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情報界和聯邦參議院兩黨議員1月5日一致對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出強有力的信息:俄羅斯通過黑客攻擊、泄密、散步不實新聞或虛假情報等「多層面行動」,對美國兩黨全國委員會、白宮、國務院等發起網路攻擊,並試圖影響2016年大選結果。
也就是說,特朗普贏得大選,得到了普京的幫助。
特朗普本人近來一直拒絕承認情報界對俄黑客襲擊調查結果的認可,並且在內閣人事任命或提名過程中任用「親俄」勢力,所以外界非常關注特朗普此次會如何應對情報界這一調查結論。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萊伯(James R. Clapper Jr.)5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明確表示,情報界一致評估認為,「我們更加果斷地評估認為,俄羅斯開展了對美國大選的網路襲擊」。接下來,和中情局(CIA)局長布倫南(John Brennan)一道,克萊伯將把一份50多頁有關俄黑客襲擊美國的機密文件送呈給歐巴馬政府和特朗普過渡團隊。
這份報告是美國權力交接時期除了核密碼之外的最高國家機密,其中包含去年大選期間公布的一些評估資料,以及歐巴馬執政8年來俄羅斯在美國國會選舉(2010年和2014年)和大選(2012年和2016年)期間的網路攻擊細節。
美情報官員認為俄羅斯黑客干預了美國大選,向特朗普發出強烈信號(圖源:Getty/VCG)
從5日的聽證會,筆者特意提取出了以下亮點:
第一,美國的投票系統沒有被攻擊,選票數量沒有被修改。這是共和黨參議員考頓(Tom Cotton)提問克萊伯時得到的確定答覆;
第二,俄羅斯並沒有隻黑客攻擊民主黨黨委會及郵箱,特朗普在初選時期的對手也曾是被攻擊的目標。俄羅斯攻擊希拉蕊郵件的同時,也曾攻擊白宮、參聯會議主席和國務院等政府機構。
第三:美國也曾網路攻擊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的黑客攻擊已經由起初的「干涉」級別上升至「行動主義」層面(acitivism)。尤其令美國無法忍受的是,俄羅斯將竊取的信息通過「第三方」(包括維基解密)對外公布。
第四:美國情報部門已經找到了竊取民主黨郵件並轉給維基解密的「第三方」,當然,鑒於維基解密和莫斯科之間的「曖昧」姿態,也不排除「第四行為方」牽涉其中。

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情報官員一致認為,雖然俄羅斯存在影響美國大選的意圖,但起初並沒有想到特朗普會贏。普京下達了網路攻擊美國的指令。而且,FBI開始調查希拉蕊或維基解密公布部分郵件讓希拉蕊處於弱勢時,俄羅斯黑客借力打力,發動的攻擊更為密集。
一次分化的大選結束後,美國國會和情報機構緊抓住俄羅斯這條線不放,並不是為了改變這次大選結果,矛頭並不是特朗普,而是莫斯科。
參院共和黨人這樣做並不是為了否定特朗普當選的合法性,畢竟他們在整個聽證會都在區別對待「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和「俄羅斯可能影響了大選結果」著兩種表述。他們這樣差別化對待的意圖就是為了迫使特朗普改變其親俄意向,尤其在他上任後,作為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採取措施應對俄羅斯這種干涉西方民主選舉的「反西方」行為。
但是,這種調查反而加重了共和黨當中支持和批評特朗普兩大陣營間的分歧,將歐巴馬政府平穩交權的過程複雜化。最重要的是,這種調查撕裂了特朗普同美國情報部門之間的關係。
普京駁斥了俄羅斯黑客干預美國大選的說法,要求失敗者從自身找原因(圖源:AFP/VCG)
如果特朗普拒絕承認情報機構和參院共和黨人的這一判斷,下周多場針對其提名人的聽證會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情報機構也計劃在下周公布調查結果,預計會會成為提名聽證會各參議員提問內閣候選人的資料。
如果內閣提名人的回答和情報部門調查結果出現誤差,或消極對待相關情報調查結論,他們很有可能通不過國會的審查。而且,歐巴馬總統也會藉機公布所有機密信息,屆時特朗普可能更為難堪。
所以,這可能是特朗普當選以來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這不光關係到特朗普個人,而且關係到整個情報界的權威或信息真實性、可靠度,甚至可以說關係到美國情報界的「認同危機」。特朗普必須深思熟慮,在「親俄」和「否定情報界」之間做選擇。
當然,從特朗普這次最終如何應對情報機構的判斷,也可以判斷他親俄意向到底有強,也會反映出他的一些從政特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926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