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中東戰略 華盛頓想拉北京下水

軍情諜報| 2016-12-12| 檢舉

中共的中東戰略被美國智庫報告證實具有「無害的成熟性」,對中國來說,是難得的一種「肯定」,雖然中共最高層一直認為不需要通過美國「指手畫腳」來評判中國的言行,而且美中兩國的立場和視角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在中東戰略上中共的傾向很明確——通過支柱國家把中國的利益在中東最大化——這倒是被美國認同了。

美國研究機構蘭德公司(RAND)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雖然中國在中東越來越活躍,但是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不構成威脅,甚至中國與中東一些國家的安全合作,對美國也不構成威脅。報告建議,為了確保中東的穩定,美國應該歡迎中國更多介入中東事務。

分析指,逢中必反的美國思維能夠在中共的中東戰略上趨同,傳遞出中共在地緣政治意識上的成熟。實際上,北京方面願意讓華盛頓在中東扮演領導角色,而從蘭德公司的報告看,華盛頓也突然發現了北京的「真實意圖」,而主動地想把中國拉下水,成為制衡中東的一個有分量的角色,以緩解美在中東的壓力。

打造中東朋友圈

中共在中東戰略上的成功並在中東地區找到了新的存在感的理由很簡單——只謀求經濟利益,弱化地緣政治層面的影響。

2016年初,習近平訪問了沙特、埃及、伊朗,陸媒對此行的定義是「習近平深耕中東朋友圈」。話里話外,強調和暗示了中共在中東沒有任何對立的國家,都是自己的朋友。一度引發了輿論對中共中東戰略的分析和解讀。

令人吃驚的是,輿論場對中共在中東戰略方方面面給出了積極的評價,極少有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中共在此中東地區想要謀求的真實意圖簡單明了——「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特別是能源安全的驅使。」即便是與中東一些國家進行了安全合作,也並沒有構成實際性的地區安全威脅,更不會對美國的實際利益造成威脅。

蘭德的這份報告也指出,中國中東活動日漸增多的第二個原因是為了糾正中國國內東西部地區經濟和安全發展極為不平衡的局面。中東是中國「西進」政策的一部分, 也是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的「一路一帶」政策的一部分。

在傳統的能源安全方面,中東地區是中國主要供油地,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費國,沙特和伊朗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同樣,沙特和伊朗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到了無法離開的程度——低油價時代的沙特財政、備受西方制裁的伊朗均在與中國的石油貿易中得到生存下去的保證。

沙特、埃及和伊朗作為中東的支柱國家,是中共「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節點,中共傾力巨資投資三國的基礎性建設,涵蓋鐵路、房建、港口、電站、通訊等多個產業領域,甚至在埃及、伊朗的外匯方面,中共也進行了巨額投資,有分析指,中共與中東支柱國家形成了利益攸關的經貿合作關係。

習近平2016年首次出訪選擇了沙特、埃及、伊朗三國(圖源:新華社)

美國人的精明算盤

在中東問題上,輿論普遍認為,中共經歷了從缺席(而不是發揮作用)到「小心翼翼」的做生意的過程。

蘭德報告說,中國在中東國家中不選邊站,不介入衝突和矛盾中,中國的做法就是儘力保護好自己在該地區正在擴張的利益。中國不對任何中東國家做出承諾,只是努力保持良好的經濟關係和務實的外交和安全關係。

中共將中國古老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中東發揮得淋漓盡致。中東地區在地域政治層面的複雜性讓美國頭疼不已,以ISIS為代表的恐怖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肆虐該地區;敘利亞內戰的負面影響更是外溢到歐洲和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伊朗核問題,以及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牴牾等等問題無一不讓美國有力不從心之感,而中國一直以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對中東事務基本採取旁觀態度。

觀察人士指,習近平年初出訪中東三國,客觀上回應了國際呼聲,顯示中國作為大國不會缺席中東的態度之外,依然超然於複雜的中東政治局勢,這無疑令華盛頓心生不滿。美國想打精明算盤,希望通過「大國責任」的綁架,把中國拉下水,參與到中東事務中,起到制衡的作用。

蘭德公司的報告也點明了這一點。報告建議,為了確保中東的穩定,美國應該歡迎中國更多介入中東事務。

分析指,中共短期內是不會有參與中東事務的願望的。中共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有在經濟層面上有能力與美國平分秋色的時候,才可能明確地提出在亞洲之外謀求話語權和參與權。這就是中國成語「臥薪嘗膽」的真實用意,也是中共在中東戰略的理念核心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706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