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思認為,中國如果和泰國建造了克拉地峽運河的話,馬六甲海峽就廢了。新加坡就靠馬六甲海峽這個交通要道吃貿易飯的。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發現新加坡在國際事務當中特別是在對華一些事務當中,比如關於東南亞還有東協還有南海問題上的發言比較多,新加坡的總理李顯龍先生在美國訪問的時候,專門談到了美國重返亞太,談到了TPP也談到了南海問題,那麼現在李總理又在日本訪問,同樣他和安倍首相會談談的主要的是三點,一個是南海問題,一個是TPP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關於高鐵項目的合作,這個實際上也和中國不無關係。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這段時間以來在與中國有關的話題上談的這麼多呢?我們想這樣看這個背景,一個是談論亞洲問題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中國;另外一個就是這個新加坡他現在是從2015年開始他是作為東協和中國的協調國,他對於中國和東協的一些事務他覺得自己要有一些發言權;
第三就是他和美國這樣的長期的盟國,還和日本這樣的一個盟國呢,他們在亞洲問題上他們確實是有很多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觀點和立場,或者是價值觀。
所以前幾天新加坡駐中國大使羅嘉良先生和環球時報的胡錫進總編輯,就環球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說,新加坡在不結盟會議上也提出南海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做了報道,並且是以批判式的批評的語氣做的報道,羅大使就給環球時報寫信,胡總編和羅大使就來了幾個回合,在大家都看到了。我今天看到這個FT也在頭版也報道了不是頭版,反正內版吧還登了胡錫進的照片。
為什麼新加坡現在在這個問題上是比較活躍呢,國內咱們中國國內一些媒體認為這個新加坡你這樣的一個國家,其實你一個是你和南海不是當事國,你這個聲調太高了,跟你沒啥關係,你這麼起勁是有別的一些目的。
另外一個呢就是你在和中國的關係上,你全然不顧中新兩國的長久的幾乎是最大貿易國這樣的關係,中國就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國嘛,而新加坡又是中國的東協裡邊首屈一指的一個貿易國。
為什麼這樣做呢?時間不多我們簡單的說幾句,一個是新加坡他本身他就是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他南有印尼北有西北有馬來西亞,他是在依靠一個大國來存在的,而他取得大國依靠地位的時候,他選擇是美國。
因為那時候中國還處在另外一個對外不開放的時期,中國和他又不是結盟國家,所以他和美國結盟,其實美國重返亞太是李顯龍的爸爸李光耀先生提出來的,他必須依賴一個大國,他才能夠在這樣的一個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上能夠存活下來。
在這個問題上,他身不由己的就當了美國利益的代言人,同時也反映出他自己的利益,比如中國如果和泰國建造了克拉地峽運河的話,馬六甲海峽就廢了,這個新加坡就靠馬六甲海峽這個交通要道吃貿易飯,時間不多我就不多說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