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貴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在中國很不受待見。 比如,他日前專程去紐約,前往珠光寶氣的特朗普大廈,沒有任何外交禮遇,就為了和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匆匆見上一面。不少中國媒體嘲諷,為能成為第一個和美國新總統見面的外國領導人,安倍自降身份,甘於"覲見"。
畢竟,日本好歹也是一個大國,在西方世界,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首相,一言一行,不僅僅關乎個人形象,也關乎國家尊嚴。 其實,這種爭議,在日本也有。 對於這一點,在11月15日的日本參議院會議上,安倍也特意解釋,他這次去日本,其實是遵循"君子豹變",他的原話是:"並非為保身而豹變,而是為了國家和民眾,可以捨棄面子,這是我們作為領導人應該有的姿態。"
說起來,"君子豹變"出自我們的古籍《易經》,原話是: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意思大致是:大變革時期,君子會像豹子一樣聞風而動,順從改革;小人(在古代多指平民百姓),也要順應改革而進行改變。人有臉樹有皮,哪一個領導人不希望風光出行,尤其這還牽涉到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威信。但與國家利益比起來,尊嚴或許就是第二位的。 對當下的安倍來說,迅速與特朗普建立密切個人關係,讓美國更多照顧日本利益,尤其是不放鬆對中國的圍堵,這是他最大的考慮。至於外交禮節客套,有時真有點顧不上了。
我們可以嘲笑安倍的迫不及待,但他這種國家利益至上乃至不顧面子的行為,不更讓人警醒嗎? 2.去年9月,也是在了紐約,安倍一溜小跑去見普京的動作,更成為很多中國人朋友圈的笑料,一些人更將他比他"秋田犬"。
眾目睽睽之下,一溜小跑,確實有點滑稽,有失日本首相的身份。在國際政壇,其實普京是出了名的遲到者。但你看到普京這樣笑嘻嘻縮著手一溜小跑嗎? 但安倍就會,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也見證了日本人的守時觀念,既然自己遲到了,那就馬上快步彌補。很多中國媒體還喜歡使用安倍會見美國參議員盧比奧的照片,這張攝於2014年初的圖片,面對美國的一個年輕參議員,安倍像蝦米一樣躬身,左手還作出請的動作,一眼看上去,確實非常諂媚。 且不說新聞圖片,因為連拍的緣故,再上鏡的政治家都可能有一些不雅的動作;對於美國一位參議員如此殷切,也可見安倍的身段之軟。
他是日本首相,而且是近十年來權力最大、支持率最高、執政最長的首相,但對一些外國政治家,卻是如此低的政治姿態。 這是該嘲笑,還是該敬佩?
3.2014年北京舉辦APEC,一張最廣為流傳的照片,是習總會見安倍,我看到香港的報紙也評論說,安倍好歹也是世界第三經濟強國領袖,但在APEC合影上,"就像一個身為大少奶奶的人,被罰與僕人一起站在西廂檐下聽候差遣一般,場面不能不說丟人。" 以至於網絡上流傳一個段子,安倍回國後向國會報告,說他在中國觀察到,中國還是有四風問題沒得到解決,那就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安倍確實是咎由自取。在筆者看來:要求中國領導人向對待友好國家領導人一樣,會見安倍也笑容滿面,這是不切實際的,也是完全不可能的,說得極端一點,這是沒有政治覺悟的政治自殺行為。 這很好理解。好比鄰居之間吵完了一場架,芥蒂還沒有完全消除,再見面時受傷的一方馬上喜笑顏開、握手言歡,這顯然不是待客禮儀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壓根就把矛盾當兒戲的問題。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原來你受傷是裝的!
所以,結論是:雖然與安倍會見了,但場面要冷淡,笑容也沒有,這是很正常的;倒過來,是很不正常的。 但換個角度看,在國際社會,日本好歹也是一個響噹噹國家,一個大國的領導人,明知道會面臨非常尷尬的處境,還要到中國來,這種自甘受辱的精神,絕對也不是一個平凡人能做出來的。
這樣的安倍,可以小覷嗎? 4.除了這種小細節,安倍之所以真不容小覷,還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以前對美國總統來說,最頭疼的就是日本首相走馬宮燈般不斷更替,剛熟悉完這個,馬上又上來了一個新的。但安倍是個例外,迄今他已執政4年,而且還將執政多年。可以說,在近20年的日本政壇,安倍屬於最穩健最強勢的領導人。2.當年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因試圖修改安保法案,最終遭到否決而去職。但外孫安倍卻完成了岸信介的夙願,儘管過半民眾強烈反對,他日前仍強行通過了安保法案,使日本軍隊突破了自衛隊的束縛,成了一支可自由行動的軍隊。 3.表面看,安倍在對中國和韓國外交上處於守勢,但實際卻是悶聲發大財——他幾乎沒做什麼讓步,在歷史上問題上,道歉依然含糊其辭;在慰安婦問題上,他卻和朴槿惠達成了歷史性協議,中日關係也有所緩和。最近,各國政要更是紛紛踏訪日本,安倍外交的能量,不容低估。 4.更讓日本人欣喜的是,安倍執政以來,日本股市持續牛市,讓人對安倍能力刮目相看;日本經濟雖仍欠佳,但通過日元大幅貶值等量化寬鬆政策,經濟也有所轉機,不然,安倍也不會有如此高的支持率。能催生出牛市,也不是容易之舉。其他領導人,知道這個訣竅嗎?
最後,筆者也不想長篇大論,簡短總結一下: 在日本很多人眼中,安倍很年輕、會博弈,有魄力,日本很長時間就缺這樣的政治強人,所以他能連續執政,而且必然是一個標誌性人物。 安倍的手腕,也非一般政客的所能比。他能夠對俄羅斯制裁,也能一溜小跑去見普京;他能夠對中國表達強硬,也明知會遭遇冷遇卻來中國;他先前對特朗普冷淡,但特朗普當選後迅速調整態度。
能屈能伸、身段柔軟,比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政治家更厲害、更可怕。 嘲笑嘲笑安倍自然無妨,但我們不能因為厭惡,就成了鴕鳥! 這個安倍,其實很不簡單。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二哥總是更不一般。 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的這個老對手,比特朗普還難對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