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7月5日發表題為《政黨培訓:中國在非洲大力推動意識形態?》稱,中國正通過政黨培訓計劃,向非洲的政黨傳授中國在經濟發展和政治管理方面的經驗。中國與非洲的合作深度由此可見一斑。一些觀點認為,這些跡象還意味著「中國模式」的對外輸出。
中國培訓非洲從政者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發表演講時說,「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中方將積極實施『非洲人才計劃』,未來3年將為非洲國家培訓3萬名各類人才,提供1.8萬個獎學金留學生名額,加強對非洲技術轉讓和經驗共享。」
這些「人才」,或許就包括政治領域的潛力股,為非洲培 訓從政人員,或者是另設了一定的名額來進行政治方面的培訓。布魯金斯學會這篇文章說,在2011年至2015年間,中國培訓了200多名年輕的非洲政黨領 袖。2015年中國還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要在2018年3月之前邀請1,000名這樣的年輕領導人來中國接受培訓。
按其所述,中國的培訓計劃系統而審慎。基本上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在中國的教育或培訓機構上課;前往地方政府實地考察以獲得第一手經驗,與地方官員、農民和企業家座談;讓參與者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培訓計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圖源:新華社)
文章說,因為了解非洲國家的民主化和多黨制,中國政黨培訓計劃針對的不只是執政黨,還有反對黨。這類政黨培訓計劃完全是交流觀點,而不是將中國模式強加給非洲國家。這種做法的確是一種能力培養。中國並不認為自己的經驗代表著「終極真理」。
在過去五年裡,參加這種培訓計劃的包括蘇丹全國大會黨、南蘇丹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納米比亞的西南非洲人民組織以及南非共產黨。考慮到中國在非洲的受歡迎程度和中非關係無可替代的發展趨勢,非洲政界對中國政治的學習熱情或將更加高漲。
中國治理經驗與治理能力,提煉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 而且其價值已被證明。實行多黨制和選舉民主的拉美國家,與通過暴力革命顛覆獨裁統治的部分中東北非國家,甚至是一直被視為學習目標的美國西歐發達國家,都 在近年間深陷政治與經濟困境。相比之下,中國的路徑選擇、應對方法、政治原則,乃至制度體系,對於後來者更具有參照學習價值。非洲國家對中國的主動學習, 也已是時代潮流。
中式「社會主義」將風靡非洲?
然而正如這篇文章所注意到的,作為「老師」的中國的傳授內容並非毫無選擇,其在涉及自身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時或許持保留態度。雖然理論與方法不可切割,但一來中國自身的意識形態尚陷困境,二來受到西方主流輿論的敵視苛責,確實不該輕易向他國灌輸。
非洲國家建設起步晚時間短,缺乏有競爭力的歷史沉澱和 政治傳統,雖然現今對中國的學習還停留在比較表面的層次,但對中國政治價值觀的接觸和引進將是遲早的事情。那麼,馬克思主義是否將在不久之後風靡非洲?這 是否將是第二輪社會主義在國際範圍內的「擴張」?與第一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史達林所推行的共產主義有何不同?中國政治架構的「內核」究竟是什麼?與 其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何關係?對此,已然扛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中國應是最有發言權的,但即使是中共也沒有完全明確的答案。
儘管如此,習近平在2016年7月1日中共建黨95周 年黨慶上的講話可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習近平指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八項舉措的第一個便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過他還補充道,「馬克思 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中共正在努力尋求政治理論、意識形態的基礎性突破,習近平的這一講話為此打開了閘門並吹響了號角。因此對非洲國家而言,也需立足於本國實際,對中國經驗有所取捨。
正在改變非洲的中國人
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也在迅速搶灘,中非之間合作過程中的一些不適摩擦經常被西方主流輿論熱炒,但中國與非洲合作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領域,證明雙方關係的深化已然難以阻擋。
2015年12月,中非關係被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 伴關係」。習近平在非洲提出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的「十大合作計劃」,為此,中方將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非洲國家將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而「十大合作計劃」多以經濟民生為重,同時還有「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和「人文合作計劃」。
有評論稱,「儘管存在各種爭議和衝突,真正可能會改變這片大陸的,可能還是像郝勝利這樣深入廣袤非洲大街小巷或者窮鄉僻壤的中國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