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旺報》24日發表觀點文章表示,大陸在有計劃的推出5年計劃之下,飛速進步,經濟強盛,而台灣近20年來,因為政黨惡鬥,缺乏長遠規劃的眼光和雄心,使得經濟不斷下滑,再不是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相較於大陸的5年計劃一再推出,台灣前途怎能不令人憂心?
觀點指出,大陸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計劃,要打造一個超級大城市,一方面紓解北京做為首都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聯合天津與河北的優勢條件,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城市局面。面對這個大城市計劃,需要有長遠眼光。
大陸每5年推出一個5年計劃,至今已邁入第13個,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大陸有計劃的建設目標,而且都是長遠的規劃。在有計劃的推出5年計劃之下,尤其可以看到最近30年來大陸飛速進步,經濟的強盛,再也不是積弱不振的弱國印象。
交通建設優化 北京展新貌。

觀點進一步指出,反觀台灣,在蔣經國推出的十大建設及十二大建設之後,已少有大型建設計劃推出。甚至近20年來,因為政黨惡鬥,台灣缺乏長遠規劃的眼光和雄心,使得台灣在缺乏建設之下,經濟不斷下滑,民眾所得停滯不前。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甚至「四小龍」的龍頭,如今已落後其他「小龍」之後,不但「四小龍」之末,甚至國際上已不再將台灣視為「四小龍」。
觀點最後稱,民進黨當局過去聲稱國民黨當局做得不好,在第二度政黨輪替之後,取得政權的蔡當局,至今只急於清算國民黨,把「轉型正義」列為優先,未見端出具有長遠眼光的建設大計劃,甚至連像樣的經濟政策都沒有。相較於大陸的5年計劃一再推出,台灣前途怎能不令人憂心?
經濟學家林毅夫。(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大陸經濟的發展本該是令台灣高興的事,早在2013年經濟學家林毅夫就曾說過,如果大陸跟台灣能夠沿著現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道路進一步更緊密的結合,大陸經濟的發展會有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然而,自民進黨當局上台,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機制化交流中斷,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就在日前,台灣經濟主管部門又撤掉了ECFA小組,合併了其相關業務。
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

對此,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指出,從2008年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兩岸兩會簽署了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內的23項協議,促進了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也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從2016年5月20日以來,由於台灣執政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單方面破壞了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使得兩岸的聯繫溝通和協商談判機制停擺,兩岸協議的執行效果也受到影響。損害的是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工商界的切身利益。我想,這一現象是兩岸業界都不願意看到的。(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4289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