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散播仇恨為由 臉書禁「羅興亞」專頁

曾洵真| 2017-09-22| 檢舉

羅興亞人不斷指控緬甸進行種族清洗,臉書則認定羅興亞人的一個專頁「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是「危險組織」,以散播仇恨的理由禁止。

綜合外媒報導,臉書發言人證實,「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被列為「危險組織名單」,臉書在「危險組織」的定義包括散播恐怖主義、進行有組織的暴力或犯罪行為、意圖進行大規模謀殺、組織仇恨團體或散播仇恨言論,將這個專頁列為「危險組織」並非受到政府影響。

羅興亞人在緬甸的危機日益嚴重,多次透過社群管道指控自身遭受的待遇,甚至不乏相當殘忍的畫面,充滿仇恨的指控與反指控言論,使得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若開邦羅興亞救世軍」在8月時對若開邦警方哨所發動致命攻擊,引發最新一波的衝突,緬甸軍隊發動反擊鎮壓,甚至傳出殺害兒童、性侵婦女等醜聞,40萬羅興亞穆斯林逃往孟加拉或其他鄰國,緬甸政府因此遭到國際間的指控。

禁提「羅興亞人」 緬甸電視台干預BBC新聞自由

羅興亞難民在祈禱過程中流下淚來。(湯森路透)

《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網4日表示,已與合作夥伴《緬甸國營電視台》(MNTV)結束合約,並提到「審查制度」是雙方分手的原因。內部消息人士指出,該緬甸電視台非常不滿BBC緬甸網對國內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的相關報導。

BBC向干預新聞自由說「不」

BBC緬甸網2014年4月起在《緬甸國營電視台》播出每日新聞,但MNTV今年3月開始審查並下架多個節目,BBC無法接受並決定與MNTV終止合作。BBC緬甸網一篇報導表示:「BBC無法接受合資的電視台干預、審查BBC節目製作,這會違背BBC與觀眾間的信任關係。」

 

BBC此項宣告再度引起外界對緬甸新聞自由的疑慮,也顯現MNTV報導立場有顯著轉變。MNTV在緬甸當地是每日觀眾達370萬人的知名電視台,並以持續追蹤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一舉一動聞名,MNTV在翁山蘇姬遭軍政府軟禁時期便頻繁關注她。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湯森路透)

 

「羅興亞人」一詞是導火線

 

《法新社》(AFP)據MNTV的職員所述報導,MNTV不接受BBC在報導中使用「羅興亞人」一詞,「這就是我們無法播出BBC新聞的原因。」

 

羅興亞人(Rohingya)是定居於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西部的穆斯林少數族群,該區域自2016年10月發生軍民衝突後,緬甸政府持續派兵鎮壓該地。《路透》(Reuters)報導,光是8月就有近9萬羅興亞人逃難到鄰國孟加拉。

 

由於此族群長期以「羅興亞人」自居,因此多數國際媒體也以此稱謂報導。但緬甸政府與當地多數媒體稱羅興亞人為「孟加拉人(Bengalis)」,指稱他們為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然而,許多羅興亞人數個世代以來都定居在緬甸。

 

欲往孟加拉逃難的羅興亞人。(湯森路透)

 

緬甸新聞自由堪慮

 

2016年,實質上由翁山蘇姬領導的新政府上台後,各界對緬甸的言論自由抱持高度期許。但近來新政府卻時常與媒體針對公部門的報導產生摩擦。

 

國際媒體與緬甸政府的主要爭點在於若開邦的軍民衝突。聯合國(UN)認為,緬甸軍隊在若開邦針對羅興亞人的激烈鎮壓行為形同「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但翁山蘇姬政權卻矢口否認外媒所報導的「暴行」,拒絕向負責調查此事件的聯合國官員發放簽證。

 

此外,緬甸政府更常出面譴責外媒報導,並阻擋新聞從業人員進入若開邦軍民交戰地區。

 

在難民營裡排隊領取必需品的羅興亞人。(湯森路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6472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