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高鐵輸出爭奪戰,再次燃起戰火。
在去年印尼高鐵競標「交戰」後,雙方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新馬高鐵。7月19日,新馬兩國簽署了該條高鐵的備忘錄,隨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先生宣布,連接吉隆坡與新加坡的新馬高鐵,計劃於明年招標。
就在中日明里暗裡交戰正酣之時,韓國近期也表明了強烈的參與意願。高鐵商戰為何如此白熱化,東亞三強激烈爭鬥背後,各自都有什麼算盤?

壹|倒逼東南亞高鐵路網純中國造
儘管從昆明出發,通向新加坡的3000公里(准)高鐵線路網,基本還在紙上。中國邊境的泰國、寮國過境鐵路網,進展也遲緩、反覆,但對於中國來說,泰國、寮國過境鐵路,基本是囊中之物。
拿下了一頭,剩下的就是中間和另一端。
此次中日新一輪高鐵戰,爭奪的,就是另外一端——新加坡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高鐵線路。
圖1.泛亞鐵路各線路示意圖 圖片來源|軌道世界
誰都明白,新馬兩國間的跨境高鐵合作模式,將為未來跨國、跨區域(准)高鐵運作與服務提供一個可行的參考方案。
但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之間的高鐵通道被日本拿下,那麼,我國從雲南出境,經泰國的泛亞鐵路網,進一步向東南亞互聯互通,將成為嚴峻問題。
從目前的架勢看,新馬高鐵,日本若拿下,恐怕不僅僅是基建和高鐵車輛等裝備的輸出,而是涉及管理、運營一整套方案。運營主導權可能不在日本,但一整套體系將會是日本的,這依舊會導致泛亞鐵路離開泰國曼谷後,面臨與新馬段貫通運營難題。
這不是普通的交通問題。關鍵在於,這可能讓中國泛亞高鐵網絡,硬生生被日本插一腳、擺一刀,不利於我國東南亞經濟共榮圈戰略的實施。而相反,如果我國拿下這一線路,意味著泛亞鐵路網的首尾兩端都純「中國造」。
若此,對於日本或者其他挑戰者來說,和我國爭奪中間線路,將變得異常艱難。對於中間國家來說,也會考慮兩端的華聯互通問題,必然更傾向於採用中國技術。

李克強會見馬來總理:願積極參與馬新高鐵建設
貳|有利於實現我國地緣經濟戰略
形成泛亞鐵路網或者東南亞(准)高鐵路網,根本上是為了實現我國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戰略。而基礎在於地緣經濟,通過(准)高鐵路網的銜接,東南亞各國利益互相捆綁,我國與他們的合作關係也更加緊密,並有利於各類衝突的控制。
東南亞的局勢,以及一些國家和我國在南海的領海糾紛,根本上需要海洋型思維來解決,而非我們習慣的大陸思維。海洋思維即以開放合作為基本,通過泛亞鐵路網,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商業和貿易往來將更加緊密,各自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未來各自的國際分工可以更明確。
這對於和我們有衝突和糾紛的國家來說,是好事,同樣我們的付出,讓別人獲得超額的國際貿易回報,也有益於我們自身。
南海貿易通道對於中國來說太重要,這條海上絲路根本上的戰略主動權在美國手中,新加坡等國長期從中獲益,而我們雖然後來居然,但依舊只是這一遊戲的參與者而非主導者。TPP雖然持開放態度,一開始也沒打算帶我國玩。

中日韓等國競爭馬新高鐵 馬官員:中國技術最先進
泛亞鐵路網的實現則不同,如果按照我們的計劃完成,通過陸地渠道我們多了一條路可走,這條路是我們開拓的,是我們聯合沿線各國一起開闢的。
很大程度上說,這一通道,受到的其他大國干擾將最少。如果這一通道按照計劃完成,東協國家之間及與我國的商貿關係將更為緊密,東協對標歐盟,將不再是夢想。最終有利於促成美國在環太平洋經濟整合里,早日接納中國。
但完成這一宏大鐵路網,畢竟要數千億元人民幣。即便如新馬高鐵,兩國經濟基礎不錯,理論上可能並不需要太多中國的墊資,但中日的爭奪,一個比一個優惠的條件,必定會讓新馬兩國花最少的錢,就把事給辦成了。

沒辦法,中日都有自己的經濟和政治考慮,你不能怪別人漁翁得利。
正是因此,這麼大筆的投資,我們還得考慮現實的商業得失。下文會重點講。
叄|輸掉了印尼,日本再也輸不起新馬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印尼是我國發起的亞投行創始成員國。而日本,據說是婉拒了我國開出的亞投行第二把交椅的盛情邀約。
——自然,去年印尼一役,我國以低報價、2%年利率的全額貸款、無需印尼政府預算及債務擔保、更短工期2018年即可完工的優厚條件,戰勝了日本。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說,在2015年的上半年就已經註定。除非印尼鐵了心要玩我們。
當然,他也玩了,讓中日開出的加碼一天比一天有利於他。這一仗日本輸得難堪,我們其實也沒有占到太多便宜。通過圖1顯見,印尼處於泛亞鐵路網的末梢,即便日本在這一區域的高鐵輸出未能成功,也不影響大局。

新隆高鐵將設三條路線:新隆直通 馬國國內以及新柔接駁服務
而新馬高鐵則不同,如上文所述,我國拿下這一段,意味著泛亞鐵路網基本將按照中國的設計建設、運營。畢竟,在更靠近中國邊境的泰國、寮國,儘管進展遲緩,但中國基本已經拿下這一區域的技術基建輸出。泛亞鐵路網未定投資建設線路已經所剩無幾。
如果中國拿下新馬高鐵,這將強化中國在這一區域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同時也讓路網各國享受到更緊密經貿聯繫的益處。
當然,眾所周知,東協成員國一直希望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戰略。因此,新馬高鐵最終花落誰家,除了看競標方的實力和優惠外,還要看新馬兩國政府如何「左顧右盼」了。特別是新加坡。儘管主要人口是華裔,但他的國家利益他從來都更在乎。我們不能怪人家,誰又不是這樣呢?
不久前,中國鐵路總公司通報了《關於2016年第3批鐵路產品質量抽查情況結果》。抽查結果顯示,中國中車和中國重工等多家企業鐵路產品不合格;日前,中車為新加坡生產的軌道車輛存在一些瑕疵,也鬧得沸沸揚揚。
儘管這些產品和高鐵未必有多少關係,但對於日本來說,這都可以做文章。主要就看新加坡、馬來西亞了。

肆|激烈爭奪的背後:真正的買主不多
此前,日本的新幹線海外訂單主要由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JR東日本)和住友商事運作。在印尼高鐵競標中輸給中國之後,日本政府與JR東日本、住友商事、三菱商事、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重工業5家日企強化了合作,組成的聯盟模仿中國,以「官民一體」的形式,加強新幹線的海外推銷力度。
可以說,日本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除了上文的分析,事實上,看看亞洲各國版圖就明白,人口密度大、經濟比較富裕,主要就是東南亞。特別是新馬兩國意願強烈,國土形狀還比較狹長的,可以說,這一區域是全世界極好的高鐵建設和商業實驗場。
用外媒的話說,出口高鐵之戰已經成為中日之間為爭奪亞洲的產業霸權和政治影響而進行的更廣泛競爭的一場代理戰爭。這種激烈的高鐵爭奪戰反映了另外一種現實——真正的買主不多。
確實如此。「在槓桿遊戲」此前《外國高鐵建設為何難加大槓桿?》一文中,我曾指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准)高鐵建設還在概念性階段,離實質上馬本身還有一段時間。即便中國或日本等國政府或企業助力,市場需求不解決,短期也很難有大進展。
而需求,恐怕主要不是靠科學的規劃、製造和刺激而來,雖然這些也必不可少,終究還是一國國土、城市布局、人口、經濟發達程度這些基礎性要素決定的。
看看這個世界,就明白了,符合(准)高鐵盈利條件的國家和區域實在是不多。更別說還要面對汽車業、高速公路、民航、通用航空的衝擊和競爭。
所以,中日兩國都輸不起。

馬新高鐵,中日高鐵競爭又一站
但輸出(准)高鐵,和我們過去的「熊貓外交」有本質不同。熊貓服務於外交,非常好理解,它也不太可能有更多商業價值。但高鐵不同,其輸出不僅僅是外交和區域戰略需要,同時也必須有商業價值。所謂,在商言商、不恥言利。
畢竟,(准)高鐵建設和裝備輸出動輒數十億、甚至百億級美元,拿這麼大筆錢,如果只是建條鐵路,不管他多麼快、多麼受人贊慕,都不值得。
國開行、絲路基金、亞投行,或者其他銀團貸款的錢,都有我們財政部的真金白銀,那都是全民的財產,不能兒戲。也正是因此,相關部門明白,如果泛亞鐵路不能全路網拿不下,對於中國來說,中短期內有望拿下的(准)高鐵基建訂單,其實也就不多了。
一個沒有規模效應的路網,也就更難發揮商業效應。那麼,別國後期的經營容易虧,我們的建設成本也會顯得過高。
圖2.新馬高鐵運營模式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伍|不可輕視的攪局者韓國
除了勢在必得的中日之外,在國內高鐵里程上更短的韓國也不甘心。
在7月19日新加坡、馬來西亞簽署新馬高鐵備忘錄之前,韓國也派代表到馬來西亞爭取該條高鐵項目。
最終我們看到,新馬兩國在簽署中明確指出「將實施公平、平等、透明的國際招標」,這似乎是為了牽制馬來西亞,因為馬來西亞對中國的錢很感興趣。但這也意味著,韓國,甚至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等也可能出來秀肌肉。
按照新加坡一貫以小博大、特殊的地理位置習慣,什麼樣的結局都有可能。至少可以這麼說,對於新加坡來說,錢本身也不是問題。

姜鎬人率代表團訪馬‧韓爭取馬新高鐵工程
回到韓國「參戰」問題上來。韓國土地、基礎建設及交通部長姜鎬人在訪問期間表示,韓國在爭取新隆高鐵項目上最大的優勢是安全,韓國高鐵的準時度更是達到99.88%。韓國高鐵自2004年投入運作,連續12年保持零意外記錄,國際鐵路聯盟(UIC)的安全指數為0.073,全球排名第一。同時,數據顯示,韓方的營運費用比日本新幹線低,整體上也比法國少35%。
更有意思都是,他說「我們不是要來這裡取得最大的商業盈利,而是要互惠互利」。韓國的想法和中日沒有兩樣,作為東亞大國,韓國也在謀求區域和國家經濟、政治輻射權。

馬新政府簽高鐵MOU 350公里高鐵2026年通車
在7月19日,新馬兩國簽署新馬高鐵的備忘錄記者會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表示,「招標結構必須正確,再得到良好執行。我們也必須以客觀、公平和透明的方式評估投標書。」
而馬國首相納吉布先生則表示:「這項計劃已吸引不少國際業者表達競標意願,我們有義務確保競標過程維持公平、透明和客觀……因為這關乎兩國的形象和信譽。」
這些話,似乎都是廢話,但意味著韓國加入競爭,對於中日來說等於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攪局者,這或許不是個好聽的詞語,但此般形容這一次的韓國,似乎極為恰當。
最後,說句也不算題外的話,在新加坡的官方表述里,新馬高鐵被稱作「新隆高鐵」。「隆」是指吉隆坡,這一說法,首先更準確,其次,暗含的意味也很有趣。無論中日,即便拿下了「新隆高鐵」,馬來西亞的國境還有那麼長,要和泰國連上,依舊還有漫長的征程。但誰拿下了「新隆」,似乎等於掐住了咽喉。
所以,中日都拼了,甚至韓國也要「決戰」——萬一出現萬一呢?韓國人曾創造過很多經濟上的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9307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