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對於半世紀前發生的排華屠殺事件,印尼國內呼籲打開禁忌話題,直面真相的呼聲不斷。25 日,印尼總統佐科下令在全國各地尋找遇難者的萬人冢。據印尼《雅加達郵報》26 日報道,佐科當天召見政治、法律和安全統籌部部長魯胡特。後者在進行媒體通報時說,總統指示"要是真有大屠殺慘案的萬人冢,政府部門就要找出來"。
魯胡特稱,過去幾十年來,印尼人常聽說有幾十萬人在 1965 年的大屠殺中遇難,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一個相關的萬人冢"。他說,如果非政府組織或者誰有當年大屠殺及萬人冢的數據,就請幫助政府揭開真相。很多人或組織聲稱有相關數據,但拿不出證據。
英國《經濟學人》23 日最新一期刊文,回溯當年的大屠殺事件。報道說,目前對遇難者人數尚無定論。有人估計,超過 50 萬人死於那場屠殺。印尼國內很多人希望,佐科上台後,能夠打開這個禁忌話題。
對於政府搜尋萬人冢的決定,印尼國家人權委員會成員西蒂表示支持。她 26 日對《雅加達郵報》說,政府應該找到那些受害者的遺體,並以"高規格的人道主義方式重新安葬"。西蒂稱,尋找萬人冢的目的是探尋大屠殺真相。與此同時,政府也應尋找其他信息、事實和目擊者的口述,"政府必須趕緊行動,不要為死亡數字爭論不休"。《經濟學人》評論說,50 年後,印尼終於開啟對"最黑暗一年"的公開辯論。

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印尼排華事件,今年已數度被推向公眾視野。

據當地英文報刊《雅加達郵報》報道,4月25日,印尼總統佐科下令在全國各地尋找埋葬遇難者的萬人冢。印尼政治、法律和安全統籌部部長魯胡特稱,佐科總統指示「要是真有大屠殺慘案的萬人冢,政府部門就要找出來」。

魯胡特還表示,在1965-1966年發生的屠殺事件中的遇難人數目前一直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估計。
《雅加達郵報》援引一位印尼軍方人士曾經透露的數據稱,遇難人數保守估計達50萬。而就在此前一周,名為「剖析1965悲劇」研討會於4月18日至19日在雅加達舉行。

為何半月之內,原本屬於禁忌的排華事件接連被推向公眾視野,印尼政府又為何在此時重啟對這一事件的調查?時至今日,印尼華人的生存狀態又是什麼樣的?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個答案。

多種因素促成印尼調查1965事件

《雅加達郵報》此前曾表示,這是印尼政府半個世紀以來首次打破禁忌,探討、調查1965的屠殺事件。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講師查雯分析稱,對這一事件真相,印尼政府一直沒有展開調查。而長期以來,人權團體在印尼積極活動,希望政府對此啟動調查,這些團體也向美國政府方面施壓,督促解密了一些檔案。此外,幾年前奧斯卡紀錄片《殺戮演繹》的上映也引發了國際社會上的一番轟動。而印尼現任總統佐科早在競選時就承諾調查這件事情。這些因素都可能是目前印尼政府對於這一事件呈現出此種態度的原因。
電影《殺戮演繹》海報
印尼當地華文報刊的一位鄭姓媒體人士告訴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佐科在上任前,對這個事件就承諾討論和尋找真相,而1965事件中那些遇難者的後人也一直通過各種人權組織去發出尋求真相的聲音。與此同時,這位媒體人士還表示,印尼政府對此事展開調查,一定程度上也和目前中國印尼雙邊關係轉暖有關。
「歷次排華事件開始都和華人無關」
從1740年的紅溪慘案到1998年的排華風暴,歷史上印尼曾經發生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排華暴亂。
談及1965年的排華事件,一直從事東南亞政治研究的查雯對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講到,華人善於積累財富,在印尼紮根後,華人和土著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印尼的許多經濟產業也是壟斷在華人手裡;此外西方殖民者把華人作為中間力量來管理當地人,和當地人做交易,因此也積累了土著和華人的仇恨。
歷史上印尼的國內政治問題一直是導致排華事件發生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印尼共產黨很活躍,很多印尼人擔心其和紅色中國是否有聯繫,也擔心華人對印尼的忠誠問題。當時稱華人為「第五縱隊」。
「蘇加諾執政後期,上世紀50年代末,政權遇到各種挑戰,他是個世俗化的民族主義者,牴觸極端伊斯蘭勢力,倚重印尼共產黨,這也成為他執政的基礎。」1965年引起排華的是「9﹒30事件」,一些中層軍官發動了一個政變,打死了6名陸軍軍官。隨後,軍人蘇哈托發動反政變,稱「9﹒30事件」是印尼共產黨策劃的。
蘇哈托
「但是目前學界主流的、達成共識的看法是這並不是印尼共產黨策劃的,而是軍隊內部的分裂,中下級軍官升職受阻,痛恨腐敗而發起的政變。後來這場清剿運動引起了之後大規模的排華屠殺事件。蘇哈托推崇的歷史觀是——1965排華事件是保衛印尼獨立的必要措施。」查雯分析稱。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石滄金認為,從歷次排華事件來看,都是印尼國內出了問題,然後把矛盾轉嫁到華人身上,華人成為替罪羔羊。這些事件開始都是和華人無關,最後華人成為別人發泄的靶子。
「支那」改稱「中華」
一轉眼,五十年過去了。現今華人在印尼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採訪的媒體人士和專家都表示,目前華人在印尼的生存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
從2000年之後,印尼政府逐漸取消歧視華人的法律規定和條文,目前在教育、從商、政治、投資方面,華人的行為都沒有限制。蘇哈托下台後,華人完全可以自由地學習中文了,此後農曆新年還列為公共假期,華人可以公開慶祝農曆新年。2006年,印尼取消了針對土著和非土著等不公平的條文,華人和印尼人都是平等的。第六任蘇西洛總統取消了最後一條對華人不公的條文,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把「支那」(cina)改稱「中華」。
「剖析1965悲劇」研討會現場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了解到,目前雅加達、萬隆、泗水、坤甸分布的華人比較多。雅加達北部是華人聚集區,當地華人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大部分經商。「印尼當地有華人控制經濟的說法,這個說法有點誇張,應該說華人只是比較富裕。印尼當地有個現象,有些公司從名字上看不出是華人公司,但知道的人都清楚背後是華人在經營。」一位受訪人士表示。
那麼,歷史上的排華事件為何在印尼頗為突出呢?
查雯分析稱,在馬來西亞,華人也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說,讀大學、獲得大學獎學金都是馬來人優先,甚至還寫在憲法裡。但是與印尼相比,建國之初,馬來西亞制度底子打得比較好。政黨制度設計之初實現了不同族群之間的妥協,有效控制了矛盾。1969年騷亂發生後,馬來西亞政府採用強力手段,不准再探討種族問題,與此同時,華人在一些政治權力上讓步,換來了人身、財產的權利。
查雯表示,對於調查排華事件一事的前景還不能十分樂觀。因為1965年的排華事件,現在有很多印尼人沒有聽說過,印尼社會也沒有很深刻的反思。現在政府又把難題拋給了人權團體,從技術上講,這個事件的證據很難收集。
「但應該說是好的開始,至少印尼社會開始公開討論這個事情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525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