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的關鍵人物露面:放出這樣一句話
近日,「台灣民政府」成員洪素珠辱罵榮民一事持續發酵。15日,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舉行了「征討賣台倭奴集團,不滅不休」的遊行。
總裁張安樂在遊行中稱:「如果蔡英文不處理台灣賣台倭奴組織,我們就成立『中國台灣特區政府籌備處』,等著中國解放軍來接收」。
16日,張安樂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為何提出「中國台灣特區政府籌備處」這個說法。「『台灣民政府』聲稱台灣是日本的,目前是美國在占領。
因此他們掛了一面日本國旗和一面美國國旗,所以昨天我們過去的時候,就舉著最能代表全體中國人的五星紅旗,與他們針鋒相對。」
張安樂說,當時還有人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我認為台灣將來肯定要成為一個特區,青天白日滿地紅可以做區旗。」張安樂對記者表示,民進黨當局竟然可以允許「日本殖民」再度還魂,這促使他產生了「中國台灣特區政府籌備處」的構思。
「台灣遲早會成為『中國台灣特區』,但現在如果我們說成立『台灣特區政府』就太誇張了,所以目前只能說是成立籌備處,將來等解放軍來接收台灣。」
對於辱罵老榮民的洪素珠,張安樂認為,「源頭」最重要,「可惡的不是她,而是李登輝這樣的倭奴集團,在這個集團里,洪素珠只是最下流最末端的人員。她只是被洗腦了,一旦出事,民進黨就會跟她切割一下。」
張安樂對記者說,成立「中國台灣特區政府籌備處」的目的,就是告訴台灣民眾「未來一國兩制統一之後的台灣是什麼樣子」。張安樂表示,接下來「中國台灣特區政府籌備處」的籌備工作即將展開。
「我們不像那些『台獨』組織一樣發個假護照,只是搞形式上的東西。我們要規劃最重要的東西,即政府將來的施政方針是什麼。我們會細緻規劃台灣未來的藍圖,從特區首長的選舉方法到台灣老百姓最關心的能源問題、勞保問題,都會列出來」。
「中華統一促進黨」在台灣經常高舉五星紅旗,張安樂對記者說,「2008年我們黨慶時,即使最積極的同志都不敢高舉五星紅旗,而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現在已不是一面兩面了,而是一片旗海」。
蔡英文想搞個大新聞 結果眾叛親離
台灣「外交部」14日正式確認蔡英文上任後首次出訪的安排,不少輿論希望她能以「零意外為先」。有媒體14日稱,蔡英文的「元首外交」幾乎是李登輝「務實外交」的翻版。
雖然李個人暫時出了風頭,但是給兩岸關係帶來長久傷害,「蔡英文可能要思考的是,台灣的實質外交參與與利益,可能要遠勝於個人的風光出訪」。
到訪兩國都想與大陸建交
蔡英文上任後的首次出訪取名「英翔專案」,6月24日出發,7月2日返台;她將到訪巴拿馬及巴拉圭兩個「友邦」,去程過境美國邁阿密,回程過境洛杉磯,7名企業界人士隨團。
台灣媒體14日稱,蔡英文26日將出席巴拿馬運河河道拓寬與巨型船閘工程竣工啟用儀式,「此行可能觸動敏感的兩岸外交角力」。台「外交部次長」侯清山14日表示,此行會與非「邦交國」保持「自然互動」。
根據巴拿馬消息,大陸將派一名商務部官員出席,如果雙方見面會打招呼、點個頭。他透露,巴拿馬今年3月向7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發出邀請函,包括台「邦交國」在內,目前已有9個地區的領導人表示會出席。
不過來自當地的消息顯示,目前確定出席的只有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哥斯大黎加三國總統,其他則為總理。美國前總統卡特臨時取消出席,智利女總統也已取消。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14日撰文稱,此次蔡英文出訪的巴拿馬和巴拉圭,都是過去幾年不斷傳出想和北京建交的國家。
4年前,巴拿馬總統馬蒂內利拖延新到任台灣「大使」呈遞「國書」達半年之久,引發各種揣測,「若兩岸沒有外交休兵的默契。
或許巴拿馬早已做出外交轉向的決定」。巴拉圭總統日前來台北參加蔡英文就職典禮,但它「想要與北京建交的意願還是不能完全忽視」。
美強調幾個原則
蔡英文過境時與美方的互動情況,是島內媒體的另一大關注點。據稱,馬英九之前過境洛杉磯時曾與美國政要舉行早餐會,並在飯店與20名政要通電話,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及夫人希拉蕊、前國務卿賴斯等,打破與美互動層級的紀錄。
馬英九卸任前曾呼籲美方提供蔡英文同樣的禮遇。對此,台「外交部」稱,此行希望爭取蔡英文得到至少像馬英九那樣的禮遇,不過因為蔡英文是初次出訪,「總統府」已表明尊重美方的安排。
侯清山說,依過去慣例,蔡英文與美方代表不一定要直接見面,可能通電話。據台媒14日報道,美國國務院表示,有關蔡英文過境美國的相關安排,美國會基於安全、舒適性、便利性及尊嚴考慮,同時美國基於美中三個公報以及「與台灣關係法」的一中政策不變。
美國更多的是看上台灣的「國防預算」
有媒體披露稱,美國政府可能會在歐巴馬總統任期結束前,也就是明年1月前,公布最新售台軍事裝備項目,甚至包括「履行過去已承諾但未達成的項目」,「美方暗示的方向,就是遲遲沒有進展的潛艦(即潛艇)計劃」。
美方同時希望台灣表態,要相當程度地擴充「國防預算」的額度,作為美方同意以及履行過去承諾的互信基礎。
此前在5日,蔡英文與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率領的訪問團會面時,麥凱恩罕見表示希望台灣的「國防預算」能夠達到GDP的3%,投資在維持台灣軍事能力如地對空飛彈、水雷及潛艇等武器上。
「依據政府部門的估算,若要達到3%的GDP,國防預算至少要編列4500億元(新台幣)以上」。台軍方內部分析麥凱恩談話,認為美方可能是間接向新當局施壓。
提醒蔡英文別太樂觀
對於蔡英文的首次出訪,前「副總統」呂秀蓮14日稱,巴拿馬運河100周年時,李登輝曾出席活動,巴事先廣邀各地領導人,最後只有李出席。
她表示看到的信息顯示,目前有10個地區領導人口頭答應出席,書面答應的只有蔡英文一人,提醒台灣人不要過度樂觀。前「外交部長」程建人稱,中國大陸會在兩岸關係、國際關係以及參與國際組織上持續給蔡英文當局壓力。
蔡對過境的國家及中國大陸都要維持不挑釁的原則。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認為,以台灣目前的經濟實力,蔡英文推動「元首外交」的困難度相當高,而且對大陸來講,某種程度上也算「外交」的間接挑釁。
嚴震生14日撰文說,蔡英文此次的行程當然無法與陳水扁就任後首次出訪就橫跨西非與中美洲相比,「外交部經費不足或許是原因,但事實上那樣的大陣仗,可能會引發反效果」,而且並未獲得國際主流媒體的重視。
他認為,以蔡英文謹慎的個性,應該不會製造任何引起大陸抗議、造成美國困擾的行徑。然而兩岸關係倒退已衝擊台灣國際空間。
「若蔡總統出訪時在深綠僑社的演說被視為挑釁,那麼外交競逐也有可能再起。我們應當引以為戒的是,目前的中國大陸已非十多年前的中國大陸,它的資源及國際影響力絕不能等閒視之。
基於此,我們還是期待蔡總統就任後首度出訪,以零意外為優先考慮」。島內媒體奉勸,台灣要在國際社會活動,不能不考慮詭譎多變的兩岸關係。
目前兩岸關係是冷卻的,停滯的,因為雙方沒有互信,至於北京過去20年來增加的國際影響力,將讓蔡英文面臨更大挑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