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聖節快到了。在這個大型cosplay現場夜,美國白人可以為了扮演喜愛的黑人角色,把臉塗黑嗎?反過來講,黑人可以把臉塗白嗎?
近日,美國NBC知名女主播梅根•凱莉(Megyn Kelly)就在節目中表達了內心的想法。結果,這位全美新聞行業內王牌級別的人物遭到「雙殺」:不僅即將離職,同名脫口秀也將「易名換主」。

NBC王牌主播梅根·凱莉 圖自NBC
原因很簡單,因為她說了「可以」。
「我真搞不懂,萬聖節還有什麼種族歧視?」
據NBC新聞網消息,凱莉在當地時間22日的《今日秀》節目中對美國社會現行的「政治正確」發出疑問。當時一眾主持人在討論萬聖節的裝扮,談及有關種族歧視的話題,凱莉不解:
「所以到底啥是種族歧視?現在要是有個白人把臉塗成黑色,或是黑人把臉塗白,那就遇到大麻煩了。但我小時候過萬聖節,這都挺正常的,只要你是在扮演一個角色的話。」

凱莉在當天的節目中,質疑美國「政治正確」的標準 視頻截圖
她繼而舉了個例子。今年4月,美國電視主持人萊斯普斯(Luann de Lesseps)在一檔節目中把自己打扮成黑人著名女歌手黛安娜•羅斯(Diana Ross),並把自己膚色塗黑了。「人們把這個叫做種族歧視。我覺得,誰不喜歡黛安娜•羅斯呢?她只是想把自己打扮成黛安娜•羅斯罷了,就一天而已。我真搞不懂,萬聖節還有什麼種族歧視?」

一位「塗黑臉」的女主播 圖自CBS新聞網
節目播出後,NBC新聞網受到了大量讀者的投訴,有人在推特上留言,稱「有沒有搞錯?」「凱莉的歷史課誰教的?」「她的節目應該被禁播」。有人也指出,當時現場竟然沒有人站出來打斷凱莉的這番話,認為「NBC所有的主持人都有問題。」
針對最後一點,NBC的主播門站了隊。儘管凱莉在第一時間寫信道歉,但在次日(23日),凱莉的同事們開始了對她的輪番轟炸:「愚蠢」、「無知」、「種族歧視」。還有人對她的道歉不買帳:「凱莉欠全國的有膚色群體一個道歉。」
結果凱莉真這麼做了。在23日的《今日秀》節目中,凱莉用3個字開場:「我錯了」。隨後她開始了2分鐘的道歉。節目播出後,她還公開了一份寫給好友和同事的長信:我對「政治正確」一向不怎麼在意,但我明白,如今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謹慎。

凱莉的第二波道歉 圖自推特
凱莉在信中還說自己「學到了教訓」,希望以後能和大家有「更多討論」。但實際上她已經沒有機會了。24日,NBC內部一位消息人士給《每日郵報》曝料,稱凱莉「已經完了」,她即將離職。
隨後在26日,NBC通過一份聲明正式確認,「正在和凱莉商討離職的細節」。同時,NBC稱凱莉主持的那檔《梅根•凱莉今日秀》也將取消,將會有人代替她的位置。
一個價值6900萬美元的實驗失敗品
梅根•凱莉是當今美國新聞行業內的「自由人」、一個「聚合體」,在自由派和保守派媒體陣營都呆過,表達的觀點忽左忽右。但無論在哪兒,凱莉對於該陣營人士來說都是一股「逆流」。

2016年主持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凱莉 圖自福克斯
凱莉最初成名的時候,老東家是福克斯新聞網。在對2012年的總統選舉進行報道時,凱莉這個保守派媒體內,成功預測民主黨的歐巴馬將連任。隨後又在2016年的大選季中,對特朗普有關「歧視女性」的言論提出過尖銳的批評,並將其稱為「伏地魔」。
從此凱莉就和特朗普派的人士結下了梁子。由於她主導捍衛女權,支持反性侵運動,被福克斯同行圍攻。在2016年底,凱莉和福克斯的合約到期,次年1月,自由派媒體NBC新聞網以「3年6900萬美元」的天價合約,從敵對陣營內抽走這張王牌。
從此凱莉轉投自由派。NBC先後為她量身定製了2檔節目:《梅根•凱莉周日夜》(Sunday Night with Megyn Kelly)和《梅根•凱莉今日秀》。其中,後者是全美晨間擋頭號收視率節目《今日秀》的一個獨場環節,可見NBC對其的器重。
但凱莉在NBC任職期間,先是在2017年6月採訪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後者「完美否認通俄門指控」,被自由派同行批為「給特朗普打廣告」。隨後在同月,凱莉採訪了美國「陰謀論大師」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後者持「深層政府」觀點,堅持認為2012年的美國桑迪•胡可槍擊案是「政府一手策劃的」。

凱莉採訪普京 圖自NBC
這兩次專訪給凱莉、NBC帶來不少批評。美國網民甚至一度在推特上瘋傳「NBC丟臉」的標籤。
但介於當初挖來凱莉的理由。NBC總裁安德魯•拉克(Andrew Lack)在2017年1月表示,是想藉助凱莉這個「自由人」的身份,將自由派媒體的立場擺正,從而吸引更多來自保守派讀者、觀眾的注意力。
《衛報》諷刺,凱莉顯然是做到了,但給NBC帶來的「關注力」是負面的。《華爾街日報》曾報道,凱莉加入NBC團隊後,並未給電視台帶來相應的收視率。而這次凱莉的「黑臉」言論,無疑是給NBC臉上抹黑。管理層如今這般處置這位舊愛,可見失望程度。正如美國網民所述,「這場實驗失敗了。」

「黑臉」背後的意義
凱莉最初「搞不懂」為什麼萬聖節裝扮會有種族歧視的成分,也是有解釋的。《衛報》介紹,凱莉從小就在紐約北邊的雪城長大,那裡的黑人人口比例不到5%。在這種單一的文化背景下,凱莉無法體會「扮黑臉」背後的文化含義。
其實,「黑臉(blackface)」這個詞在美國有著很長的歷史,由最初的一種藝術題材,已經演變成一種政治符號。
澎湃新聞曾對此做過報道。「黑臉」被美國人熟知,還是因為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流行起來黑臉滑稽劇:主要由白人把臉塗黑,借用「黑奴」元素,在美國北方城市巡演的一種馬戲團劇。當時,美國尚未廢除黑奴制度,這種通俗的文化形式掩蓋了種植園奴隸制的殘酷和不公。

資料圖
美國民權運動之後,種族隔離廢除,黑臉馬戲團幾乎滅絕,但這段記憶並沒有被遺忘。在《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叔叔的小屋》等作品中,都有對黑臉滑稽劇的描述。而隨著黑人藝術家的地位上升,「塗白臉」的藝術形式也出現。
譬如黑人演員坎布里奇(Godfrey Cambridge)在上世紀70年代主演的《西瓜人(Watermelon Man)》中,演繹了一個充滿種族偏見的白人,一覺醒來變成黑人的荒誕故事。

《西瓜人》劇照
當代美國主流文藝界為了反歧視所做出了努力,主要體現在選角時對黑人演員的重用,和選片時對黑人歷史的尊重。但「黑臉」還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藝術領域,尤其是美國當今很火的「政治諷刺」(出於對政治議題的抗議,本身並不帶有議程)藝術中,不少人也會把自己的臉塗黑。
譬如ABC《吉米秀(雞毛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Jimmy Kimmel)曾在2000年扮演成NBA巨星卡爾•馬龍;NBC《今夜秀》主持人吉米•法倫曾惡搞自己是美國脫口秀演員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也在2006年的電影《堅強的心》中,「塗臉」扮演古巴裔傳奇女記者珀爾(Mariane Pearl)。

「雞毛」曾假裝自己是卡爾·馬龍 視頻截圖
當然,這些明星之後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對於這種藝術形式的運用,有人認為受到了冒犯;有人則認為,這是「投射的自我」與「形塑的自我」之間的一種體驗轉換,是不同種族、膚色間的一種「交流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9642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