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批評搞「台獨」的人數典忘祖,但應當認清的事實是,實際上「台獨」理論和實踐的種子早在1945年及其之前就被日本刻意種下,秉持「台獨」理念的一些「台灣」人實際並非中國人,而是1945年日本敗退時,奉命留在台灣伺機東山再起的日本人。

1895年至1945年間50年的侵略殖民統治在台灣培養了一批親日分子,這些親日分子及其後代至今仍在台灣發揮著巨大影響。1945年抗戰勝利並不意味著日本對台占領的徹底結束。當時的日本侵略者處心積慮,處處給中國製造內部問題留下後患,這既是日本也是西方國家在外交和戰略領域經常「玩的手段」。

台灣早就有學者指出,1945年日本投降時,日本政府讓數萬戶在台灣的日本家庭更改戶籍,改為中國姓氏,留在台灣發揮更大的作用。台灣史料記載,1945年抗戰勝利中國即將收回台灣時,「(日本)在正規軍撤離台灣後,派遣許多地下工作者(如浪人)策動『台獨』……利用親日的台灣人為工具,企圖扶植一個親日政權。這是日本的國家利益,也是很大的價值,民國四十年(註:即1951年)前後日本成為『台獨大本營』」。

有台灣學者2015年曾指出,「這些皇民化家庭以士紳家庭為主,階級地位較高,國民黨1949年來台後,他們幾乎是受害者,在政治地位上沒有發展,經濟上因土地重分配失去既得利益,便萌發台獨意識。」

這些日本人家庭及皇民化家庭在1895年—1945年時無論在政治和經濟地位上都處於比較高的地位。抗戰勝利後,留在台灣的他們在社會中發揮的影響力通常大於普通人家,這也是世界各地常見的社會現象。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獨」理論和實踐在過去國民黨「戒嚴」時期雖遭強力打壓,但長期難以鎮服了。本省人與外省人利益衝突的問題只是「台獨」產生的表面現象,其根本的問題在於留在台灣的日本人刻意製造了這種表象,以掩蓋「台獨」理論和實踐的真正根源。

1945年至今,70餘年光景,這數萬戶原日本籍或親日本家庭代代繁衍,人數早已擴大了很多倍,又經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大力扶持,其勢力和影響甚至可能大於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因此,在台灣會出現那麼多從骨子裡親日反華之人並不奇怪。

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我們也曾耐心地以聽其言、觀其行的方式應對,但自那以後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離心傾向明顯,台灣島內全面去中國化的趨勢未有大變化,教科書、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等分裂傾向越來越嚴重。

從目前情勢看,仍秉持「台獨」理念的民進黨有可能執政八年。八年能夠影響又一代的中小學生!八年之後,「台獨」理念將可能蠱惑更多人,將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設置更大障礙。這些人多年來言行已經證明他們不會改變內心深處對「台獨」的追求。而目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較注重與日相安倍晉三的關係。日本的台海問題專家、共同社前駐台灣支局長岡田充也認為:日本存在支持「台獨」的勢力,美日安保的深化,也讓台灣的地位升級。不排除支持「台獨」的日本部分保守勢力會拿台灣這枚棋子,對中國大陸做出挑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445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