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當地時間11月26日去世,舉世哀悼。作為最大的敵人,美國的媒體也爭相給卡斯特羅「蓋棺定論」。《紐約時報》在27日的報道題為「菲德爾•卡斯特羅,革命英雄亦或專制君主的一生」,報道稱「他曾在1959年把冷戰的戰火帶到西半球」,還把古巴導彈危機的「鍋」也甩給了卡斯特羅。
報道如下:
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周五去世,享年90歲。熱情鼓吹革命的他曾在1959年把冷戰的戰火帶到西半球,並在接下來的近半個世紀里以古巴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對抗美國。他困擾了11位美國總統,並曾短暫地將全世界推向核戰邊緣。
古巴官方電視台宣布了他的死訊。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多年來,卡斯特羅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在此期間,他精心安排,希望自己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能夠繼續下去。2006年,被重病擊倒的卡斯特羅讓位。他暫時將大量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弟弟、現年85歲的勞爾(Raúl),並於兩年後正式辭任總統。自那時以來,勞爾·卡斯特羅一直統治著古巴,不過他對古巴民眾表示自己打算在2018年辭職。勞爾·卡斯特羅從叛亂之初便與菲德爾·卡斯特羅並肩作戰,且一直擔任古巴國防部長,是他哥哥最親密的知己。
除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外,菲德爾·卡斯特羅掌權的時間比在世的其他任何國家元首都長。他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國際人物,在20世紀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外界對加勒比海地區一個人口1100萬的島國領導人的預期。
從1959年1月8日得意洋洋地進入哈瓦那的那一天開始,他就用力量和象徵主義統治著這個國家,並通過在被征服的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設在首都的軍事基地面向數萬名支持者首次發表重要講話的方式,徹底推翻了那位獨裁者。
聚光燈打在身上的他趾高氣昂,言語間透著激情,直到黎明。最後,有人放飛了白鴿,以象徵古巴新的和平。當一隻鴿子落到卡斯特羅的肩膀上時,人群爆發了,反覆高呼「菲德爾!菲德爾!」。對聚集在現場的厭戰的古巴民眾和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的那些人來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跡象,表明他們留著鬍子的年輕游擊隊領袖註定是他們的救世主。
當年,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卡斯特羅對古巴的設想是什麼。卡斯特羅是善用形象和神話的能手。他相信,他就是祖國的救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力量,具有上蒼賦予的控制古巴和古巴民眾的權力。
他像暴君一樣行使權力,掌控著島上萬物的方方面面。他是古巴的「最高領導人」。在豬灣,他站在古巴陸軍的一輛坦克上指揮自己國家的防禦力量。不計其數的細節要由他來裁定,從選擇古巴士兵在安哥拉穿的軍裝顏色,到領導一個培養超級奶牛品種的計劃。他親自製定蔗糖的收成目標,親自把無數人送進監獄。
但讓他和他領導的集權主義政府得以掌權這麼長時間的,不僅僅是鎮壓和恐懼。在古巴和全世界,有支持他的人,也有詆毀他的人。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個殘忍的專制君主,踐踏權利和自由,其他不少人卻像第一天晚上的人群一樣,稱頌他是一位名留青史的革命英雄。
1964年7月26日,聖地亞哥,為紀念古巴革命爆發一周年而舉行的慶祝活動。
2006年夏天,他病倒並因憩室炎入院,第一次放下手中的大部分權力。即便如此,他仍試圖強行規定自己醫療護理的細節,並精心安排他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的繼續推進,所採用計劃的歷史和那場革命一樣悠久。
通過把權力交給自己的弟弟,卡斯特羅再次激起了他在華盛頓的敵人的憤怒。美國官員譴責這種權力過渡,稱其延長了獨裁統治,是再次拒絕讓長期受苦的古巴民眾有機會掌控自己的命運。
但2014年12月,通過著手交換囚犯並正常化外交關係,歐巴馬總統利用自己的行政權力緩和了華盛頓和哈瓦那之間持續了幾十年的敵意。這項協議是在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的幫助下,經過兩國政府的談判代表長達18個月的秘密談判後制定而成的。
儘管越來越虛弱且甚少出現在公共場合,但卡斯特羅仍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對美國由來已久的不信任。2016年,歐巴馬總統訪問古巴,受到廣泛報道。這是88年來在任美國總統首次訪問古巴。幾天後,卡斯特羅寫了一封奇怪的回應信,貶損歐巴馬的示好姿態,並堅稱古巴不需要美國提供的任何東西。
在很多人看來,菲德爾·卡斯特羅是一個自戀的狂熱分子,對自己命運的信心堅定不移,是一條變色龍,決定其經濟和政治顏色的是實用主義而非學說。但他胸膛里跳動著的,是一個真正的叛逆分子的心。「菲德爾·卡斯特羅,」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領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亨利·M·里斯頓(Henry M. Wriston)說,「具備一個革命者應該有的一切特點。」
卡斯特羅大概是拉丁美洲自19世紀早期的一系列獨立戰爭以來出現的最重要的領導人。他顯然是他自己的英雄何塞·馬蒂(José Martí)在19世紀末為古巴的獨立而鬥爭以來,該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塑造者。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徹底改變了古巴社會,它對整個地區的影響比20世紀拉美地區其他任何一場反叛都更持久,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可能除外。
對於古巴和其他地方的人們而言,他留下的是一份社會進步和窮困潦倒、種族平等和政治迫害、醫學進步和苦難不幸共存的複雜成績,那種苦難的程度堪比他1959年以一名獲勝的游擊隊指揮官的身份進入哈瓦時古巴存在的情況。
那個形象讓他在全世界成了革命的象徵,也成了很多模仿者的靈感來源。委內瑞拉的烏戈·查韋斯(Hugo Chávez)視卡斯特羅為其思想上的教父。1994年,副司令馬科斯(Subcommander Marcos)開始在墨西哥南部的山區展開反叛活動時,使用了很多一模一樣的戰術。作為一名日漸衰老的獨裁者,卡斯特羅負責掌管的經濟日漸衰落,導致他的表現出現污點。即便如此,他已經確立下來的形象也沒有受到破壞。
但正是卡斯特羅對美國的執迷和美國對他的執迷塑造了他的統治,這比其他任何一切都更重要。卡斯特羅信奉共產主義後,華盛頓把他描述成魔鬼和暴君,並多次試圖把他趕下台。華盛頓採取的措施包括1961年那場註定以失敗告終的豬灣入侵行動、持續了數十年的經濟禁運、多項暗殺計劃,乃至多個通過讓他掉鬍子來削弱其威望的怪異方案。
在拉美和其他地方,卡斯特羅對美國實力的不屑讓他成了抵抗的燈塔。他濃密的鬍鬚、細長的古巴雪茄和綠色的軍裝成了通用的反抗象徵。
卡斯特羅對形象,尤其是電視形象的威力的理解,幫助他留住了很多古巴人的忠心,哪怕是在最艱苦的貧窮和孤立時期。那時,他常常把古巴的很多問題歸咎於美國及其禁運。他的演講數以千計,且常常持續數小時。在這些演講中,他精湛的語言能力促使古巴民眾永遠提防來自北方的入侵——不管是軍事、經濟還是思想上的——並通過這種方式把他自己對美國的仇恨灌輸給他們。
多年時間裡,卡斯特羅接受了數百次採訪,並保持住了讓極其有損顏面的問題變得對自己有利的能力。1985年接受《花花公子》雜誌(Playboy)的採訪時,他被問及對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把他描述成殘忍的軍事獨裁者的言論作何回應。「咱們來想想你這個問題,」卡斯特羅說,把採訪者玩於股掌之上。「如果獨裁者的意思是按照最高領導人的指令執政,那你興許可以用這個理由去指責教皇是獨裁者。」
他把這個問題拋回到了里根身上:「如果他的權力包括能夠下令發起一場熱核戰爭那樣極其不民主的內容,那麼我問你,誰更是獨裁者,美國總統還是我?」
1960年,卡斯特羅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當時,卡斯特羅正向蘇聯尋求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
在帶領游擊隊員對抗專制的古巴獨裁者後,30齣頭的卡斯特羅讓古巴和蘇聯結盟,並用古巴軍隊支持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革命。
他願意讓蘇聯在古巴修建導彈發射場這件事,導致1962年秋美國和蘇聯之間出現了一場激烈的外交對峙。對峙本可能會升級成一場核對決。全球局勢緊張,直到對峙在開始13天後得到緩和,發射場被拆除。
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卡斯特羅遇到了他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沒有來自共產主義盟友的巨額補貼的情況下活下來。他無視了稱他即將在政治上走向滅亡的預言。受到威脅時,他便煽動對美國的敵意。古巴經濟接近崩潰時,從50年代開始便一直對抗美元的他批准了美元合法化,但幾年後,當經濟穩定下來時,他再次禁止美元流通。
在半個世紀里,卡斯特羅持續奚落了歷屆美國總統,並讓華盛頓為遏制他而進行的所有嘗試全部失敗。在被西方遺棄近五十年後,儘管曾經洪亮的聲音變成了一個老人的低語,鬍子也變得花白,但他依然態度強硬。
他常對採訪他的人說自己認同堂·吉訶德(Don Quixote),並且和吉坷德一樣,困擾他的威脅既有現實的,也有想像出來的。比如,幾十年來,他一直在為下一次入侵做準備,但這樣的入侵從未發生過。2001年4月,當同一半球其他所有國家的領導人都聚集在魁北克市,參加第三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Summit of the Americas)時,未受邀請的卡斯特羅在哈瓦那怒氣沖沖。時年74歲的他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紀念1961年的豬灣勝利。他當年擊敗了由中央情報局(CIA)支持的流亡者,令對手顏面全失。他把自己被排除在外說成是一種實力的象徵,宣布古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和美國做買賣的國家」。這的確很像堂·吉訶德。
延伸閱讀
美媒:卡斯特羅的一生是有爭議的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1月26日報道,卡斯特羅是個富有個人魅力、歷經10多屆美國政府的敵對政策而不屈服的左翼革命偶像。憑藉他標誌性的軍服和大鬍子,卡斯特羅把他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蔑視當做是一枚榮譽徽章來佩戴,完成了在蘇聯解體20年後在西半球堅持共產主義不倒的不可能的壯舉。
雖然一任又一任美國總統和生活在邁阿密的古巴流亡者猛烈抨擊他,但卡斯特羅贏得拉美人民的擁戴,人們敬仰他作為民族主義者的尊嚴和睥睨強大美國的騎士精神。曾在哈瓦那工作的美國老外交官韋恩·史密斯說:「他無論去拉美哪個國家,都會受到熱烈歡呼。為什麼呢?因為他敢於對抗美國。」
卡斯特羅統治著一個人口比某些拉美城市還要少的國家,但他影響著全球的政治和發展。他協助從尼加拉瓜到安哥拉的革命者,鼓動反對委內瑞拉和阿根廷強硬保守派的動亂,確保莫三比克的盟友執掌大權。
另據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1月26日報道,卡斯特羅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他的一生是有爭議的,他將古巴變成西半球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在冷戰期間成為美國眼中的一根刺。支持者稱讚他是為社會主義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敢於對抗美國和其他大國。
卡斯特羅進行了一些積極的社會改革,如全民醫療和教育。2011年時古巴識字率約為99.8%。2006年,時任倫敦市長利文斯通讚揚說:「讓人驚奇的是,這個國家經受了美國近半個世紀的經濟封鎖,依然能向國民提供最高標準的醫療和卓越的教育。」
在國際舞台上,儘管有很多敵人,卡斯特羅也從不乏熱情的支持者。卡斯特羅兩次當選不結盟運動領導人,他的勇敢和革命熱情還受到幾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的稱讚,包括南非前領導人曼德拉和民權活動家傑西·傑克遜。傑克遜說,卡斯特羅似乎是「我所見過最誠實、最勇敢的政治家」。
在卡斯特羅統治下,古巴被發展中國家很多人看做革命中心,他在20世紀後半段橫掃全球的反帝國主義和反殖民主義運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2001年,卡斯特羅因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他還支持對抗全球變暖和其他環境問題,並因綠色政策而受到稱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552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