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她是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台灣支部)創始人之一,她是台灣「二二八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她是中國民主黨派之一的「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創始人……她是謝雪紅,然而,在台灣,她被一些「台獨」分子包裝成有「台獨」色彩的所謂「護台革命英雄」。
據台灣媒體報道,推動「台灣神信仰」的獨派組織「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在9月24日在南投縣草屯鎮台灣聖山舉辦「護台革命英雄謝雪紅紀念碑揭碑典禮暨追思活動」,紀念她「堅毅不屈為台灣前途奮戰」的精神,紀念碑呈三角造型,象徵女性撐起一片天。
謝雪紅的追思典禮,由「台獨」大佬史明、和民視榮譽董事長田再庭,擔任主祭。現場還演唱台灣名曲《雨夜花》,來詮釋謝雪紅的一生。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發布的新聞稿稱,「台灣歷史上,曾經出現一位傳奇女子,在日治時期的1920年代,就以社會主義觀點喊出『台灣民族』『台灣獨立』,她是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
謝雪紅(1901-1970),本名謝阿女,出生於彰化北門小西,父母都是文盲,家境赤貧。她13歲時父母先後過世,被家中長輩以「賣身葬母」的理由賣給台中洪姓人家當童養媳,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出賣。年紀尚輕的她,在洪家每天除了洗衣、煮飯、砍材、挑水、喂豬,還須負擔各種雜事,從早到晚幾乎沒有片刻清閒,更遑論讀書識字。時常受到虐待的她,終於在1918年底,逃回彰化,結束5年的童養媳生活。
1919年初,台中富人張樹敏花錢贖下謝阿女,遭拐騙親事後她才發覺張樹敏已是有婦之夫。隨後張樹敏帶謝阿女到日本神戶,她在日本自修學習,正好看見日本窮人的革命運動。同年4月,兩人到了青島,又遇到「五四運動」,思想受到衝擊。
1921年底,謝雪紅離開張樹敏,應徵習得勝家縫紉機的使用、修理兼推銷員,她希望在經濟上能獨立、有自主性,免受男人的束縛,自由自在掌握自己的命運,後經營「嫩葉屋」裁縫店。同一時期,她還參加了台灣進步團體「文化協會」的演講活動,結交到當時的知識分子,開始從事抗日鬥爭。由於「嫩葉屋」經營不易加上自己沒受過教育,難以參與社會運動,謝雪紅苦尋學習機會,於是結束「嫩葉屋」。
1923年初,她改名謝飛英。當年,她決定到上海求學,再次和張樹敏到了上海,並結識台灣左翼青年林木順。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謝飛英在上海積極投身到運動中,多次參加示威遊行,曾經帶領隊伍衝進日本領事館,把裡面的家具砸得稀爛;也曾在路過東濟醫院時,把大門口交叉豎著的兩面英國國旗撕碎;還曾常到街頭進行演說,大聲疾呼:「同胞們,別忘了還有400萬台灣同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呻吟!」她的演講引起人們的注意,記者紛紛前來採訪。曾有一家報紙以《毋忘台灣》為題發表了專訪文章,謝飛英也因此出名。
由於謝飛英表現突出,1925年4月,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安排她進入上海大學學習。上海大學是一所國共合辦、中共主導的革命學校,于右任任校長,時有「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武有黃埔,文有上大」之稱。她所修習的社會學系,在首任系主任瞿秋白的領導下,是當時上海大學最活躍的科系。
1925年10月,中共地下黨又派謝飛英和林木順等人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東方大學」,開辦於1921年秋,是一所專門培養革命幹部的政治學校。學校為蘇聯東部地區培養民族幹部,也為東方各國培養革命人才。--觀察者網注)日本班學習。在「東大」學校中,同蔡和森、向警予等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的交往,學習了共產主義思想。在「東大」,謝和中共著名的婦女運動領導人向警予同住一宿舍,兩人是要好的朋友。向警予常給她講革命道理,帶她瞻仰十月革命遺址。有一次,謝飛英被一張描述紅軍戰士攻打冬宮戰鬥場景的照片打動,照片上紅軍戰士們殷紅的鮮血灑滿了白雪皚皚的大地,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她改名「謝雪紅」:雪,暗示著玉潔冰心;紅,則言明自己是赤色的社會主義者。
1927年9月課程結束後,謝雪紅接受第三國際指示,籌組台灣共產黨,1928年4月15日謝雪紅與林木順等人在上海法租界地成立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其政治主張提出「台灣獨立」、「成立台灣共和國」,此即謝雪紅往後人生所極力實踐的理想。然而台共幾天後即被日本警察破獲,由於謝雪紅無任何公開的讀書學習記錄,隨後被遣送回台灣。
1928年6月,謝雪紅從台北出獄後,積極想重建台灣共產黨,先是在台北開設「國際書局」出售左翼進步書籍,同時期也認識日後的革命伴侶楊克煌,並開始從當時兩大團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發展黨員,從事革命與婦女運動。1931年,日本發動台共大檢肅,謝雪紅被捕並被判刑13年,關了9年之後,於1939年4月因肺結核保釋出獄。
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管台灣,謝雪紅看出陳儀政府的腐敗,藉由《和平日報》抨擊時政,並組織「人民協會」提倡民主自治觀念,及傳播「台人治台」「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思想。
1947年,台北發生「二二八事件」後,國民政府軍隊開始濫殺台灣人,在一片議和聲中,謝雪紅力排眾議,主張以武力對抗軍隊,她在台中組織「二七部隊」震嚇牽制國軍,使得台中市區死傷人數大為降低,並引誘軍隊至埔里郊區,最終在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指示下,出走台灣;同年在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張台灣自治,成為中國民主黨派之一。
台盟的成立,使島內外台胞有了一個公開反映台灣人民利益的政治團體,這對團結廣大台胞,謀求台灣人民的解放和自由,實現祖國統一而鬥爭,是有積極作用的。
1949年,台盟參加了政協會議,10月1日,謝雪紅、楊克煌等人出席了新中國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台盟代表,前排左起:謝雪紅、王天強;後排:田富達、楊克煌、李偉光、林鏗生。(周明提供,取自《謝雪紅評傳》)
1949年10月1日,謝雪紅登上天安門城樓,在毛澤東主席身後的順便被攝影師拍下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稱,「若問謝雪紅對後世的台灣有什麼啟發?就必須回到1928年台灣共產黨創立時的初衷:台灣民族、台灣獨立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如同她的遺言:你們必須堅持戰鬥下去,最後勝利是屬於台灣人的!」然而,這個鼓吹「台獨」的組織顯然將謝雪紅主張的台灣從日本統治下獨立歪曲成了從中國獨立出去,還試圖把她包裝成「台獨先鋒」。
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上,對於謝雪紅有如下介紹: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席。女,台灣彰化人。曾當奴婢、工人。1925年到上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就學於上海大學,同年赴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8年在上海參加建立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任候補中央委員。同年到台灣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被捕。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台灣組織「人民協會」,任中央委員。1947年參加台灣「二·二八」起義,領導中部地區人民武裝鬥爭。同年赴香港,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任第一屆理事會主席。1949年後,任全國婦聯執委,全國青聯副主席,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是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2767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