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一妙招打擊日本:比軍事行動威力都大

軍情諜報| 2017-01-03| 檢舉

圖片為英國蘇格蘭東部法夫區羅塞斯的造船廠,該船廠目前正在建造英國新一代「伊莉莎白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而建造英國航母最關鍵的設備卻是中國上海振華公司生產的巨型吊機。實際上,中國已經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高科技機械、電子和工業生產工具的出口國之一,近日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接替日本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國,曾經以高科技工業品出口為驕傲的日本到底怎麼了?日本為何這麼害怕中國的高科技出口呢?

英國蘇格蘭東部法夫區羅塞斯的造船廠

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海島型國家,土地狹小毫無戰略縱深,讓日本自戰後以來一直以出口型經濟發展為導向,出口是日本經濟發展的根本,也是日本經濟安全的根本所在,出口不僅壯大了日本的工業,也間接支持了其國防工業的發展。不過據亞開行統計,去年,中國出口的航空、工業設備和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產品占亞洲高科技產品總出口額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的9.4%上升至43.7%。而日本則下降至歷史最低的7.7%。這種此消彼長反應了當前日本很不願意看到的一個情景,那就是日本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出口正在被中國各個擊破。

中國已經接替日本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國

據了解,2011年以來,中國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增加值已經超過日本和美國,而今年,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將有可能達到日本和美國之和,這是世界工業史上,首次有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工業生產增加值相當於後兩名已開發國家之和,可見中國工業能力的崛起力度之強。事實上,中國在世界上高鐵、大型鐵路運輸器材、礦山機械、核電核能、手機計算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工業能力已經據世界前列,而在各行業的崛起已經擠壓得日本喘不過氣來。

曾經以CD隨身聽、高性能手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稱霸世界的日本,由於在高科技產業道路選擇上接連出現重大失誤,延誤了其發展和升級換代,直到今天,在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工業能力上,日本已經被中國和韓國蠶食殆盡,除去晶片製造、工業機器人、光學儀器、高端數控工具機和電子元器件等產業外,日本的高科技出口能力正在急速下降,工業技術實力的下降實際上,已經開始動搖高科技出口這個日本的國本,那麼問題來了,沒有了高科技出口,日本拿什麼來養活自己,養活一支野心勃勃的自衛隊?

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將有可能達到日本和美國之和

眾所周知,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還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中國作為後起之秀,正在高科技研發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對日本「窮追猛打」,2014年,據外國媒體統計,中國的國家科研和研發投入費用是日本的1.5倍左右,早已經超過日本,在高科技工業領域,中國也已經開始與日本廠商進行正面對抗,擠占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在高鐵海外較量中,中國搶下泰國和印尼訂單,讓日本人很不是滋味。那麼,中日工業出口的較量與中日軍事現狀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日本三菱重工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工業硬實力,實際上就是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沒有強大的高科技工業,怎麼才能生產出好的戰鬥機、軍艦和坦克?況且,日本是一個寓軍於民的國家,其國防產業技術上被三菱重工、播磨重工和小松機械等幾個大型財閥所控制,沒有民品出口的養活,日本企業拿什麼來研製和生產新的武器?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所以說,中國在工業領域的每一次進步,都是日本人眼裡「血淋淋的淚水」,對此,軍事專家雷澤評論到,這是一種「釜底抽薪式的打擊」,比軍事行動的威力大多了。

改革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成果,就是讓全世界更多的商品都標上了「Made-in-China」,既中國製造。在外國人看來曾經的「中國製造」與「山寨」「抄襲」掛鉤,更是以偏概全的冠以「XX威脅論」,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就開始搗鼓這個東西,認為中國的崛起會給美國帶來毀滅性的壓力,近日美國又發布了一項新的調查顯示中國竟然已經威脅到美國戰備實力?

據美國「每日傳訊」雜誌網站11月末報道稱,中國製造業正在「掏空」美軍的戰備力量。該文章的依據竟然是中國製造深刻影響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防,美國高層認為中國通過出口商品、勞務、一切能夠出口的東西讓美國人失去了就業崗位,但是中國通過經濟手段搞垮了美軍戰備這一說實在無法立足。

稀土礦場開發

的確,特朗普在競選時表示他上台之後會將更多的經濟優勢留給美國人民,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朗普督促蘋果公司一把手庫克儘快將海外工廠收縮回美國本土,目的就是為美國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樣明目張膽的搞「貿易保護主義」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小的壓力,因為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些國家當中是就業的主力軍,如果特朗普這一承諾實現必將有一定的影響。

美國媒體指出,隨著中國運用靈活的經濟手段、軍事實力增長讓更多的海外利益從美國方面流失,美國長期依賴通過中國引進的原材料將成為未來美國發展的重要威脅,比如稀土這樣與軍工方面有很高依賴性的原材料將不再這麼容易得到,這將毫不猶豫的影響美國的軍事戰備。

中國稀土儲量3,600萬噸,占全球儲量9900萬噸的36.36%;國外礦山主要以輕稀土為主,中重稀土儲量較少,有開採條件的中重稀土主要集中在中國。過去多年,中國以僅占全球總儲量23%的儲備向世界供應了95%的稀土產量,不僅價格低得猶如「黃金賣了土豆價」,還有巨大的環境成本需要付出。

高品質稀土材料

如果將稀土應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不斷發展。日本現在已經在頻頻抗議中國限制稀土的出口了,但被中國果斷回絕。日本認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不符合WTO的規則,中國代表直接蔑視毫無反應。

按照西方的說法:稀土是一種發展高端技術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是從智慧型手機到飛彈制導的「工業黃金」,在航天,航空,國防等軍工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價值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因此稀土也成為世界各大經濟體爭奪的戰略資源,稀土原材料往往上升至國家戰略,歐美日等國家針對稀土等關鍵材料更為重視。

據軍方有關部門透露,未來的稀土將專門供殲20的隱身材料包括中國國產航母的特殊鋼材使用,內部稱為專材專用。

美軍媒體分析了中國稀土對世界可能產生的影響。文章稱中國已具備了較強的開發稀土的能力,並會應用在軍事領域。有人還透露,用於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數十種稀土合金中國可能已研發了,這樣一來也就提高了中國戰機的作戰性能。

對於數百個高科技領域而言稀土異常重要,不僅有精密武器系統與夜視鏡這些關鍵的軍事科技。與此同時如果對稀土工業的壟斷,終有一日會成為中國強大的技術優勢,提高其軍事優勢,這樣一來中國的研發項目以及其豐富的稀土儲量,中國最終成為一個世界性的主導力量。

中國已具備了較強的開發稀土的能力

中國稀土出口量曾猛增在上世紀90年代,導致了全球稀土產品價格暴跌。這使美國Molycorp公司及全球其他稀土生產商業務量受影響,最終它們不是被擠出市場,縮小生產規模也是家常便飯。據業內人士稱,到2014年的時候,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南非的稀土礦床便可被開採。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

雖然西方國家採礦作業會很快恢復,而且所需稀土數量極低在軍事科技上,所以削減稀土供給這並不是個大問題對於中國而言。不過,即使西方國家稀土礦業重啟,相比之下美國急劇下降的稀土研發努力,日益重視稀土產品研發的中國,這才是更加重要的問題。如今,美國只有少數真正關注稀土產品的科學家。

據悉,稀土材料在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用途,例如銦在高科技武器製造中不但用於液晶面板的製造,而且還用於製造高靈敏度的飛彈導引頭和高性能機載火控雷達。

稀土有工業「黃金」和「維生素」之稱,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機、飛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雷射、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制,正緣於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美軍F22戰鬥機的座艙蓋,它採用稀土材料製造而成具備優良的隱身性能

一、日本沒有稀土所以很早就開始儲備 防止別國卡脖子

1987年,稀土開始被用於電腦生產和其他電子產品。而後,稀土廣泛應用於眾多高科技行業,從風電渦輪機到飛彈、手機和照明,特別是稀土對清潔能源技術至關重要。

稀土屬於清潔能源產業的核心材料之列,甚至涉及軍事高科技等國家安全核心部門,關乎國家間的戰略競爭。

圖片為稀土資源

美國「愛國者」飛彈之所以能精確攔截來襲飛彈,得益於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千克的鎢鈷磁體和鈦鐵硼磁體。美國「宙斯盾」系統的SPY-1雷達也使用了由稀土所製成的磁鐵,沒有這些元素,美國「宙斯盾」就要「失明」。

由於日本國內稀土資源極為貧乏,資源儲備成為其保障長期資源供給的首要措施。目前,日本資源儲備可分為石油、液化石油氣和稀有金屬三大儲備,其中稀有金屬儲備包括稀土在內的10種必須儲備的稀有金屬。日本資源儲備分為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兩個層次,且日本對於礦產資源的民間儲備體系的建立要早於國家儲備體系。

早在1974年,日本通產省就已出台相關政策,選定部分有條件儲備的礦產資源作為戰略資源進行儲備。在隨後的1976年,日本通過設立「特殊金屬儲備協會」這一社團法人,採取「政府出資、民間管理」的形式進行礦產資源的民間儲備。

近年來, 由於海外國家對於稀土出口呈現出逐漸加強管控的態勢,使日本國內稀土供給的穩定性存在挑戰。為了降低國內稀土資源長期供給風險,日本政府在2006年發布《國家能源資源戰略新規劃》,將稀土、鉑、銦3種稀有金屬列入儲備對象,即將稀有金屬儲備種類擴展至10種。

使用稀土資源製造的飛彈導引頭

為了保證戰時國防經濟的正常運行,日本建立了規模巨大的民用和戰略能源儲備。日本戰略石油儲備達到161天,用國際標準衡量屬於「很安全」的級別。日本建立了國內60天消費量的稀有金屬儲備,其中國家儲備42天,民間儲備18天。主要是鎳、鉻、鎢、鈷、鉬、釩、錳等稀有金屬,其進口依賴度超過90%。

中國稀土資源分布

據了解,日本將大量的稀土資源用於填補國家戰略儲備,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稀土資源儲備最多的國家。

二、連工業垃圾都不放過 日本對稀土資源的珍惜和循環利用讓人感嘆

據軍事專家稱,除了建立有效的儲備體系外,日本還通過鼓勵資源回收利用以及替代材料研發兩方面政策來降低對稀土資源的進口依賴。

在2001年以來出台的有關環境、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處理等一系列法律的基礎上,日本在2010年發布的科學技術白皮書中提到要開發稀土高效回收系統、稀土替代材料,還通過設立環境廢物管理研究基金優先資助稀土回收提煉研究,這項研究的核心就是從「城市礦山」 中收集和循環利用稀土資源。

據香港媒體報道,「城市礦山」的開採是日本稀土資源戰略近些年來的一個側重點。「城市礦山」是對廢棄的電子產品中所含有的金、鉑等貴金屬以及鈀、銦等稀有金屬的一個形象比喻,因為很多城市裡那些廢棄產品所含的資源總量之大 已經相當於一個「礦山」的含量。而因為在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上的飛速進步,這些「城市礦山」對於日本來說不亞於甚至超過天然礦藏。

日本前任國土交通大臣冬柴鐵三曾在視察了日本一家手機回收廠後說,我們在手機中找到了「稀土和黃金」。

2010年年底,多家媒體報道稱,日本企業從國外大量收購做精密儀器剩下的碎玻璃和工業垃圾,以從中提取稀土。國外的廢玻璃為何卻成了日本人眼中的寶貝?

中國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唯技術先進,別無它途。自上世紀60年代啟,日本就開始在如何提高對稀土資源的利用效率上動腦筋。

1967年,日本一家公司就開發出「溶媒萃取分離法」並將其運用於工業化生產,實現了將稀土內十幾種性質相近元素進行分離的產業化應用。如今,日本產業界已有近50年的稀土提取與應用的技術積累。

近日日本公布了其心神戰鬥機的首飛計劃,預示該型戰鬥機將馬上加入世界最先進戰鬥機行列。

日本航企稱,該機大量採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因而能夠支持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其隱身效果,令敵方雷達更加難以發現。在日本看來,碳纖維新型復合材料是他們在軍事航空領域擁有的最大優勢。

圖為日本心神戰機

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穩定生產出高性能碳纖維,且核心技術長期掌控在日本和美國企業巨頭手中。其中,日本的三家公司碳纖維生產能力就占世界四分之三,成為業界的「巨無霸」。

美日都把碳纖維技術看作是奇貨可居

因此美日都把碳纖維技術看作是奇貨可居,而且由於其在軍事航空領域的重要作用,美日對其出口都相當保守,並對中國採取禁運手段。

那麼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軍事航空領域到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呢?

據「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消息稱,國外將復合材料應用在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顯的減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勞、耐腐蝕等性能,數據顯示採用復合材料結構的前機身段,可比金屬結構減輕質量31.5%,減少零件61.5%,減少緊固件61.3%;復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減輕質量32.24%。

據悉,美國第四代戰鬥機F22採用了約24%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從而使該戰機具有超高音速巡航、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和隱身等特性。而據外媒報道,F-35戰機首飛時間一推再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超重。

為破解這一難題,洛馬公司採用多達35%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才大幅降低了機體重量。美國防部在「面向21世紀國防需求的材料研究」報告中強調,「到2020年,只有復合材料才有潛力使裝備獲得20-25%的性能提升」。

對於新型復合材料的發展趨勢和其對軍用航空的重要意義,中國都相當重視,但是礙於西方壟斷技術和產品,中國只有埋頭自主研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終於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而不用再受技術大國卡脖子了。

近期媒體報道稱中復神鷹率先在國內建成了首條基於干噴濕紡工藝的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

其T800碳纖維生產線規模擴大到百噸級,有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的潛力,屆時將真正實現中國高強度中等模量碳纖維的產業化生產,實現中國碳纖維行業的戰略破局。

實際上中國的四代機殲20和殲31要想達到四代機超音速巡航問題,除了性能優異的大推力發動機外,如果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實施減重,也對性能指標的實現有極大的幫助。

而在中國自主發動機的缺陷尚未有效解決的前提下,其重要性尤其得到體現。空重17噸的殲20戰鬥機如果使用30%以上的符合材料,減輕的重量可以增加載油量或載彈量。

按現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產能規模算,如果每架殲20用30%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約合5噸),那麼中復神鷹年產100噸復合材料,可以支持殲20每年生產至少20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892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