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看:中國人和日本人相比,誰更愛國?(圖)
左圖為2004年日本右翼街宣車衝撞中國駐日本大坂的總領館。右圖為2005年在北京發生的反日遊行。
中國人特別喜歡把愛國掛在嘴上,亦或說中國的官方媒體特別喜歡用愛國或不愛國來衡量一個人或一件事。但中國人是否真的愛國呢?回答這個問題恐怕首先應該明確所謂愛國的定義。
今天這個時代,要求一個人為國捐軀的可能性應該說不大,所以說我們或許可以說劃分愛不愛國的界限在於看你是否做損公肥私的事情,這是底線。原重慶市委書記落馬前特別喜歡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愛國者,經常組織群眾大搞唱文革時革命歌曲的活動。他的父親當年應該是在這種紅歌聲中被紅衛兵小將們批鬥的。我從心裡懷疑這個人的人格是分裂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關鍵不看你說什麼,關鍵看你怎麼做,做什麼?
也許國內的讀者很難想像,在日本,無論是學校,還是媒體上,很少有人把愛國掛在嘴上。日本人之間似乎有一種默契,就是不談愛國。這好像跟二戰有關。二戰時,日本的軍方打著愛國的旗號動員國民參加戰爭,二戰後,日本社會對此有深刻的反省,學校的老師基本上不在課堂上講述愛國云云。
當然,不講述愛國,不等於不愛國。我個人覺得日本式的愛國可能可以定義為理性愛國。日本有評論家建議以後不要講愛國,最好提倡愛鄉,也就是愛自己的家鄉。這種提法很有意思,似乎提倡熱愛自己的故鄉,可以避免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其實未必。
但憑我近距離地觀察日本人的言行我認為日本人是在靜靜地愛自己的國家的。比如說,日本人到國外旅遊,他們不會做讓當地人感到不快的事。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告訴我,如果我大聲喧譁,或隨地丟垃圾,這會有損我們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
不用我說,中國的讀者可以想像我們的一部分遊客在海外旅遊時的行徑,中國人很少顧及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的國家帶來多麼壞的影響。去羅馬,巴黎和倫敦,我們可以很容易在一些文物古蹟上看到用漢字寫的「某某某到此一游」云云的塗寫或刀刻。偶爾也能看到韓國人的留名,但很少看到日本人的留名。
中國人似乎很在意別人不知道自己來旅遊過,所以,特意到處留言。這實在是給國家丟份兒的事。我懷疑中國人所說的愛國可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而心裡對國家利益並不在乎。另外一種趨勢就是,中國人說愛國可能只是要求別人愛國。
相反日本人內心深處的愛國或愛鄉應該是實打實的,沒有多少折扣。日本人通常不善於表達,所以,在國際場合日本人的存在似乎不讓你感到他們的存在,而中國人歷來是好大喜功,所以,那裡有中國人,那裡就熱鬧鬧的,或著說亂鬨哄的。這也許是大陸人和島國人的區別所造成。
寫到這裡,我想對於中國人來說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愛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自愛,一個不自愛的人不可能愛國。
我去英國看到英國紳士,他們的舉止真叫一絲不苟,與其說英國紳士愛國,不如說他們自愛。應該說日本人也可稱為很自愛的。日本人無論到什麼地方參加什麼活動,完了之後他們主動自覺的把身邊的垃圾隨手就收拾帶回去。
曾經當年,蔣夫人宋美齡曾經試圖發動改造中國人生活做人態度的活動,比如走路要沿右手走等等。應該說動機是好的,但是,沒有成功。現在無論我們觀察高級幹部還是草民,他們言行應該說都欠文明。所以根本談不上什麼愛國云云。其實遵守社會公德跟愛不愛國沒有關係,做人嗎,能做到自愛和自尊就很不錯了。(作者:柯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5143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