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至今不敢出國?真相竟然會是這樣

到邊境周邊的「左鄰右舍」乃至遠在天邊的「天涯海角」走一走、訪一訪,是每個國家新任之君都非常在心、上心的重大外交事務。隻要是個還想融入國際社會大家庭的,外訪便是「新人」上任後要竭力促成、儘早安排的國家外交「第一動作」。

這個「國際走動」道理,隻要國家還設有外交事務機構,就都懂得,知道。金正恩也固是知道,他的滿朝文武官員的也當然知道,可有誰敢去萬壽台懸樑屍諫金正恩,勸他趕緊拍馬前來中國?

敢懸樑屍諫,那是滿膺滿庭的絕對忠誠。可是,這模式的忠誠,哪怕是在一國一市,甚至在一個民辦企業,都會被視為過度極端方式,在朝鮮,在金正恩的暴戾橫飛里,那更或是一家人滿庭沒命的快速方式。

若說金正恩不思訪華,那純屬扯淡。在國際上,朝鮮就是個孤苦加伶仃,可以拉近來「聊天」的國家地區簡直寥若晨星,更莫說中朝歷史的淵源猶深,且中國正在國際社會冉冉崛起,勢不可擋。

中國這顆大樹,無論是昔日朝鮮還是今日朝鮮,無論朝鮮是不是金正恩當權,朝鮮對華的外交戰略若隻有一個字,這個字就隻會是——抱;若有兩個字,這兩字就一定會是——死抱;若可以用四個字,那就不會不是——死抱不放。

金正恩遲遲未訪中國,唯一可以被所有邏輯都能成功演繹的解釋就隻會是兩種:走不開,和走不成。而不管是走不開還是走不成,「禍根」都是在於人世間的「蛐蛐人性」,在於「蛐蛐人性」在朝鮮政壇的興風作浪。

要看朝鮮政壇的人性險惡,就隻需看農家竹筐里的蛐蛐。一隻蛐蛐在筐里,它是溫順、安靜而可愛的。兩隻蛐蛐在筐里,它們同樣是可愛的,但它們的可愛已演變成永不消停的人世間你鬥我爭似的互咬死磕。從李英浩到張成澤,從政界到軍隊,金正恩繼權以來所遭遇的「蛐蛐人性」至今不曾消停過。

上任之初,金正恩從四周駐軍調來百輛坦克到平壤市中心,幹啥?就為防範、震懾和反擊朝鮮軍政里的「蛐蛐人性」。

話說回來,中國人一直忖思不解的金正恩的「遲遲未訪」就還得「怪」金正日。在朝鮮軍政這隻大「筐」里打滾了幾十年,金正日沒理由不知曉那筐里有多少隻會咬人、敢咬人的「蛐蛐」.

可到頭來,他還是「硬逼」兒子繼權其後,還是「大無畏」地將金正恩這隻年輕的蛐蛐放到那一大筐又強又野、又粗又壯的蛐蛐堆里——明擺是讓兒子活受罪!

事兒都趕一塊,麻煩還一窩蜂,金正恩明顯就或是「走不開」——「屁股沒坐熱」的他的確或有他不敢離境半步的難言之隱。

金正恩若來華,劃船西渡是不會了,大巴跋涉——哪怕是剛在中國車展首次「露臉」的價值八千萬的超豪華大巴——也是不太可能,唯一可取的交通方式就是直飛——唯有直飛才能夠將出訪可能遭遇的一切意外的風險降到最低。

金正恩的遲遲未訪若是事出「走不開」之外的第二原因——走不成,這「走不成」就一定是事出在對直飛工具的不敢託命上。即便金正恩現在已有了「走得開」的機會,有了可以從朝鮮政局裡抽身訪華的安全空間,「直飛」之器還是一道死死卡住他要訪華的急急之心的最後障礙。

直飛,意味著金正恩的生命直接交付給一架完全不知人心險惡、不懂人世殘酷的飛機,隨時都會有飛無降、有登記無下機,生命直飛閻羅王府。

這才或是金正恩至今遲遲不敢登機直奔北京的最大障礙,也才或是始終困擾他「該拿什麼來證明朝鮮需要死抱不放中國這顆大樹」的最大心病,特別是在以親華派為第二政治身份的張成澤被處決後,金正恩的這個心病更是特別烈痛。

處決張成澤的第二天,金正恩就開始了他上任來一直不曾中止過的「下基層、上形象」的走動式的親民愛兵視察,兩年時間裡他已經將朝鮮的邊遠哨所都基本跑了一遍。要知道,從平壤都城到朝鮮邊境的邊遠哨所,沒有半天一日是拿不下行程的,可從平壤直飛北京,金正恩隻需兩小時不到。

所以,訪華行程的時長絕對不是金正恩遲遲未訪中國的原因,而如果朝鮮能有一架完全可以讓金正恩不帶任何懷疑和顧慮就可從容登入的飛機,金正恩一定早就歡天喜地來訪華了。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疑問,因為朝鮮永遠不會公開金正恩為何至今「舉步遲疑」的真正原因,但,朝鮮不給答案不等於事實沒有答案,如無意外,生命不敢託付直飛就是金正恩在訪華事上的最大障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4217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