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透露甘乃迪被暗殺玄機! 還需要大嘴巴總統特朗普來揭秘嗎?

(ಠ ಠ)| 2017-10-24| 檢舉

約翰·費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稱作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JFK 或傑克·甘迺迪(Jack Kennedy),美國第35任總統,美國著名的甘迺迪家族成員。(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甘迺迪在1942年曾是一名海軍中尉,在1946年-1960年期間曾先後任眾議員和參議員,並於19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甘迺迪以43歲的年紀成為美國截至2016年第二年輕的當選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迄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和唯一獲得普利茲獎的總統。(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在副總統詹森陪同下到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訪問。而埋伏的槍手向他開槍。子彈命中甘迺迪的頸部和頭部,在送往醫院後很快不治而亡。(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美國官方宣布,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是刺殺甘迺迪的惟一兇手,是他致命的兩槍擊中了甘迺迪的要害部位,導致了甘迺迪的身亡。(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美國公眾相信,奧斯瓦爾德的被抓和被槍殺只不過是官方的一個掩人耳目的騙局而已,根本不能令人信服。(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在甘迺迪被刺殺後短短三年中,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此後數年,民間有很多人士嘗試調查此案,並出版了相當數量的暢銷書。在層出不窮的結論中,古巴政府、中央情報局甚至副總統詹森都曾被列為懷疑對象。(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甘迺迪之死疑雲重重,當局認定的兇手不久也被人槍殺。種種跡象表明真正的幕後黑手是林登·貝恩斯·詹森。按照法律,總統在任期內意外死亡由副總統接任。(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約翰·甘迺迪是美國歷史上支持率最高的總統。直到1985年時,他仍然位居第一位,支持率達56%。(圖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

1963年,甘迺迪總統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數萬民眾和電視機前數百萬美國人民的注視下,遇刺身亡。 而隨後案情撲朔迷離,成為美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個懸案。

到底是誰?要致甘迺迪總統於死地呢?

這個謎團,可能要由特朗普來解開了。

在迪里廣場聚集的紀念甘迺迪總統的人群,人們舉著橫幅上寫著:要求公開總統遇刺案的真相

美國時間周六一大早,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在推特上發布了重磅炸彈。他稱「根據收到的進一步信息,作為總統,我允許公開長期受阻止和保密的甘迺迪檔案」。

不過任性的總統剛一說完這個決定,就遭到了安全部門官員的一致反對,很多文件目前保存在國家檔案館,如果公布了全部的機密文件有可能會損害國家安全。

若特朗普沒有任何干預,國家檔案館將在10月26日公布甘迺迪遇刺機密檔案。這些檔案包括超過3000份關於此案的文件,不過一些專家稱並不認為這些機密文件中有任何引人震驚的信息。

不過這則爆炸性的新聞立刻就霸屏了眾多美國主流媒體的頭條

國會山報

CNN

FOX News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美國中部時間),甘迺迪總統在德克薩斯的迪利廣場被刺殺。他於當天上午抵達達拉斯,在康納利州長的陪同下乘車前往達拉斯的中心街區接受市民歡迎。

(甘迺迪和老婆傑奎琳,德克薩斯州長及妻子坐在這輛車上)

就在總統車隊經過迪利廣場右側的輔路時,廣場上響起了沉悶的一槍,子彈擊中了甘迺迪的脖子,緊接著第二槍擊中了甘迺迪的後腦勺,打飛了他的頭蓋骨,甘迺迪的大腦完全暴露出來,血液和腦漿混在一起布滿了整個汽車的後備箱,與此同時康納利州長也遭到槍擊,身負重傷。

(政府報告顯示子彈如何破壞甘迺迪的頭骨)

甘迺迪被緊急送往醫院,但由於傷勢過重,在來到醫院前已經過世,康納利州長幸運地存活了下來。

(甘迺迪頭上的傷口)

兇手Lee Harvey Oswald 隨後被警方逮捕,他被指控在同一天下午一點多射殺了一名巡警,隨後被加控暗殺總統。在他被警方轉送的時候,被夜總會老闆Jack Leon Ruby槍殺死亡,在死前Oswald曾說「我只是一隻替罪羊」。

1963年11月29日,負責調查甘迺迪遇刺的沃倫委員會成立,在10個月的調查後,他們發表長達20萬字的《沃倫報告》,這份報告中稱,相信Oswald是暗殺甘迺迪的兇手,屬於單獨作案,動機是「對一切權威根深蒂固的憎恨和對馬克思共產主義的信仰」。

《沃倫報告》中指出刺殺現場只射出三顆子彈,一顆子彈射偏,一顆子彈從甘迺迪的背部射入,並從喉嚨射出,繼而射中康納利州長,致命的第三顆子彈直接擊中甘迺迪總統頭部。但是第二顆子彈的軌跡讓人質疑,一顆子彈如何先是穿透甘迺迪總統的脖頸,然後再射穿康納利州長的胸部和手腕,最後射入州長的大腿里,共造成7處傷口,這也是《沃倫報告》中廣為人知的「一顆子彈」理論。

(《沃倫報告》)

1976年眾議員遇刺案特別委員會開始調查總統暗殺、馬丁•路德金暗殺和阿拉巴馬州長喬治•華萊士槍擊案,在這份報告中,眾議員遇刺案特別委員會稱甘迺迪案「很可能是一場陰謀」。

甘迺迪遇刺案至今是美國一大懸案,誕生了很多陰謀論,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51%的美國民眾認為刺殺甘迺迪是由一個秘密組織策劃執行的,只有25%的人相信Lee Harvey Oswald是單獨行動的。

國家檔案館秘密發布的信息包括數千份美國大眾從未見過的文件,根據一項1992年法律規定,被授權於10月26日發布,旨在平息「暗殺陰謀」的說法。

特朗普其實有權阻止文件的發布,並且情報機構一直對他施加壓力,要求他這樣做,因為他們擔心某些文件中的資料可能會損害國家安全利益。

特朗普沒有明確指出發布內容,只是在Twitter上表示將要發布的文件將會澄清更多的事實。對此,白宮官員也沒有立即回應電子郵件對此事表態。

目前,沒有人知道在未公開的文件中可能包含什麼信息,但是關於甘迺迪刺殺事件的研究人員說,他們不希望將有任何改變暗殺事件原本真相的官方聲明。

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拉里·薩巴托和《紐約時報》之前的記者菲利普·申恩說,這些文件很可能會助長新一波的陰謀論。

10月26日的最後期限即將臨近,特朗普一直受到來自「透明化」倡導者們的壓力,不得以國家安全為由決定公開文件。

愛荷華的共和黨參議員查爾斯·格拉斯利本月在參議院提出決議,敦促特朗普全面公布所有剩餘文件,表示特朗普應拒絕任何繼續推遲公開發布這些文件的理由。

陰謀論者長期以來一直呼籲,他們希望證明政府掩蓋了有關暗殺的真相。本周,特朗普的一位朋友羅傑·斯通告訴廣播主持人和陰謀論理論家亞歷克斯·瓊斯,他將敦促特朗普公開所有文件。

「我曾有機會通過電話直接向特朗普提出這個請求,以及為什麼我相信他必須公布目前所有關於甘迺迪遇刺的文件。」 斯通在電台節目中說道。

特朗普本人也是陰謀論的擁護者,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他就稱美國參議員Ted Cruz Opts的父親和甘迺迪遇刺案有關,Opts是特朗普在共和黨黨內初選的競爭對手,至今,特朗普還沒有為這番言論道歉。

雖然甘迺迪遇刺身亡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是關於這個案子真相的各種揣測和討論並沒有停止。

陰謀論,是流傳和衍生得最廣的。

在美國,很多人認為甘迺迪之死是一場巨大的陰謀。而這個案子的各種不合理的地方和未公布的細節助長了這種陰謀論的蔓延。

那麼,既然大家都覺得現場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只是「替人辦事」的,真正的幕後黑手又是誰呢?

林登詹森在甘迺迪遇刺後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在眾多的陰謀論猜測的版本中,甘迺迪的副總統,林登詹森的嫌疑最大。

當時的副總統詹森也對甘迺迪恨之入骨。在很多政見上有不合。

雖然他是甘迺迪的副總統,但政見上卻有很多不合

很多年後,後來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對他的一個秘書說過,「雖然我和詹森都想當總統,但區別是我沒殺人。」

這句話也經常被人當做林登詹森是真正兇手的「證據」。

除了政治上的分歧,還有利益上的糾葛。甘迺迪代表北方財團,詹森代表南部。當時甘迺迪頒布的稅收改革政策觸及了石油壟斷集團的利益。那些老闆都對甘迺迪十分不滿。眾所周知甘迺迪是在達拉斯遇刺,他之所以去達拉斯,正是詹森和德克薩斯州州長強烈建議的結果。

副總統幹掉和自己政見不合的總統,自己上位當總統。這個陰謀論版本流傳極廣,甚至影響了很多影視創作。

這兩年大火的《紙牌屋》里就有這樣的橋段,連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和詹森有幾分相似。

埃德加·胡佛,美國聯邦調查局第一任局長,任職長達48年。作為一個叱吒風雲近半個世紀的傳奇人物,他的名氣遠遠超過電影明星,權勢讓總統也望塵莫及。他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也是美國民眾的偶像。

J·埃德加·胡佛是一個創造了美國歷史和FBI神話的傳奇人物,他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局長寶座上一坐就是近半個世紀。

作為這個機構的秘密守護者和最高掌權人,胡佛曾是FBI的化身,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神秘人物。

他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人物,也是最富爭議的人物。即便是在他死後的30多年裡,關於他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傳言中甘迺迪想削弱FBI里胡佛的權力,甚至動過念想想罷免胡佛。

而在甘迺迪遇刺之後,案子的調查工作也是由FBI展開。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FBI竟然工作疏忽到讓人在眾目睽睽下槍殺了重要嫌疑人,讓這個案子成了死案,世紀懸案。

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是否是FBI所為。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陰謀論者的一些猜測

但是這些論調卻很有民眾基礎

每次有新的總統上台,都有大批民眾請願要求總統公開甘迺迪遇刺案的真相。

特朗普在總統競選期間,也拿這個案子說事兒,曾經承諾過如果當選,則會公開那些記錄著這個案子真相的機密文件。

也就是今天這個刷遍全美媒體頭條的新聞所說的事兒。

對於美國普通民眾來說,這個新聞的爆炸性不亞於咱們「發掘秦始皇陵」。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特朗普會不會揭露出一個驚天內幕呢?

我們還是搬好板凳拭目以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6864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