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嘲笑台灣媚日,台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台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台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台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台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台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台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台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台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台灣人如此友日?為何台灣部分政治人物不時冒出媚日言論?現在台灣年輕人怎麼看待日本?種種疑惑,我們姑且從這幾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說起。

日本節目中,諷刺台灣大量仿冒日本商品

台灣人哈日情節

就像日本節目裡播的,在台灣可以輕易感受到當地人對日本的好感。

街頭,有著各式各樣的日本品牌、食物和店面。日本料理店在近幾年不斷地增加,光筆者家裡的小小一條巷子裡,就突然增加了三家日本拉麵等日式料理店,招牌上全部都用日文顯示,以顯示其正宗性。

車行里,台灣銷量最好的汽車是豐田。電視上,有專門的日本頻道,24小時不停地播出日本節目。如緯來日本台、國興衛視等等,都會轉播日本的最新日劇、綜藝節目等等。

學校里,有著一群瘋狂學習日文的學生。台灣156所大學,幾乎每間都有日文系,更不用說校外的各種日語培訓機構。台灣人學日語、考日本檢定,氛圍非常濃厚。筆者也在大學時選修了兩年日文,發現同班的許多同學都是打從心裡想學好日文,對去日本自由行充滿了美好的想像。如果問「大陸和日本時,你想去哪個地方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日本」。

來自日本有少數人的歧視

在這樣的「哈日」氣氛下,去日本留學在台灣非常有市場。或許是把日本想得太好,許多台灣留學生,到了日本,才發現台日關係不是那麼回事。因此幻滅了哈日「小粉紅」的也不在少數。

有位台灣朋友在日本留學時遇到過一個極端案例。他在健身房鍛鍊時,因為自己是華人而遭到一名日本男性的辱罵。罵罵咧咧都是「支那」,還指著朋友碰過的器材說他「不碰」。義憤之下,朋友打了那個日本人。原本對日本的好感想必也消耗殆盡了吧。

當然,公然表達歧視的日本人是少數,但也足以讓台灣人有所警醒。畢竟日據時期,日本就將台灣人呼作「清國奴」,意指台灣人是被清朝拋棄掉的子民。這個詞從1895年至1945年的50多年裡,還能在台灣坊間聽得到,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人好像忘得一乾二淨。

「反課綱微調」反到忘本

去年的8月,為了反對馬英九政府歷史課綱微調,以高中生為主體的學生上街包圍了台灣的教育部門。他們到處舉辦宣揚的理念,很多說出來會讓人大跌眼鏡。

有關日本的爭議點中,學生們主張「金門』軍中樂園』里的女性很多也沒有被強迫,那麼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慰安婦也沒有全部被強迫啊?」。他們認為,對日抗爭勝利用「台灣光復」價值判斷太明顯,應該改成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更有甚者,認為「日本殖民統治」這個說法也太過於主觀,應該用描述性文字來形容。

學生們的行為受到了兩岸各界的撻伐。筆者曾現在「白色正義聯盟」發起的慰安婦阿嬤發聲活動現場觀察,參與者群情激憤,但從人數看,響應的人不多。第二天,深綠陣營的《自由時報》竟然還以此揶揄。

這麼荒謬的「反課綱運動」示威,在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得償所願。台灣「教育部長」宣布馬英九時代的「課綱微調」無效,全面聽從反課綱學生們的意見。以後在審查編輯教科書時,甚至連小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審議。

台灣青年還剩多少歷史觀?

「反課綱」的學生扭曲的主張,只是台灣青年問題歷史觀的冰山一角。

從「李扁時期」迄今「去中國化教育」對歷史的解讀和曲解,致使現今台灣青年對於「八年抗戰」到「台灣光復」歷史毫無感覺,將日本人殖民時期的美化看作是自然不過事情。

問台灣青年人是否知道八年抗戰?是否知道台灣光復的前因後果?多半會得到一張茫然的表情。就連八年抗日戰爭是誰領導的?也有台灣同學說出是「孫中山先生」。許多台灣青年人都覺得那些離自己已經太遙遠了。

筆者的同學甚至不以為然地說,自己的爺爺還是日軍的「神風特攻隊」,只不過沒有出征,日本就投降了。像這樣的家族因素,讓少數年輕人將國民黨視為外來政權、欺負台灣人。

除了政策貽害和家族原因,台灣政客的行為也在不斷模糊對日歷史觀。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稱,日據時代台灣人的「母國」是日本。台灣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裡,爭相將象徵日本殖民的神社舊址、鳥居重新豎立起來。就如在去年雙甲午年時,民進黨籍台中市長林佳龍準備重建「台中公園神社」,重新將「鳥居」豎立起來,並且還有計劃將其作為台中的新文化地標。凡此種種,只能讓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越發糊塗。

最後還是平心而論,日本的軟實力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日本文化薰陶下長大的台灣青年,對日有好感無可厚非。一味把台灣青年說成「媚日」,認為日本全然「歧視」台灣也並不公允。2011年日本331地震時,台灣曾捐贈200億日元援助,日本的綜藝節目特別來台灣錄製「感謝台灣」的旅遊特別節目。這樣的民間友好,又有何不可?但在歷史原則問題上,作為寶島台灣的年輕人實在應該認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有尊嚴地去談「友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2268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