐大,加重了國民經濟的負擔。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外交政策做出了很大調整,對外援助的方式、主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放棄了過去那種片面單一的方 式,而朝著互惠互利的方向發展 。
一:喂不飽的越南白眼狼
我國對外援助歷史中給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援助時間最長,數額最大。當然,也是第一個大哥在戰場上刀槍相見的兄弟國家。
1950年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交之時,胡志明就親自到北京向中國求援。儘管中國當時百廢待興,但仍對他們的要求均給以滿意的答覆,這是我國最早的對外援助之一。
越南
1950年~1954年越南抗法戰爭期間,中國共向越南提供了價值1.6億元的物資援助。在越南內戰結束後,中國對越南的援助有增無減,除了海量的物資和巨額的無償現匯援助,還送去了香菸、粉條、中成藥、葡萄乾和酒等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稀罕物資。
1962 年夏,處於困難時期的中國,又決定給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 人民幣。1972年中越簽訂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的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1973年中越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 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
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物資的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包括足夠裝備陸、海、空軍二百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三億多米布,三萬多輛汽車,二百萬噸汽油。
越南的城市街頭
幫越南鋪設三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修建了幾百公里鐵路,並供應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中國政府還特地給幾億美元外匯供越南機動使用,當時中國外匯儲備都不超過10億美元!
當時我們給越南的所有援助都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中國給的援助實在太多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中國軍隊發現越軍使用的武器彈藥大部分是中國製造,越軍裝糧的麻袋上印的則是中糧!邊境的倉庫了堆著大量當時國內人民想不敢想像的鳳凰自行車之類的中國產品。
二:躺在中國身上過日子的阿爾巴尼亞
時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的耿飈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寫道,從1954年以來,我國給阿爾巴尼亞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200萬,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在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00元。
與此同時,受援國對中國援助的物資卻肆意揮霍。耿飈發現,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到處用來修建烈士紀念碑,阿爾巴尼亞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修建了1萬多個,平均每兩公里就有一個。
更絕的是阿共領導人為了抵禦假想敵的侵略,用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修了50萬個地堡!按200萬國民計,每4個國民便擁有一座。這些地堡寬5米,高 2.5米,壁厚則達到了30厘米,頂部則還要更厚一些。粗略推算,建造這樣一座地堡所需的鋼筋混凝土,足夠建造三到五座小型居民樓。最後,因為最終沒有等 到敵人入侵,便讓附近的農民拾到便宜,大部分被改成了馬廄豬圈。
三:請中國同志援助的蘇聯走狗蒙古
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新中國成立剛半個月,中蒙就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由於當時蒙古國國內勞動力短缺,蒙古國總理喬巴山就向中國駐蒙大使提出需要"中國朋友的勞動力援助"。
1954年11月,副總理烏蘭夫率中共代表團訪問蒙古,陸續派遣勞動力將近30000人,截至1966年,中國政府援助建成了7座橋樑、兩座火力發 電廠,以及毛紡織廠、造紙廠、玻璃廠、磚瓦廠、澱粉糖漿廠、酒精廠、馬鈴薯加工廠、木結構房屋預製構件廠、碳酸瓦斯車間、蔬菜農場、養雞場、水利灌溉工 程、市內道路、公路、鐵路專用線、體育館、運動場、辦公樓、16.87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結核病療養院等多個項目。甚至修復古廟。當時中國不能製造蒙古 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1956年8月,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
今日蒙古軍隊,妥妥的美軍范兒
然而史達林去世後中蘇關係決裂,中國與蒙古的關係也趨於冰點,1963年,蒙古共產黨第一書記澤登巴爾發表講話,攻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1963年12月,蒙古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做出與中國決裂的決定。
今日蒙古軍隊,妥妥的美軍范兒
1967年4月,蒙古政府照會中國政府,宣布從1967年1月起蒙古國不再承擔與中國建築公司的有關義務。也就是用外交上的語言表示,全面中止中國 對蒙古國的經濟援助項目。不在接受中國人的援助。這就是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傾心奉獻所換來的結果。這是非常可悲的一幕。上圖是蒙古首首都烏拉巴托的一棟 購物中心長得和王府井百貨大樓一模一樣 就是60年代中國援建的。
貴金屬直播間
阿爾巴尼亞
1961年至1978年間,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武器援助有:各種槍75.2萬支(挺),各種槍彈15.64億發,坦克裝甲車890輛,火炮1.1萬 余門,炮彈822萬發,飛機180架,艦船46艘,地空飛彈系統兩套,飛彈224枚,魚雷196條,汽車4230輛....中國對受援國還幫助他們熟練掌 握使用受援武器。
阿爾巴尼亞使用的中國拖拉機
阿爾巴尼亞士兵1978年中國基本上停止了對阿軍援後,阿爾巴尼亞依然能利用儲備軍援,部隊訓練等沒有受到影響,至今依然仍然有大量全新的56衝鋒鎗,中國對其的援助可見一斑。
。為此,他們都在積極尋求「第三邊界」,如烏克蘭、蒙古和越南將美國作為第三邊界,巴基斯坦將中國作為第三邊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