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美國防長卡特近日在《外交》雜誌發表題為《再平衡與亞太安全:建立一個有原則的安全網絡》的文章稱,「美致力於建立一個有原則的、包容的安全網絡。中國模式與亞太國家的目標不合拍,它反映的是這個地區遙遠的過去,而不是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所希望看到的有原則性的未來。」請問對此有何評價?
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卡特
吳謙:我們注意到了這篇文章。文中的涉華內容充斥著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充分體現著遙遠的過去,也就是冷戰時期的色彩。
美國所謂的「亞太平衡」無非就是自己一家獨大
卡特先生繼續兜售「亞太再平衡」戰略,稱其是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的平衡。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美方不斷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前沿軍事部署,頻繁舉行軍事演訓、加大對華抵近偵察、派軍艦赴中國有關島礁鄰近海域挑釁、強化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關係等。我們認為這樣下去,不但不會取得「平衡」,反而會導致地區局勢的「失衡」。
卡特先生多次強調「原則」,拿這個詞來說事,來上綱上線,動輒指責中方違反原則。但事實上,中國政府始終倡導原則。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印度、緬甸就共同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政府在國際關係中一貫堅持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的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準則。而美國的「原則」更多的是那種不加掩飾的利己主義原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已生效20多年,美至今都沒有批准,卻還在指責他國違反原則,這難道不是霸權主義邏輯?
讓美國和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人民說「原則」?
卡特先生談到「包容」,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惜我們卻只看到美國對其盟國的包容,甚至是縱容。只要是美國的盟國,無論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美方都會一味偏袒;而對於中國等非盟國,只要美方看著不順眼,不是發文指責,就是軍事挑釁,哪裡看得出一絲一毫的包容。
美國是世界的氧氣?我看是毒氣吧
卡特先生在文中最後宣稱,美軍在過去70多年中為世界提供安全這一「氧氣」。我們不禁要問,從朝鮮到越南,從伊拉克到利比亞,美軍究竟是提供了氧氣還是硝煙?
我們希望美國某些人士在指責別國之前,先認真檢討一下自己。
近期,美國軍方關於大國間戰爭的聒噪不絕於耳。先是蘭德公司拋出由美國陸軍委託所做的研究報告《與中國開戰》,妄言中美2025年左右開戰。
美軍花百億要在亞太跟中國對抗到底
隨後,美國五角大樓將軍們在陸軍協會年度會議上公然提出:「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這場戰爭很短暫,但會造成大規模傷亡。」並言之鑿鑿地聲稱,「沒有人能阻止這樣的災難發生」。繼「空海一體站」之後,美國軍方又拋出了「多域戰」概念,聲稱將「摧毀中國的防禦體系」。大國間戰爭成為美國軍方炒作的一個熱門話題,其背後反映的問題值得警惕。
中國人民解放軍隨時迎接挑戰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美國已經演變成為「戰爭是戰爭的繼續」,這反映了美國的對外政策正變得越來越魯莽和狹獈,戰爭思維取代政治思維和戰略思維主導美國對外政策已釀成了巨大惡果。近年來,美國以各種名義發動的一系列戰爭行動,不僅沒有帶來開戰前承諾的「自由、繁榮與和平」,反而到處播下了動盪、衝突和仇恨的種子,也造成了美國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下降。
美國軍方不僅沒有深刻反思教訓,反而加劇了對武力的迷信。美國決策層曾多次公開宣稱,「美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國家能夠匹敵」「我們的軍隊是世界歷史上最出色的作戰力量,沒有國家敢攻擊我們或我們的盟友,因為他們知道那是自取滅亡。」迷信武力的結果往往意味著濫用武力,美軍方人員在談到戰爭問題時的輕率言論,讓人感覺到美國似乎正從其所標榜的「自由民主的燈塔」淪為一個「軍事斯巴達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隨時迎接挑戰
除了對武力的迷信之外,美國軍方不斷炒作大國間戰爭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軍方利益集團的特殊地位和利益。10月份,美國《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進入關鍵質詢期,在美國經濟尚未完全恢復、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民眾對現狀不滿情緒持續累積的情況下,如何保住軍方的「奶酪」不受影響,已成為美國軍方利益集團首要考量的問題。美國軍方很清楚,多年的「牛刀殺雞」帶來的負面影響太深,伊拉克、阿富汗等國混亂依舊,敘利亞僵局難解,「伊斯蘭國」危害難以根除,民眾對軍方的信心和支持均在下降。只有通過炒作大國衝突,渲染大國戰爭威脅,才能讓民眾從厭倦與失落的情緒擺脫出來,從而保證軍方集團的利益和要求持續得到滿足。
如今,中國軍力的日益強大讓美國不得不重視起來
美國軍方利益集團為了一己私利試圖綁架政府決策的勢頭十分明顯,每當涉及重大內外政策的調整時,五角大樓總是要先行一步沖在前面。就拿作為美國全球戰略部署重大調整的「亞太再平衡」來說,剛剛開始推進,軍方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要把60%駐外海空軍力量部署到亞太。當前,在「亞太再平衡」戰略推進遇到困難,美國國內出現檢討這一戰略得失的聲音時,國防部長卡特「非常及時」地宣布了「亞太再平衡」的「第三階段」,推出龐大的「跨越式增加投資」計劃,用以在亞太地區部署新的作戰力量和升級現有作戰裝備,落實這些計劃幾乎可以確保未來幾年美國的軍費開支穩增不降。
美國軍方無論是出於對武力的迷信和崇拜,還是出於維護軍方利益集團的私利,侈談大國間戰爭,都已經把軍方利益凌駕到國家利益之上。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現,美國戰後成長起來的將軍們對戰爭缺乏應有的敬畏,謹奉勸一句,「國雖大,好戰必亡。」
美國人的想像力真是了得。蘭德公司最近出籠的一份報告,居然得出了2025年前中美之間有可能開戰的結論。而最可能誘發戰爭的原因,是中日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爆發衝突——這是否意味著,一旦中日發生衝突,美國會毫不猶豫地選邊站隊?
由美國陸軍委託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撰寫的《與中國開戰》的研究報告,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作業後,最近出籠。這份集中美國智庫頂級專家團隊的「智慧和經驗」的「科研成果」,在華盛頓的戰略人士中引起巨大反響。這份長達120頁的報告,引用龐大的數據推演,匯總了調查和預測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在2025年前,美中之間存在爆發戰爭的危險。
美國的話語霸權一貫都是盛氣凌人
漫畫:美國債務危機
說什麼和怎麼說,向來是美國的「言論自由」。這些年,美國人已經習慣於用自己的思維來臆想這個世界了,它怎麼想、怎麼說都可以。但是,如果其他國家存在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美國還不習慣的說法,就會被美國標上「異端」的符號,動用輿論武器進行打壓,甚至通過種種途徑施以壓力。
當年,中國軍方的兩位研究人員,寫出了一本極有戰略價值的軍事學術著作《超限戰》,美國輿論就毫不猶豫地給戴上了「恐怖主義行動指南」的帽子;中國軍校的一位教授,針對美國的核恫嚇和戰爭威脅的言論,說了一句反擊的話,也被以美國為首的宣傳機器組織的輿論圍剿……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美國危機重重
思想自由也好、言論自由也罷,似乎成了美國及西方世界的專利,而一旦中國人說點什麼「過頭」的話,便立馬被炒作成「軍事威脅論」的「戰爭叫囂」。憑藉強大的宣傳機器和純熟的輿論戰戰法,美國不僅在軍事實力上高人一籌,在運用輿論戰方面,也是駕輕就熟,時不時地就翻雲覆雨。
當年打伊拉克,繞過聯合國,不就是美國的輿論戰立下頭功了嗎?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說什麼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啦云云,好像它收拾伊拉克,把一個主權國家的元首給幹掉,真的就是替天行道、救伊拉克人民於水火似的——結果呢?說打臉是輕的,說厚顏無恥毫不過分。對於一個在單極世界中氣指頤使慣了的老大帝國來說,美國已經到了不知道認錯為何物的地步了。
也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作不死,世界人民也樂觀其成。
蘭德這次拋出的這個所謂的「美中戰爭報告」指出,兩國都不會開打提前決定好了的全面戰爭,但是從目前在嚴重對立的區域部署大規模軍力的現實出發,的確存在不少因「偶發」「事故」「誤判」等導致的在遭受攻擊前先發制人的誘因。報告還警告說,持續幾天到一年多的戰爭不單單是「可以想像」,而且具有現實性。
也許,會存在這種可能。因為,對美國來說,做任何動作,都是可能的,冷戰之後,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已經傲慢到缺少對世界上任何規則的起碼敬畏了,包括戰爭。美國是個非常善於製造和利用「話語戰」的國家,關於戰爭理念,美國就曾發明過兩個熱詞,一是「反介入」,二是「區域拒止」。
美帝的霸權主義
僅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了端倪:在我撒尿圈定了的地盤,你如果想進來,我就要反介入;如果在我聲稱為勢力範圍和「安全」邊界內,你如果想染指,我就要區域拒止。看,這種老大作派的霸王邏輯,通過這種話語暗示,得以鞏固和強化。如果一旦這種理論和話語,被認可和使用,就會自然認可其內含的立場,這就是:凡事我說了算,誰挑戰我的權威,誰就是與我為敵,我就要收拾誰。
請問,誰給你美國這種口含天憲的權力了?是你美國眼中的上帝嗎?
漫畫: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
「亞太再平衡」是霸權邏輯的投射
2010年,回過味來的美國開始重返亞洲,由於實力不濟,就又發明一個概念或者話語,叫「亞太再平衡」。什麼叫亞太再平衡?所謂的平衡,就是在亞洲,一定是要我美國主導的,一切我說了算,如果有誰不聽我的,或者說,感覺我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我就要「介入」,我就要用炮艦政策,讓你臣服。
亞洲的局面本來相對穩定,但自美國高調介入「再」了一下之後,便不再平靜了。可見,美國的所謂「再平衡」,不過是其霸權邏輯在亞洲的投射罷了。不幸的是,這次,美國遇到了軟硬不吃的中國。
還是讓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人認為中美必有一戰的條件吧。蘭德的報告列舉了導致美中劇烈衝突的幾個契機:日中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爆發衝突;中國在南海對他國施壓;在專屬經濟區發生海空衝突等。也就是說,中日兩國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爆發衝突,是最易導致美中戰爭的誘因之一。
釣魚島風波的由來,已經很清楚了。釣魚島的歸屬,在歷史上是很清楚的。美國自然也清楚這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歸還中國也是維護二戰成果的題中之意。日本自作聰明,東京都知事石原挑起的這個再爭端,美國人當然心知肚明。日本人誤判了形勢,沒想到此舉會遇到中國的強烈反彈。
如果論是非曲直,板子怎麼也不該打到中國頭上。無論是從道義上,還是法理上,抑或是從美國戰略利益上,都應該約束日本才對。中國珍視和平,從不挑釁,如果發生衝突,美國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地區影響力,管制分歧才對,何至於就會認為,美中會因此發生戰爭?這顯然是在中日問題上選邊站隊。
南海就更不用說了,美國夥同日澳等國策動菲律賓搞了一個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所謂仲裁,被中國毫不客氣地以「三不」原則拒斥,美國也被弄了個灰頭土臉。如今,當事的菲律賓已經轉身與中國回到談判磋商的軌道上來了,但美日澳竟然還心有不甘,聲稱要聯合巡航,唯恐天下不亂。
中國依法依理捍衛自己的國家主權,何曾對其他國家施壓?中國始終堅持以「雙軌思路」處理南海問題、維護中國東協合作大局的政策立場,即有關具體爭議由直接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基礎上,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協國家共同加以維護。美國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強行干預,南海的風浪絕不至於傾覆和平的航船。據此判斷美中終有一戰,不是患上了「亂相痴迷症」,就是搭錯了神經。
資料圖:歐巴馬曾在五角大樓發表講話,表示將軍事重心轉向亞太。
美國不顧奠定中美關係的幾個基本文件,對台灣地區搞軍售,干預中國內政。在中國的近鄰韓國,又執意部署最先進的薩德反導系統,悍然打破地區平衡。這樁樁件件,哪一個不是美國首先挑事生非?
你有你的金鋼掌我有我的太極拳
對於釣魚島有事,蘭德報告指出了事態升級的兩種類型。一是在日本針對中國的「威脅攻勢」採取防衛行動之際,兩國部隊發生事故性衝突,戰鬥隨之擴大。二是中國誤以為美國不會軍事介入釣魚島衝突,對日方實施攻擊,結果招致美軍干預。原來如此,這個報告不過是放風,只要中日之間發生衝突,美國是一定會幹預的,並且是幫著日本的,這不是赤裸裸的恐嚇是什麼?
美國按照自己的邏輯行事,不顧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一次次輕率地發動戰爭,自己也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美國不僅為此國力衰退,道義上也不斷失分,讓世界各國看清了它的強權嘴臉,招至世界上不少敢怒不敢言的國家的憎惡和反感。
失道寡助,今天的美國不僅中東國家對其心生嫌惡,曾經的盟友也一個個反目。美土關係破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甚至破口大罵歐巴馬,要把美特戰隊從棉蘭老島趕走,美國驅使僕從國的套國已經開始失靈了。
就在本月初,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登《歐洲、英國和美國日漸消失的首要地位》一文,作者是英國《旁觀者》周刊副主編弗雷迪·格雷。文章指出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占據首要地位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冷戰後的「單極時刻」已轉瞬即逝。
可能是出於對這種首要地位失去的恐懼與不甘,美國才變本加厲地四處出擊:對俄羅斯極盡壓制之能事,對中國也以亞洲再平衡予以圍堵遏制。這次蘭德拋出這個報告,對中國進行威脅,不過是色厲內荏的一個戲碼罷了。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你有你的金鋼掌,我有我的太極拳。
在朝鮮、越南,中美都曾交過手,美國估計是忘記了傷痛了。在關係中國國家利益的原則問題上,中國絕不會妥協和讓步。蘭德報告認為,一旦美中開戰,日本將是決定性的力量,這個提法,讓日本不敢接話。以糾結盟友的方式來左右世界局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代,恐怕已經過去了,美國的所作所為,已經逼得中俄越走越近。
以中俄的實力,顯然不是美國聲言的同時打贏那麼簡單。除非想毀滅地球,而這,則是地球人都不會答應的事情!以冷戰之思維,策熱戰之陰雲,美國真是夠敢想的。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美中開戰,那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中國一定會奉陪到底。這樣的一個報告,倒是提醒我們,為了可能會來到的這場戰爭,中國軍隊要集中精力練兵備戰,把威脅當動力,加速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節奏。
蘭德報告還特別指出:美中戰爭將只限於常規武器戰爭,以東亞和西太平洋為戰場,在海上、空中、太空、網絡空間等多領域發生衝突。對兩個核大國來說,美國人似乎還沒完全失去戰略理性,把戰爭限定在「常規」層面。如果美國把在戰爭話語、戰爭恐嚇上下的功夫,多放點到管控分歧、戰略對話上去,就不會有輕言美中開戰這回事了。
國際關係不是靠威脅和恐嚇來維護的——對美國來說,確實需要有更多的「現實感」,這算是我們的友情提醒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