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做局? 南海仲裁庭5成員曝光

軍情諜報| 2016-07-02| 檢舉

菲律賓抓扣中國漁民(圖源:新華社)

南海仲裁的實體問題裁決將於7月12日公布,中國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

日前,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五名成員的信息被曝光,分別為南海仲裁庭5成員曝光、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讓-皮埃爾·科特、國際海洋法法庭 法官斯坦尼斯瓦夫·帕夫拉克、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教授阿爾弗雷德·H.A.·松斯、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其中托馬斯·A·門薩為臨時仲裁 庭主席。

媒體介紹,2013年菲律賓強行提出南海仲裁後,時任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的柳井俊二接受並在當年5月組成了有五名專業人士組成的仲裁庭。

菲律賓方面指派國際海洋法法庭現任法官、德國人呂迪格·沃爾夫魯姆在仲裁庭中代表菲律賓;由於中方不參與仲裁,因此剩餘4人均由柳井俊二指派。

柳井俊二

據媒體報道,柳井俊二現年79歲,在日本外交部門工作40多年,曾任日本外務省次官和駐美大使,2005年成為國際海洋法庭法官,2011年至2014 年擔任國際海洋法庭庭長。柳井被認為是日本右翼鷹派人物的代表,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設立的私人諮詢機構「安全保障法制基礎再構築懇談會」的主席。

有評論稱,南海仲裁案的表面形勢對中國很不利,但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就會明白,這完全是一個美國鼓動支持、菲律賓挑頭、仲裁庭客觀上予以配合的抹黑中國 的一個「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制定和簽署不是為了解決領土爭議和海洋劃界,中國早在2006年做了排除性聲明,不接受有關領土和海洋劃界爭端的國 際仲裁,這一立場有充分的《公約》依據。

該評論還指出,仲裁庭接下這個案子是「裝糊塗」,這一仲裁與《公約》形成宗旨上的對立,它無助於和平解決問題,反而為南海局勢的升級推波助瀾。

評論說,這場鬧劇被納入到美國在南海的地緣政治布局中,美國被廣泛預測將利用仲裁庭的裁決,讓它在南海上向中國施加軍事壓力看上去更有道理。7月12日說不定會成為一個分界點,在那之後南海上的糾紛更難以破局,各方妥協從此有了更難以逾越的障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555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