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特朗普整天在推特上嚷嚷,不僅讓中國人窩了一肚子火,也讓歐巴馬很不爽。但不爽歸不爽,白宮發言人還是要一本正經地出來滅火,比如白宮說:
算你識相,任何敢分裂中國的勢力,給你們一個王之蔑視:
刀哥今天想談談外交辭令。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外交部發言人的話語套路滿滿。
這些詞彙真的像你所想的那樣千篇一律而沒有什麼內容嗎?
Say no 你就 too native了。
「敦促」是典型的外交辭令,在詞典里的意思是「以誠懇或迫切的態度催促或提請注意」。和「抗議」「反對」比起來,想必你也能體會出「敦促」的相對溫和,而外交辭令措辭都是倍經考究的,僅用了「敦促」是因為特朗普還沒真正上台,只是在推特上和接受採訪時說說,算不上外交政策和行為。
現在,外交在普通人看來早已不是原先那種高高在上了。國家之前如同個人之間,磕碰摩擦難免,之後都要有一些口舌之爭,一言不合又有可能大打出手。外交辭令就像「口舌之爭」。
外交辭令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一國的外交立場,其中每個詞都輕重可酌,它能反映不同程度的態度和政策。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發布會實錄中,最常見到的是外交交涉。
近期我外交部對在韓部署「薩德」等問題,常表示「堅決反對」,而在韓國決定接受部署前外交部用的是「嚴重關切」。
例如:1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
機智的你一定已經體會出「堅決反對」比「嚴重關切」要重很多。這種變化的根源在於問題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確定要部署「薩德」再結合件事已經涉及中國的戰略利益,比如安全問題、統一問題,肯定表態要更重一些。
事實上,外交交涉中最常見的表述,依事件的嚴重程度,主要有:關注/關切、遺憾、不滿/反對、抗議等等。其中,「抗議」是最嚴重等級。而如果「抗議」都還不能完全表達中國的立場,那麼還可以在其前面加上「強烈」。
現在,中國的外交辭令越來越精細、也越來越精準,這實際上反映出中國外交的豐富內涵。在使用它們時我們也更加謹慎了,以便給複雜尖銳的國際問題預留空間。
外交辭令是一成不變的嗎?顯然不是。即使是同一個詞彙,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意涵。其實一個詞就可以看出中國外交的變遷。
「悍然」,現代漢語大辭典的解釋是「蠻橫的樣子」,在中國當下一向謹慎斟酌的外交詞彙中,一般很少使用。
「悍然」最早出現於1965年3月12日,當時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政府悍然派遣海軍陸戰隊進入南越」。
此後的兩年裡,我們也經常用這個詞。比如,印尼政府「悍然」宣布「暫時封閉」新華社駐雅加達分社,日本佐藤政府「悍然」宣布拒絕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代表團入境,以及越戰期間美國戰鬥機「悍然」侵入中國廣西領空並投彈的「猖狂的戰爭挑釁」。
而2006年中國把這個詞用在了一貫的好朋友朝鮮的身上。當年10月9日,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我外交部發表聲明,其中寫道: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這份被媒體稱為「空前強硬」的聲明在中朝交往史上算是史無前例了,而至今也沒有出現第二次。當時的國際政要也都關注到了這一點,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說這份聲明「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嚴厲詞彙」。
對朋友朝鮮使用這個詞彙,說明了新中國外交的大轉變——我們真正做到了以是非曲直而不是友誼關係,來決定我們的立場。而當時朝鮮進行核試驗,是逆潮流而動,雖然它是中國朋友,但該出口時還是要出口。
那麼對於中國而言,影響外交辭令的還有哪些因素呢?
現在,中國的國力更強大,大到既可以影響別人,也會影響到自己。以前我們時常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現在影響大了,自然會限制自己的行動。原來有些能說的,現在中國會更加謹慎。
而除了外交交涉的詞彙,國家間稱謂的外交辭令反映出國家間關係的變化。
比如蘇聯對於中國,原來是老大哥、是同在社會主義陣營的絕對親密關係,但中蘇關係一遇阻,外交用語就猛地顛覆,比如「敵人」「修正主義」都被冠之於曾經的老大哥的身上。
美國也是一樣,原來我們是要「打倒美國帝國主義」,美國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中美關係轉圜後,兩國也漸漸成為了「朋友」。
蘇聯和美國無疑是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而中國和周邊國家如東協國家,通常都是「三好關係」,即「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在三好的基礎上,我們的和越南多了一層「好同志」關係,顯示我們和越南具有相同的社會制度。
而經常為中國人樂道的「巴鐵」,更是和中國多了一層「好兄弟」關係。這關係槓槓的。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應該有獨特的外交辭令。即使是同一個詞彙,不同國家用法含義也有區別。比如,在美國外交辭令中,除了盟友以外,還有一個戰略夥伴。但美國的戰略夥伴和中國的不一樣。美國強調有共同戰略利益,甚至有共同的對手。而我們的友好國家都可以叫戰略夥伴。
「全面」指的是合作領域更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戰略」意味著合作層次更高,從整體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都具有一致性。
中國的外交辭令從開始發展到如今,既有一以貫之的,又有發展。一貫是因為的我們堅持獨立自主,從不看別人臉色。另一方面,我們現在也同樣強調相互依存了,這意味著中國的外交辭令的變化更加豐富、也更複雜了。
比如,中方捕獲美方無人潛航器,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卻插嘴說,日方希望迅速解決該事件,並認為中方有必要就該事件向國際社會作出解釋。
不對不對,刀哥上錯圖了,華春瑩是這樣回應的:
最後,刀哥想說的是,沒有國家的綜合實力做支撐,即使外交辭令再強硬,可能都無人理睬,甚至會引來不屑。而中國無論說點啥都不會石沉大海,至於原因,你懂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