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一卸任一年後最難過的事情

天使殺手| 2017-05-17| 檢舉

前總統馬英九11日在東吳大學進行「從國際法看兩岸關係」的講座。談及台灣未能收到世界衛生大會(WHA)的邀請時,他回憶當年台灣以「中華台北」身份參加WHA的一些細節。他還提到,蔡英文上台後,兩岸局勢降至冰點、對話艱難,這是他卸任一年後最難過事情。

不過,言談間,他還是死抱「一中各表」言論,聲稱這樣有「彈性」的政策有利於兩岸。對此,中評社批評稱,馬英九這是追求分治,結果就是不統漸獨,或明統暗獨。對此,大陸方面是絕不會承認的。

據《中時電子報》5月11日報道,馬英九提到,每年差不多這個時間,世界衛生組織會針對台灣能否出席WHA作出決定。他曾提到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因為兩岸關係發展結果會造成國際法的影響,即兩岸關係會影響國際法的發展。

至於台灣參與世衛組織活動的經過,馬英九回顧稱,自1997年李登輝執政時,就想進入世衛組織,當時請20個「邦交國」提案,但每次都被130、140個國家否決,比數懸殊;2008年他就任總統,2009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來函同意納入「國際衛生條例」,馬英九評價稱「春江水暖鴨先知」,當年4月,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就收到WHO秘書長馮陳富珍寫來的信,稱呼「衛生部長葉金川」,台灣以「中華台北」身分參加WHA、是正式觀察員。

座談期間,馬英九還提到二戰之後四個分裂的國家,德國、朝鮮、海峽兩岸、越南;如今越南已經武力統一,德國已經和平統一,韓國和朝鮮仍在軍事對立;至於兩岸,馬英九認為自己主政8年下,是兩岸分治60多年來最和平繁榮的狀況,連韓國對兩岸關係都很羨慕。

至於目前兩岸的狀況,馬英九認為在他卸任之後,是「不穩定中的冷對抗階段」,「會打也不會、會好也不像,現在要幹嘛呢,也不知道」,「也沒人知道要怎麼辦、比較麻煩」。

蔡英文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他稱,陸委會、海基會發到大陸的文都「不回」,「讀了沒也不知道」,兩岸無法對話,是他卸任後最難過的事情。

他批評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越搞越糟,「對大家都不好」,如目前台灣不能參加WHA,「美國也幫不上忙,想幫我們去WHA也做不到」。

馬英九提出應該在兩岸關係上應該保持彈性。他稱,世界上有173國跟中國大陸建交,多數國家跟中國大陸簽署建交公報,承認一中原則。馬英九稱,一些國家在涉及兩岸關係問題時,採取了一種「模糊策略」。

他還死抱「一中各表」聲稱,這些採取模糊政策的國家也用的是彈性的「一中原則」,因為這樣保持彈性,才能跟台灣繼續打交道,因此「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好設計,讓台灣有呼吸空間,可以發展關係,對大陸也好。

對此,中評社評論稱,馬英九沒有再提他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不過念念不忘「一中各表」,指是好設計。「一中各表」要害是「分治」,「分治」即是「兩個中國」,馬英九昨天直言他的有關「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兩岸論述,源於德國的「分治概念」。

馬英九追求分治,分治之下維持現狀,結果是不統漸獨,或明統暗獨。馬英九不僅只想分治,也看不清兩岸大勢,因此會「不知道現在要幹嘛」。沒有方向,沒有論述,沒有撥亂反正,迎合民意隨波逐流,是馬英九過去執政8年最受藍營詬病之處。

大陸是不會接受「分治概念」的,而且會縮減模糊空間,堂堂正正推動統一。馬英九11日演講的時候,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清華大學出席一個論壇時談到,「兩岸目前還沒有統一,但我們不能承認分治,承認過去,不代表承認現在和未來」。陳德銘之言,正是大陸長期堅持的態度、立場。

陳德銘昨天還說,解決台海問題需要時間,大陸目前還是以和平發展為主,「小火慢燉,久久為功」,但如果台灣搞台獨,大陸出手解決將變得順理成章;台獨份子想利用「台灣關係法」生事,只是「螳臂擋車,痴心妄想!」

我們認為,陳德銘這些說話值得馬英九多體會。馬英九應回到「終極統一」,多些有益兩岸走向統一的言行,如此才有助找回他在兩岸民眾中曾有的、但已失去的那些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5067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