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呼籲:美應接受中國在亞太平等領導者地位

軍情諜報| 2016-11-01| 檢舉

11月1日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傳統的貿易和商業世界建立在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購買廉價產品的體繫上。新興經濟體的低勞動力成本使得更多西方家庭買得起洗衣機、微波爐和電視劇。購買這些廉價產品所節省的錢被投入到本國經濟中,以創建健康的國內消費者市場。

新興經濟體也從中獲益,提高了就業率,緩解了貧困,改善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國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其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令5億人擺脫了貧困,並且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中產階級,今天這些人不僅購買進口產品,而且出國旅行。他們已成為海外市場的新需求。

但現在,新興經濟體的領帶人正在質疑支持傳統模式的假設,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最大的問題是:傳統模式公平嗎?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大部分生產過程已經外包給了發展中國家,西方的跨國公司仍然繼續將低級別技術轉移到外包工廠,而將先進的高科技留在本國。

然後,2008年的危機來了。美國因其救援計劃進一步危及自身的信譽。儘管信譽降低,美國仍希望繼續制定亞太地區的貿易規則,牽頭提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國被刻意「拋棄」。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中國是亞太地區的增長引擎。

美國拒絕接受中國成為亞洲平等的地區領導者,更不用說世界領導者。

中國已經進行了報復,將美國排除在其牽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外。同樣,將美國排除在外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美國是參與該協定的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

中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投資中亞的基礎設施,從而將中國與歐洲連接起來。

中國不能再依靠舊有的貿易和商業模式為西方生產和出口產品,市場遲早會飽和,中國必須開拓新的市場。「一帶一路」創造了更好的交通和產品流動,這有利於國際貿易和商業。

世界經濟要從當前的「僵死」狀態中實現有意義的復甦,中國掌握了其中的關鍵。

每一天,我們都會看到關於中國在北美、歐盟或其他地方投資的消息。中國人現在是許多國家最大的投資者。這對於世界貿易和商業來說也是好消息。在這種情況發生的同時,歐盟卻遭受了一系列挫折。是的,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免於破產,但是英國卻離開了歐盟。歐盟的有效性正在遭受挑戰。

歐盟存在的問題將中國推到了前沿,令其同美國一道,成為全球貿易和商業的共同領導者。事實上,世界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三極」的經濟體,這「三極」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歐盟。這種「三極」的現實對長期獨享領導地位的美國來說很難接受。但是,範式轉變是不可阻擋的。

在亞太地區,美國同樣歷史悠久的統治地位正在被中國、東盟和日本的共同領導所取代,而中國則處於領導地位。

中國牽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不斷取得進展,而美國牽頭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正在走向失敗,因為兩位總統候選人都不支持它。中國牽頭的協定將成為這一地區貿易和商業的規則手冊。

但是,這種新的亞太地區夥伴關係中有一個令人擔憂的空白,這一空白必須儘快得到填補,必須儘快將美國容納進來。這艘船足夠大,可以由兩位船長來掌舵。這兩國必須學會如何在亞太地區——然後在全球範圍內與歐盟——共同領導。否則,美國、歐盟和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英國脫歐、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以及拉美國家的破產將會令世界經濟這艘大船不堪重負,最終沉沒。

但是,如果美國繼續堅持其「重返亞太」的論調,中國將永遠不會邀請美國加入其牽頭的貿易協定。美國是否願意謙遜一點,至少在這一地區,接受中國作為一個平等的領導者的地位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3249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