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總統馬英九在華爾街日報投書指出,海牙法庭欠缺實地調查,只聽信菲律賓一面之詞,導致裁決結果製造更多問題,形成和平解決爭議的一大障礙。
馬英九指出,這項裁決對台灣既不公平也根本不合情理,首先是缺乏正常法律程序。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太平島已70年,但仲裁法庭在討論太平島的地位時,台灣既未受邀參與也未被徵詢。
前總統論到,裁定的邏輯也不合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121條定義,「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經濟生活」 者屬岩礁,不得享有「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仲裁法庭如今竟修改標準,裁定島嶼地表須有「維持穩定民眾社群的客觀容納量」,這條件並非公約內容。裁決 還說,這容納量不包括官方人員
馬英九:海牙仲裁替南海主權申索國帶來的疑問多過解答,非但不能奠定和平解決之路,反而設下障礙。(歐新社)
。
難道官方人員就不是公約121修的人類?馬英九質疑,仲裁法庭對此未給解釋。更有甚者,裁決說島上經濟 活動不得「依賴外在資源」。馬英九指出:「全世界有哪一個島嶼或城市是完全自給自足的?」仲裁法庭也未加解釋,像新加坡,不就進口大量水源、食物和能源? 「難道新加坡就因此無權擁有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
圖: 新加坡主要水供來自馬來西亞
馬英九說,他曾盡一切努力向仲裁法庭提供有關太平島最新且正確的資訊,無論是親訪太平島、兩度舉行國際記者會,接受CNN和海峽時報訪問,也在華爾街日報投書,都有助於仲裁法庭了解太平島是島非礁。然而,最後裁決無視這些努力。
他認為,仲裁法庭的人未能實地到太平島調查,導致他們聽信菲律賓方面的一面之詞。他說:「欠缺實地調查搜證和目擊證人的遠距裁決,無法令人信服」 。
馬英九說,這項裁決替南海主權申索國帶來的疑問多過解答,非但無法奠定和平解決之路,反而設下障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