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了美國在東南亞,唯一的坨鐵:錨

新加坡成了美國的一坨鐵:錨 ∣ 程鶴麟

是「錨」,不是「貓」哦。

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命名的。

本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新加坡領導人常去美國訪問,但本周的訪問是30多年來新加坡總理第一次正式國事訪問美國,美國方面給予隆重接待,各種儀式伺候。

上一次新加坡總理對美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是1985年,時任總理李光耀接受美國時任總統里根的邀請進行訪問。那也是新加坡總理第一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2日報道,李顯龍抵達美國之前,歐巴馬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認為新加坡是「錨」,華盛頓藉此可加強在東南亞的存在。

看來美國老大也很喜歡整感性的形容詞,但是「錨」字未免用得霸道,堂堂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成為老美的一坨鐵。

不過,歐巴馬2日上午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的正式歡迎儀式上發表講話時,將新加坡從「錨」恢復為正常國家,他說:新美兩國是「磐石般堅固的夥伴」,新加坡是美國在亞太存在的支撐。

歐巴馬在講話中用中國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來形容兩國之間的夥伴關係,並強調了新加坡在他任內採取的向亞太再平衡政策中的重要性。

李顯龍受到鼓勵,自把自為代表「所有東協國家」「熱烈歡迎美國向亞太再平衡」。

今年2月在加州參加了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時,李顯龍已經表達過同樣的意思:「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受到所有東協國家的熱烈歡迎」。

親人啊,謝天謝地你來了!

其實,李顯龍這是在表揚美國的同時進行自我表揚。因為美國重返亞太推進亞太再平衡,正是新加坡的建議,具體來說,是李顯龍已故父親李光耀的建議。

李光耀生前因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對新加坡構成潛在的威脅,曾幾次到訪美國,力勸美國重返亞洲。他在華盛頓說過,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將可能喪失世界領先地位。

他的話終於點醒夢中人。2009 年 7 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東協地區論壇上高調喊出,美國要「重返亞洲」。

8月2日晚上,歐巴馬夫婦在白宮舉行國宴招待李顯龍夫婦。此前,受到歐巴馬總統這般款待的亞洲國家的領導人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朴槿惠,李顯龍是第5位。2009年上台以來,歐巴馬一共舉行了11次國宴。

雖然受到隆重禮遇,李顯龍這次在涉及中國的事務上態度審慎。

8月1日晚上,在出席美國商會與東協商業理事會共同主辦的招待會上,李顯龍在回答提問時談到了他對南海爭端的看法。

他說,他不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政策因為海牙仲裁庭最近做出的裁決而發生了改變。(嗯,陳述了事實。)

他還表示,基於公認的原則的國際仲裁是解決國與國之間爭端的更好途徑,而不是通過較勁看誰更強大。他說,對於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的原則。

這句話好像有那麼點壓中國接受「南海仲裁案」的意思,不難猜到他內心一定是非常渴望中國接受的,但他在公開場合也只是點到為止。

這句話,你可以解釋為李顯龍表態支持「南海仲裁案」,也可以解釋為李顯龍只是講了個原則。而且,「基於國際公認的國際仲裁」云云,有很大很自由的解釋空間,中國的「不承認不參與不接受」三原則使得「國際公認」大打折扣——當事的一方尚且不承認還有什麼「國際公認」?幾十個國家支持中國的南海立場還有什麼「國際公認」?

媒體報道稱,事實上,就在國際仲裁法庭7月12日就南海仲裁案作出宣判後,新加坡並未立即承認這一結果,而是採取模糊化的處理方式。

更有趣的是,8月1日,李顯龍在華盛頓與美國防長卡特舉行會談,兩人談到了南海問題,卡特稱南海仲裁有約束力,但媒體報道說,李顯龍沒接卡特這個茬,保持沉默。

而次日,8月2日,在與歐巴馬會談後的記者會上,李顯龍和歐巴馬兩位領導人都沒有公開直接談論最近敏感的南海問題,甚至在有記者提到了「南海的軍事對抗」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直接回應。在稍後發布的兩國聯合聲明中提到了南海,不過也沒提南海仲裁案。

程老漢猜測:李顯龍大約不是那麼喜歡做美國的一坨鐵,就算是被叫做「錨」也不喜歡。

不是錨,是什麼呢?是帶路黨,新加坡就是美國重返亞太的帶路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2091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