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鄰國,勒索毒打國民,中國外交終於發飆了

韓英倫| 2017-02-16| 檢舉

(一)

對這個鄰國,中國外交終於發飆了。

這個鄰國,是我們另一個小兄弟——越南。儘管中越表面親密,但總有一些疙瘩在心裡。

但再怎麼不爽,規則還是要遵守的,但越南有些公職人員,奉行的卻是上不了台面的潛規則。

大年十一,小謝帶母親和未婚妻旅遊越南歸來,在從越南芒街口岸出境時,據媒體報道,就因為拒絕了越南邊防人員索要小費的要求,小謝遭到對方暴打,三根肋骨被打斷。

邊境腐敗,哪個國家都有。但面對中國公民,公然索賄不成,然後就大打出手,真是無法無天到了極點。

2月11日,中國外交部出手了。在官方微信帳號中,外交部領事司表達了強烈的憤怒:

據稱索要小費的越方人員(受傷者家屬供圖)

雖然是外交辭令,但相當鏗鏘有力。

為一個普通公民,對一個鄰國如此強硬表態,對中國外交來說,也是頗為罕見的了:

第一,直接將越方行為,定義為「暴行」。

第二,情緒相當強烈,用詞是「嚴重關切」和「強烈不滿」。

第三,雙管齊下,在河內的中國駐越南使館、在北京的中國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分別向越外交部和駐華使館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

第四,並對越方提出了五個要求:

1.必須高度重視此案;

2.立即徹查並依法嚴懲肇事者;

3.向傷者道歉並賠償一切損失;

4.及時向中方通報調查處置進展;

5.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另外,中國駐越南大使館也對事件表達了「憤慨」和「強烈不滿」。

按照我幾位同事的分析解讀,這樣的字眼,在外交辭令中,都屬於語氣強烈、態度強硬的表述。

我們可以對比著看。

比如,批評日本蓄意插手南海問題,中國外交部的表態,也不過是中方表示「嚴重關切」和「憤慨」;在就「伊斯蘭國」殺害中國人質發表談話時,中方也就使用了「暴行」一詞。

當然,在中國外交史上,更強烈的憤怒情緒,則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人民日報發表這篇社論的當天,自衛反擊戰就開始了。

(二)

讓中國人很有些無奈乃至憤懣的,看到中國人就索要紅包,在某些國家,似乎成了某種潛規則。

比如,就在越南,同事說曾親眼目睹,越南海關工作人員向中國遊客以及在越南工作的中國人索要小費,還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十元」。

遇上有人不配合,這些越方人員就通過喝水、打電話、上廁所等方式拖延、刁難。即使過關的人已經排起長隊,他們照樣不緊不慢。

錢倒是不多,但人格低下。

網絡上到處是抵制越南,乃至各種粗口。我們不必過於極端,但保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懲戒對方施暴人員以儆效尤,這完全是理所應當的。

這次,中國外交官立刻雷霆出擊,表達強烈的憤慨和不滿,向越方施加了強大壓力。這種嚴正態度,迫使越南外交部15日終於做出回應,稱「越南已經收到了中方關於芒街事件的反饋,相關機構正加緊確認相關信息,並將根據事件性質進行處理」。

你弱他更強,你強他就弱。

外交,當然不是吵架,但也不是唾面自乾。在完全占據道德制高點的事情上,在被別人欺負到家的事情上,還總是息事寧人,換來的,只會是對方的得寸進尺和鄙夷,中國公民的憋屈也可想而知,也難怪以前外交部會收到很多的免費鈣片。

最後,再談幾點小意見吧:

第一,在多個鄰國,都存在向中國遊客索要紅包的現象,一些遊客入鄉隨俗、花錢消災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必須看到,正是大家的這種做法,助長了這些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貪得無厭。很多紅包,更與導遊「配合」離不開,也該管管了。

第二,這種現象,其實也嚴重敗壞了中國人的形象,更讓一些外國邊檢人員,將中國人當做了待宰羔羊。尤其讓人嘆氣的,很多人反映,在一些國家邊檢口岸,據說對方邊防人員索取紅包,只針對中國人,歐美人要了也不給,所以也不要了。

第三,潛規必須改改了。中國人講究窮家富路,但必須對塞紅包這種行賄惡習說不,這需要中國遊客從我做起,對敲詐嚴詞拒絕,旅行社規範導遊行為,但更需要強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

第四,對於傷害中國人的暴行,必須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這樣才能以儆效尤,證明中國人確實也不是好欺負的。

當然,我們更希望,中國外交發飆,不是只針對特定國家,只針對某些小國,不管大國小國,只要損害了中國公民權益,中國外交就應該挺身而出。而且,中國邊檢人員,你們也千萬別丟中國人的臉。

一次強有力的發飆,比一萬句外交辭令,有時更加管用。

大國外交、大國外交,對普通民眾來說,更直觀的感受,其實不是其他國家多誇讚幾句中國,而是一個普通中國人走出國門,都不必擔心刁難,遭遇了不公平,有祖國為你站台。

這才是好樣的中國外交!

牛彈琴 2017-02-16 06:28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4209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