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再次開口,疏遠他的美國盟友。杜特爾特稱,他已下定決心,以破釜沉舟的姿態對待菲美關係,同時與「另一意識形態陣營」的中國、俄羅斯結成貿易聯盟。
這位以「敢言」著稱的菲律賓領導人承諾,今後,中國以及俄羅斯的企業將能夠在菲律賓租借土地,租期最高可達120年。此外,杜特爾特還確認將在近期訪問中國,隨後還將訪問日本和俄羅斯。
有媒體表示,這不是杜特爾特第一次「親中俄疏美國」,9月13日,杜特爾特曾表示,菲海軍和海巡船隻將僅會在12海里領海內巡邏,不會在專屬經濟區巡邏。他還表示,考慮從中國俄羅斯購買武器。
顯然,杜特爾特的這次中國行將非常重要,它可以視作南海仲裁案後觀察中菲關係走向的一個新起點。不少評論人士都認為,以中國人的傳統,既然杜特爾特已經釋放出不少善意,屆時中國想必也將給予極大回饋。
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對中國比較友善(圖源:VCG)
《紐約時報》也刊文指,菲律賓態度的轉向,可能導致中國暫緩南海軍事化進程。
該文章說,隨著杜特爾特的上台,中國在黃岩島上建造大型軍事基地的相關計劃似乎被推後了。目前對北京而言,更重要的是與杜特爾特成為朋友,並努力阻止菲律賓與華盛頓締結盟約。北京事實上並不期待菲律賓能夠拋開美國站到中國一邊,只要杜特爾特跟華盛頓的關係稍微疏遠一點,這就足夠了。
之於南海局勢,這個「一點」,可能意味著某種徹底的改觀。當前中美的南海博弈已經走向非軍事化,激烈的、強硬的手段不再是處理該地區議題的最佳選擇,中美都有這種默契,還不能完全說是菲律賓的原因。
當然,馬尼拉最終的決定仍將對南海局勢起到關鍵影響,如果菲律賓能夠對美國有一些現實的間離,華盛頓就會在南海失去作為重要的橋頭堡,亞太再平衡也會動搖。除去菲律賓,台灣、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國,不論從地理位置上還是戰略位置上,都不足以支撐美國在這一區域同中國的角力。
這是中美關係的一個新的不確定因素,隨著菲律賓的搖擺,南海對於美國的價值與可控性可能會隨之有所下降,中美博弈或許轉向新的戰場。
正在進行的美國大選為這個判斷提供了一些依據。如果希拉蕊上台,毫無疑問會大致延續歐巴馬的對華政策,屆時中國將遭遇更高烈度的圍堵,朝鮮問題和解決一帶一路帶來的衝擊,這兩點的優先順序可能會上升,南海因中菲關係的緩和而走入相對平靜。
如果特朗普登頂,根據以往的表態,特朗普可能推行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前者會使得中國的周邊環境得到改善,但北京可能也會隨之迎來比過去強硬的貿易戰,這是中國新的挑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2796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