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年前,中國先民來新大陸幫美國修鐵路,為美國經濟突飛猛進、躋身世界強國作出重要貢獻。去年9月,美、中簽訂協議,在拉斯維加斯和洛杉磯之間合資建造美國首條高速鐵路,中國輿論大張旗鼓宣揚,賦予和150年前的華工建設鐵路同等重要意義。然而,充滿兩國政府影子的高鐵計劃,日前卻宣布泡湯,且消息是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的第二天宣布,時機上很難說是巧合。
對投資總額達127億美元的高鐵合作案破局,中國官方新華社歸咎美方「漫天要價」,似將破局界定在「雙方討價還價不成」的經濟範疇,希望「買賣不成仁義在」。然而,這個項目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訪美達成的三大成果之一,當時還被宣傳成美國送給中國的「大禮」,有重要到不能告吹的政治象徵意涵,如今還是吹了。
美方毅然讓它破局,原因絕非美國私營鐵路企業「西部快線」(XpressWest)所說,「美國政府要求高鐵車廂必須在美國製造,而中國高鐵公司得到相關許可上面臨很多困難」那麼簡單。兩國政府矛盾激化,影響顯而易見,勢將給危機重重的中美關係,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力。
中國高鐵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親自在國際間力推的項目,隨著高鐵輸出在墨西哥、印尼、泰國相繼碰壁,如今美國高鐵也在習近平訪美九個月後胎死腹中,對中共高層可能造成的心理打擊可想而知。
有人說,兩國關係決定了工程的生死,此言不虛。事實上,由於美中關係頻生齟齬,互信赤字,兩國經濟合作大受影響。今年1月22日,美國政府否決了中資收購飛利浦在美國的晶片和車燈公司計劃;2月,中國央企華潤集糰子公司收購仙童半導體公司,也因擔心無法通過美國政府審查而被拒;同月,因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介入,紫光收購西部數據失敗;5月30日,由於美國國防部阻止,中聯重科被迫放棄收購美國機械巨頭特雷克斯公司;6月1日,在紐約監管機構壓力下,中國安邦取消收購美國信保人壽申請。
除上述大型收購案破局外,有中國軍方背景的知名企業華為和中興,都被美國調查和制裁。據報導,美國和伊朗關係正常化後,美方要求伊朗提供中國違反國際禁運制裁的企業名單。結果伊朗出賣中國,把華為、中興都提供美國,結果不僅中興受美國制裁,被列入禁止出口名單,還影響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策。
而隨著華為、中興違反國際禁運更多證據被美方掌握,美國可能發起對兩家企業的新懲罰。此外,美國商務部指控中國鋼鐵出口美國有傾銷行為,因而大幅提高關稅,引發中國商務部強烈反彈,連串貿易齟齬蓄勢待發。
另一方面,在中國經營的美國企業,也抱怨中國設門檻,擠壓其生存空間。本月在北京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與會官員就敦促中國,解除打壓美國和其他外國企業的不平等關稅政策,允許美國及其他外企在中國公平競爭。美國財政部長盧傑克指出,美國企業甚至懷疑他們在中國究竟是否還受歡迎。但中國官員不以為然。與會中國官員稱,凡是市場都有競爭,這是正常現象。對中國政府針對外資公司展開連串調查,並推出限制海外技術使用的國家安全法,中方堅稱是按國際慣例,無可厚非。
美中經貿關係當前的緊張局面,說到底還是兩國外交氣氛欠佳所致。美中都在謀求高速發展,但全球只能有一個老大。中國在國際秩序和規則制訂上挑戰美國,必然招致美國打壓。反之,中國自身也有很多把柄被美國捏住,例如操縱匯率、破壞環境、補貼國企等,都屬客觀存在。
中國堅認,加入WTO迄今15年,今年底就理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如果中國繼續給企業提供補貼,並繼續以廉價策略向外國傾銷,美歐不僅不會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還可能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雙方關係將繼續緊張,甚至觸發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貿易戰。
此外,包括朝核、南海問題和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美中都無交集,歧見很深。歐巴馬政府即將卸任,北京考慮到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比歐巴馬更強硬,現在似無意在外交和經貿上對美國讓步;即使要對美國「送大禮」,只可能送給新總統,所以短期內,美中僵局不易突破。
其實,這項高鐵合作案的可行性、建成後合作營運能否盈利等,美國國內有很大爭議,美方宣布破局,北京雖丟失面子,但未嘗不是避免掉將來成燙手山芋的責任。這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