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南海3千米深處建一基地:震驚全球

據彭博社6月8日報道,中國將集中力量建設南海深水平台,對水下的礦藏進行研究,同時也可能用于軍事目的。

報道稱,中國科學技術部(Science Ministry)的一份陳述中顯示,這座實驗室將健在南海在3千米(約9800英尺)深處。實驗室的主要目的是對水下的礦藏進行研究,同時也可能用于軍 事目的。該項目是在3月份中國五年經濟計劃框架下提出的,在100個優先發展的科技項目中排名第二。

根據這份說明,中國官方近日在檢驗這一項目的可行性,並決定加快進度。

彭博社截圖

儘管對自然資源的渴求仍是中國推進該項目背後的推動力,但近期相關部門的介紹中,中國的深海載人平台將是可移動的,可以被用于軍事用途。IHS簡氏 信息集團(一家於1898年由佛瑞德•詹恩創立的英國出版業者,現總部位於倫敦)的分析人士稱,中國已計劃打造一個被稱為「水下長城」的傳感器網絡,以探 測美國和俄羅斯的潛艇。

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克拉克(Brian Clark)表示,「在這一深度建立實驗室是從未有過的嘗試,但這的確是可能的。載人潛水器在大約50年前就已能下潛至這一深度。現在面臨的挑戰是,每次下潛的時間要長達數月之久。」

彭博社稱,到目前為止,中國官方尚未公開關於該項目的任何細節,包括具體的時間表、設計圖或成本估算及可能的設置地點。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仍在努力推進對世界上航線最繁忙的南海主權的主張。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圖片,中國海上軍事基地,左下放大框為永暑礁建設

報道稱,南海是世界上最為熱鬧繁榮的地區之一。這裡集中了世界10%的海洋魚類資源。此外,南海同時擁有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儲藏量。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稱,該地區已探明,擁有約110億桶石油和1900000億立方英尺天然氣的可能儲量。

中國尚未對該項目的建造成本作出任何估計,但克拉克說,其成本可能令人卻步,而且由於容易被發現,該項目在軍事用途上的吸引力可能弱於潛艇或無人設備。

「各種傳感器和通信系統讓深海變得有意義」,克拉克說,「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花了很多精力在尋找對方的通信電纜和傳感器,在和平時期干擾他們在戰爭時期毀壞他們。或許,今天甚至未來,這些努力仍然在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237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