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將退出國際海洋法公約 美日心膽俱裂

南海仲裁將導致中國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日本媒體6月21日報道,20日該通訊社從多名外交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政府已通告部分周邊國家,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一旦做出從根本上否定中方海洋界線主張的裁決,中國政府作為對抗措施或考慮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我注意到近期一些消息和傳聞都是首先出自日本媒體,不知道其源頭和目的是什麼?"針對外媒的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問道。

華春瑩指出:"中國堅持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恰恰是捍衛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權威。"華春瑩補充道,中方始終堅持《公約》應得到善意、全面、完整的解釋和適用,這將有利於維護國際海洋法律秩序,符合國際社會整體利益。

"退出《公約》為下下策"

華春瑩21日再次重申,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是濫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程序,違反一般國際法,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中菲之間達成的雙邊協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者時殷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退出《公約》是個非常重大的舉動,我不太相信中國政府會採取此種措施。針對南海仲裁,中方還有法理、軍事和外交等多重手段,沒走到退出《公約》這步。"

"如果中國退出《公約》,將是一種過度反應。"時殷弘指出。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丹也同樣認為,如果退出《公約》,將是中國針對南海判決的下下策。

"'退約'說法可能是針對南海仲裁我方主張不公平判決的反制手段,向當事國表明中國在外交上有多重反制措施。"劉丹向記者說道。

據悉,由菲律賓單方面所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預計將於7月7日作出最後裁決。外媒的報道中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稱,中國政府預期的"最壞結果"是,仲裁 法院以"中國主張的'歷史性權利'缺乏國際法依據"為由,判定"九段線(中方稱'段續線')無效"。中方已通告東協部分外交負責人,如果做出上述裁決," 退出《公約》也是選項之一"。

劉丹指出,"假如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段續線'不合法的裁判,這將會影響同樣有國際習慣法上'歷史性權利'主張的國家。" 劉丹傾向於認為,"國際仲裁法庭最終可能以'模糊處理'的方式來處理'段續線',以免將仲裁員自身和仲裁庭置於偏袒一方和專業性不夠的尷尬地位。"

"如果退出《公約》,將對2016年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產生影響,也將對中國如何在南海、東海甚至全球範圍內處理200海里國家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問題產生影響。"劉丹說。

時殷弘也認為,如果退出《公約》,會意味著"中國如何在國際秩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將發生重大變革"。

日本混談東海、南海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體發出中國可能退出《公約》的時間點十分微妙。

6月8日,菲律賓一些人士敦促候任總統杜特爾特儘早同中國進行雙邊對話,通過談判解決兩國在南海的有關爭議。

菲外交部海事中心原秘書長阿爾韋托·埃恩科米恩達指出,菲律賓新政府沒有必要坐等仲裁庭的仲裁結果,甚至可以考慮撤銷訴訟。他說,撤銷訴訟符合菲律賓的國家利益,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14日,由東協國家倡議召開的中國-東協國家特別外長會在雲南進行,會後中方代替原定的新加坡外長主持新聞發布會。同日,央視稱,已有近60個國家公開表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主張。

面對南海局勢的降溫和各方對中國支持的趨勢,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沒有國家在南海這一事件上算是局外人,日本將 幫助菲律賓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應對中國'擴張'。"而自本月15日起,日本媒體開始對一則名為"中國軍艦駛入日本領海"的消息進行長篇累牘的報道。

媒體分析稱,日本正試圖進一步將東海與南海聯繫起來,加大對東亞事務,特別是南海糾紛的介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17日在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前參謀長火箱芳文的會談中明確提出,日本在各種國際場合對東海、南海等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指手畫腳。

"如果中國退出《公約》,東海及南海的國際法秩序或將發生動搖。"外媒21日針對"南海仲裁案"的報道中,再次將東海與南海問題相提並論。

對此,劉丹分析稱,"日媒在這個時候曝出'退約',有描黑我國形象的輿論戰意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405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