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特朗普接受紐約時報專訪 牆上驚現蔣介石照片

【觀察者網綜合】11月22日,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在紐約接受一直以來對他敵意甚深的《紐約時報》專訪。據台灣中國時報24日報道,特朗普在受訪時,其身後掛滿世界元首照片的牆壁上,意外出現了一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的照片,這引起了海峽兩岸華人網友的注意,紛紛在社交網站上轉載。

據報道,知情人介紹,本次特朗普專訪的地點是選在紐約時報大樓邱吉爾廳(Churchill Room)舉行的。而在這張有蔣介石親筆簽名的照片上,隱約可以看到的「莎士白克先生」中文字體,指的應該就是《紐約時報》的第三代發行人蘇茲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1935年5月,44歲的蘇茲伯格從他去世的丈人奧克斯(Adolph Ochs)手中繼承了《紐約時報》的發行權。

特朗普在紐約時報大樓邱吉爾廳(Churchill Room)接受專訪

隨後,他帶領著《紐約時報》走過經濟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歲月,同時也致力於將報社發展為蘇茲伯格家族的私人企業。1961年退休後,《紐約時報》到今天仍先後由其兒子奧克斯·蘇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與孫子小奧克斯·蘇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兩人經營。《紐約時報》過去81年的歷史,基本上就是蘇茲伯格家族的縮影。

紐約時報邱吉爾廳驚現蔣介石照片,社交媒體網友轉載

只是相對於亨利·魯斯(Henry Luce)創辦的《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而言,《紐約時報》對民國政府的態度一直不是那麼的友善。打從1944年10月份爆發「史迪威事件」(Stilwell Incident)(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與國民政府在對日作戰的戰略方針及有關問題上發生矛盾鬥爭,美國總統羅斯福應蔣介石要求從中國戰區召回史迪威,此為史迪威事件核心。——觀察者網注)以來,《紐約時報》便對羅斯福總統召回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的決定持尖銳批評的態度。在接下來爆發的國共內戰中,蔣宋家族在《紐約時報》上也一度成為威權、腐敗與無能的代名詞。

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現身《紐約時報》總部,記者編輯紛紛記錄

戰敗後,蔣介石於1949年12月逃到台灣。根據《紐約時報》網站上的介紹,原來蘇茲伯格曾經在美軍顧問團團長的蔡斯(William C. Chase)少校的安排下,於1952年6月20日對蔣介石進行了20分鐘的個人專訪。隨後,他又在1957年第二度於台北「總統」官邸採訪了蔣介石,大幅改善了《紐約時報》與台灣當局的關係。

這張蔣介石的簽名照,便是蘇茲伯格1952年6月首次造訪台北時,由蔣介石本人贈送的。自此以後,《紐約時報》便為無數的台灣知識分子視為了解國際脈絡的一個重要渠道,蘇茲伯格家族也成為了藍綠政治人物爭相拉攏的對象。早在2001年,《紐約時報》便大膽預測時任台北市市長的馬英九將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

中國時報稱,小奧克斯·蘇茲伯格也利用2005年6月3日訪問台灣的機會,以「只有尼尼克森可以訪問中國」鼓勵陳水扁訪問北京,或者與中國大陸展開政治對話。可見《紐約時報》對兩岸的影響力,確實是超越了其他的美國主流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519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