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害怕中國在G20上的外交反擊

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志摩舉行的G7首腦會議上,以日本與美國為首的G7成員國,主推在首腦會議的聲明中明確加入對中國南海政策批判的語句。雖然,期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G7成員,如德國,法國等國反覆要求聲明中不要直接涉及中國,可是是否把中國名字放入,已經成為安倍首相是否成功召開G7首腦會議的標誌。

就在本屆G7首腦會議召開之前的外長準備會議上,日本政府就表現出要對中國指名批判的意願。外相岸田文雄甚至直接向所有參加會議的G7成員國外相(長)打招呼,需要在外長聲明中表達G7對南海安全保障的明確態度。

因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反對,最後聲明中沒有出現中國名字,但有關南海問題內容更加進一步,甚至加入「填海造島」「威脅」等詞語,直接就造成了似乎G7成員向中國發出警告的局面。為何日本會有如此的「成果」?原因是中國沒有直接參加G7首腦會談,雖然中國外交部對日本的小動作不斷發出警告,但不參加會議就給日本提供有利條件,可以任意地對中國批評。而中國參加的包括APEC會議(亞洲太平洋首腦會議),以及EAS(東亞首腦會議),香格里拉安全保障會議等,都由於有中國的參加,對中國不利的內容都沒有出現。

在G7首腦會議之前,G7外長會議之後,日中外長曾經在北京有過長時間的會談,在會談期間中國方面就對日本在南海問題的立場,向日本表達了「不快」。當時中國媒體這樣報道,中國外長告訴日本外長:日中國關係困難的狀況一直持續,問題在日本,岸田外長也應該很明白。當時岸田外相沒有直接回答,但在回到日本以後向安倍報告時,談到這樣的感受:聽到這樣的話,我想離開了。因為日本方面沒有向中國承諾在即將召開的G7首腦會談上,不會對中國無端指責。因此2016年下半年的日中領導人交流日程(包括首腦會談)都成為一張白紙,用中國方面的話來說:要觀安倍的行動,才可以決定

在筆者的專欄中曾經涉及到,本來在這次G7首腦會議上,安倍首相曾經想主動會議的主題,包括經濟政策以及安全保障的主題。經濟政策是政府要拿出財政刺激政策,而安全保障就是安倍想在G7首腦會議上用各國一致的方式譴責中國。但在安倍訪問歐洲時,從歐洲各國傳來的消息並不樂觀,很多國家都不願意直接與中國為敵。

如美國的盟友英國就不願意與安倍站在一起批評中國,這才有了安倍在英國談英國公決是否脫離歐盟問題,本來想牽制一下英國,卻招來英國媒體的一致批判。而且各國媒體對日本只是靠貨幣貶值來增加出口的政策也是頗多不滿,認為安倍的經濟政策就是欺騙人的手法。

本來在安倍首相訪問英國期間,英國親美媒體利用英國女王的私下會談作為攻擊卡梅隆政府的材料,來幫助安倍牽制英國政府與中國關係,但是這樣的一個新聞並沒有掀起很大的風浪,相比美國總統用訪問越南來幫助安倍的南海策略,英國選擇了實惠做法,與中國繼續保持良好關係。最後南海組合拳只有靠歐巴馬總統與安倍首相兩個人來唱了。

這就有了歐巴馬總統的越南訪問,以及廣島訪問的行程安排。本來作為這次G7的吸引眼球的日程,歐巴馬會帶被俘老兵前往廣島參觀,使日美關係達到歷史的高峰。

但是就在這一系列的外交運作達到高峰時,一些列的意想不到事情也不斷出現,首先歐巴馬總統在胡志明市與越南方面互動良好,甚至與平民的打成一片之時。但越南政府並不給歐巴馬總統面子,那些原本歐巴馬總統要見的人都被送入監獄,而且日本沖繩傳來的消息,前美軍士兵,現在軍屬強姦婦女,並且殺害受害人的事件被曝光,使得歐巴馬的日本行蒙上陰影,原本老兵的隨行就被取消。日本政府為了讓歐巴馬廣島之行不搶G7的風頭,與美國方面協商,決定把歐巴馬訪問廣島的時間定在G7首腦會談的第二天下午,也就是離開日本之前,期望這樣把這次G7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歐巴馬總統把這次廣島之行稱為二戰的和解之旅,而中國,韓國對日本的計劃保持警惕,認為:發動戰爭的日本利用廣島把自己變為戰爭的受害者,歐巴馬總統的做法就使日本的企圖變為了現實。

既然日本方面的發起了歷史和解戰爭,中國媒體馬上就有了新的想法,這個想法更讓日本外務省很頭痛,也很無奈。就是在今年下半年在杭州舉辦的G20首腦峰會之前,中國領導人請所有與會國的首腦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既然歐巴馬總統的任期結束前要和解之旅,就把南京作為他的和解之旅的終點。這個就是日本政府認為的來自中國的「報復」,但如果日本方面認為參觀是 「報復」的話,也就沒有了日中歷史和解,美國與日本的和解也是逢場作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1019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