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攪局!新加坡對中國做了多少缺德事?

李顯龍近幾日訪美,獲得高規格接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的行程5日結束,訪問期間李顯龍聲稱「海牙仲裁庭的裁決對各國的主權聲索做出了『強而有力的定義』」。意在要美國想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接受仲裁結果。

同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此重申中方立場:有關裁決非法、無效,沒有約束力。

她還表示:在剛剛結束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東協方已明確表示作為整體對所謂仲裁案不持立場。中國與東協國家外長並發表了「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聯合聲明」。

對於出爾反爾的新加坡,華春瑩不忘提醒道:中方希望新方切實尊重中方立場和與東協方達成的有關共識,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發揮好中國—東協關係協調國作用,促進中新關係和中國—東協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雖然前幾天李顯龍也批評美國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總體而言,新加坡明顯是處處與中國為難,不斷借南海仲裁挑撥中美關係、挑撥中國-東協關係,希望藉此攪亂地區形勢,在大國博弈中獲利。

雖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新加坡的許多做法早已超出本國利益的範圍,已經嚴重損害了中國國家利益。

引狼入室——美國重返亞太的「帶路黨」

可以說,今天南海局勢緊張起自美國重返亞太,而這正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建議。

李光耀生前因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對新加坡構成潛在的威脅,曾幾次到訪美國,力勸美國重返亞洲。

2009年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李光耀在華盛頓說,美國如果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制衡日漸崛起的中國,將可能喪失世界領先地位。

李光耀與歐巴馬

這種觀點刺激到了美國。綜合各方面因素後,2011年美國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從此南海成為焦點地區。

此後新加坡一直在南海搖旗吶喊,仲裁前後更是數次藉助美國向中國施壓,咄咄逼人之勢,東南亞無出其右。

就在此次李顯龍訪美的過程中,他還恭維歐巴馬是「美國首個太平洋總統」,並表示他在推動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展現了個人領導實力與決策能力。

歐巴馬不無親昵地說:新加坡在地圖上雖是個小紅點,但卻「是個有很大影響力的小紅點」。他還形容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區域存在的一個錨」。

沒錯,美國的瀕海戰鬥艦、P3-C反潛機都是駐紮在新加坡,美國的航母及其他戰鬥艦也都是停靠在新加坡進行補給。

而美國利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出口,占據有利地形,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重返亞太」並不止於南海。在經貿上對中國造成很大挑戰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也是由新加坡首倡。

李顯龍數次催促美國儘快批准該協定,他還威脅道:「如果TPP不能在美國國會獲得批准從而胎死腹中,美國將被排除在中國主導的亞洲貿易體系之外。」

經濟上講,TPP對新加坡這樣的開放經濟體非常合算,但其他國家並不這麼看。雖然新加坡在力推,但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都表達了反對意見。

這次新加坡無視中國對於「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的積極態度,又拿出「美國將被排除在中國主導的亞洲貿易體系之外」之類的陳詞濫調,誇大中國威脅,挑撥中美關係,吃相實在難看。

那麼在東協里,新加坡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挑撥離間——指手畫腳干擾中國東協關係

自從有了美國的支持,新加坡這個南海域外國家就開始頻頻利用東協,干擾中國和平解決問題的努力。

根據《海峽時報》消息,今年4月,中國宣布與東協的汶萊、柬埔寨和寮國,就南海領土爭議的解決方式達成了共識,即由個別聲索國談判解決,而不是由東協整體來參與結局。新加坡兩位資深外交官竟然妄加批評,稱此舉是要分化東協。

新加坡前外交高官還曾經公開質疑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就南海問題達成的共識,並妄稱中國干涉東協內政,向東協國家施壓。但新加坡自己卻在仲裁前積極推動東協在裁決結果公布後統一發聲,向中方施壓。

而在今年6月的東協外長特別會議上,新加坡更是故意讓東道主中國難堪。

由於指責中國的所謂聯合聲明未能通過,作為協調國代表的新加坡外長故意缺席了與王毅聯合主持的記者會,使得這次特別會議不歡而散。

事後,新加坡外長還單獨發表了聲明,「提到東協外長在該會議上對中國近期在南海的進展表示嚴重擔憂。」並以國際法為藉口要求中國接受所謂仲裁。

新加坡外長維文

但細細看來,東協中真正這麼想的有幾個?就連仲裁當事方菲律賓都派出特使與中國商談,7月25日東協外長會議聯合公報也隻字未提非法的南海仲裁結果。只有新加坡仍然不死心,這次李顯龍訪美還在拿非法的仲裁結果說事。

總的來說,新加坡一邊稱讚中國-東協關係,一邊在南海問題上拉偏架,顛倒黑白,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在事關中國領土主權的問題上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令人不齒。

長期以來,新加坡憑藉其成功的經濟和社會治理,隱然成為東協的「軟領導」,新加坡也變得飄飄然,在敵視中國的思維主導下,不斷干擾東協各國與中國的友好關係,透支著自己的的影響力。

夜郎自大——非典時對中國落井下石

新加坡是個華人為主的國家,但其精英層卻持有敵視、警惕中國的心態,不惜引狼入室,挑撥離間,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不禁令人唏噓。

李光耀接受英文教育,自稱「最後的維多利亞人」;英國外交國務大臣形容「他是蘇伊士河以東最純正的英國人」

這樣的國家心理,與李光耀時期反共、「去中國化」的政策密切相關。

而最根本的,還是殖民地時期遺留的「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這種的微妙的「二毛子」(指為洋人辦事的中國人)心態讓精英們先是親英又是親美,就是看不起國內受中文教育的人,也看不起其他地區的華人。

這很明顯地體現在2003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的言行上。

吳作棟

2003年中國廣東發生SARS疫情,很快傳到新加坡和香港。各地本應協力對抗疫情,吳作棟卻在4月公開指責中國稱:「如果不隱瞞疫情,新加坡不至於『受疫』。」

不僅如此,在法國總理、印度防長照例展開對華訪問時,吳作棟取消了訪問行程。

在東協領導人舉行的抗炎峰會上,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提議設置抗SARS基金,吳作棟又帶頭反對。他回國時還質疑中國治理SARS的能力,宣稱中國會花掉2到3年的時間來治理SARS,在此期間,外資應該撤離中國,而不應該「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吳作棟一連串不友好舉動引發中國政府及民間不快,於是他又致函溫家寶,表示:「新加坡樂於與中國分享我們在這場戰役(指對抗SARS)中所記取的教訓。」並表示準備提供SARS診斷器材給中國以及代培訓人員。

事實上,中國在抗炎科技上並不亞於新加坡,吳作棟無形中展現了向中國推銷「新加坡經驗」的心態。

從鄧小平時代開始,中新兩國一直維持良好關係,中國一直心存同胞情誼,對新加坡人禮遇有加,也常常謙虛表示要向新加坡學習。鳳凰衛視評論員阮次山分析,正是這種客氣,寵壞了新加坡人。讓他們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態。

社會調查也證實了這一傾向。

新加坡學者埃里克·湯普森曾做調查發現新加坡「例外論」相當流行,新加坡人對其緊鄰國家懷有不安全感和矛盾心情。這種心情的外在表現就是一種「高攀」和「離棄」的主觀傾向。

新加坡就是這麼「特立獨行」

有人說,新加坡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小國,應該予以理解。

沒錯,新加坡是小國,有著自己的安全憂慮。所以中國對其維護自身合理利益的言行都表示理解和容忍。

長期以來,中國沒有損害新加坡任何利益,也沒有要求任何回報。

但是新加坡一邊在中國獲利,一邊大肆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大國在欺負小國,還是小國在無理取鬧?

參考資料:

埃里克·湯普森,新加坡例外論及其對東協區域化的影響

隆德新,區域政治中的「軟領導」者,再探新加坡之東協身份

阮次山,評新加坡SARS危機後的言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2074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