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悔恨:為40億美元得罪中國,下場很慘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台灣加緊對西歐實行"實質外交",干擾和破壞中國同西歐國家的關係。台灣當局以巨額軍火訂單為誘餌,企圖在法國取得突破。

當時法國正處於嚴重的經濟衰退,法國對國際形勢有了錯誤估計,認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中法在政治上、戰略上的共同利益減少。為了撈取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惜惡化兩國關係。

1992年1月31日,法國外長迪馬在聯合國安理會與中國外長錢其琛會晤時,提出了法國正在考慮向台灣出售性能先進的"幻影2000"戰鬥機。

"幻影2000"戰鬥機不是一般性的武器,而是一種進攻性的武器,其作戰效能較高,對解放軍的威脅十分的巨大,中國當然表示強烈的反對。

通過艱苦磋商,我們與法國方面達成了"最低限度的諒解",對法在售台武器問題上有了某種程度的約束。

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避免中法關係的全面倒退,而穩住中法關係,對推動我國與西方大國關係的改善有著重大意義,也是遏制台"務實外交"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通過磋商,中方表明了堅持反對售台武器的立場,並為必要時做出適度的反應留出了餘地。

當時的法國政府,對中國的原則立場和忍耐限度顯然有了錯誤的估計,不思罷手,反而得寸進尺。為了阻止法國向台灣出售"幻影"戰鬥機,中國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向法方提出嚴正交涉,指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質,表示中國絕不會容忍。

同時,還積極採取措施,回應法方提出的所謂"法對華貿易嚴重不平衡"的問題。明確表示,如法方放棄售台"幻影"戰鬥機,中國將派採購團訪法,簽訂一批合作項目,並可現匯購買20億美元的法國產品。

代表團還向法方提供了一個可能同法方合作的項目單子,共8大類,50個項目,總金額達154億美元。

面對中國的表示,法國無動於衷,無視中國為穩定和發展中法關係所做的各種努力,堅持向台出售戰鬥機的立場。1992年11月18日,法新社援引台灣 方面的消息稱,法台已於當日簽訂了法國向台灣出售60架"幻影2000"戰鬥機的合同,但出於外交上的考慮,雙方都沒有正式公布此事。

到了12月22日,法國才向我國駐法大使做出正式答覆:法國政府已決定批准法企業向台灣出售60架"幻影2000-5"防禦型飛機,同時表示,法方對飛機做了必要的技術限制,飛機是防禦型的,不帶空中加油裝置,不配備空地飛彈,不會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安全構成威脅。

當時的法國社會黨政府正面臨國內大選,乏善可陳,於是言而無信,孤注一擲,想撈取眼前實惠,以售台60架"幻影2000-5"戰鬥機的近40億美元的合同,作為執政"業績"。

而當時法國決策層內還有不少人,甚至將中國在法售台軍艦一事上顧全中法關係大局的做法視為軟弱可欺,以為中國會咽下法國售台戰鬥機這杯苦酒。

法國認為售台幻影戰鬥機是為了挽救本國的軍工企業,,是解決失業問題,這是一種很荒唐的說法。怎麼能為了挽救一家軍工企業而不惜惡化兩國的政治關係呢?這種做法本身就勢必影響法國其它企業進人中國市場的機會,最終影響法國自身的利益。

法國如此的背信棄義,卻又百般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說什麼是因為"雙邊貿易關係明顯惡化",法方"逆差嚴重"。事實上,近10年來,中法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速度高於中國與歐洲共同體成員國的平均發展速度,法國對華出口增長速度高於兩國的貿易增長速度。

不過法國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中國迅速做出反應:撤銷部分擬議中與法方的大型合作項目,如廣州地鐵、大亞灣核電站二期工程、購買法國小麥等;據說 三峽水利工程過程中,法國一分錢合同都沒有拿到,法國自己統計,由此造成的損失至少在200億美元,而60架幻影只相當於這筆錢的20%,可謂得不償失。

中國也不再與法國商談新的重大經貿合作項目;嚴格控制兩國副部長級以上人員的往來;立即關閉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這些外交行動,可以說讓法國的如意算落空了,中國的反應猛烈程度完全超出世界的預料,也使法國感到痛不欲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512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