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本周七國集團(G7)峰會上,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將承受壓力,因為其他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將會批評這位英國首相在對華關係和全球財經刺激中扮演的角色。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
鑒於英國秉持的作中國「在西方最佳夥伴」的立場、以及其在全球需求疲弱之際拒絕放鬆緊縮,卡梅倫將遭遇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反對。
歐洲外交官也對英國的對華政策持批評態度,儘管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下月將率龐大代表團訪華、而法國在中國也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
安倍將把對華關係設定為此次G7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此次會議將於周四、周五兩天在日本中部賢島(Kashikojima)度假村舉行。會議的「國際政治」主題將討論中國在該地區扮演的日益強硬的角色。
安倍明白,此次峰會是在卡梅倫於英國脫歐公投前尋求國際支持之際召開的,他不大可能將矛頭專門指向卡梅倫。但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太平洋強國希望,歐洲在面對對華關係問題時脊樑能硬起來。
安倍的一名助手稱,安倍想構建在海上捍衛法治的共識,尤其是涉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造島行為時。中國已表示,其不會遵守聯合國一仲裁庭即將對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15座島、礁和淺灘作出的仲裁。中方辯稱,該仲裁庭對此案無管轄權。
安倍希望,世界領導人能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努力,比如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安倍還將要求提高在發展中國家搞基礎設施投資的透明度。在這方面,日本往往與中國存在競爭關係。
然而,據幾名參與峰會籌備工作的人士表示,南中國海問題或許會低調地出現在G7峰會的公報中。日本想要的是贏得西方的支持,而不是公開與中國為敵。
英國討好中國的舉動已惹惱了美國——去年,歐巴馬政府曾對英國「不斷遷就」中國發出警告。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主導了英國對華政策,包括搶先一步成為西方主要國家中首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的國家。美國和日本並未加入中國發起的亞投行。
隨後,奧斯本於去年9月高調訪華,包括訪問了新疆。
奧斯本在那次訪問中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稱,他想「在對華關係上冒點險,促使其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就業和增長」。
英國政府費了很大力氣來化解美國的擔憂。上月,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雨果•斯懷爾(Hugo Swire)在華盛頓發表演說,讚揚了美國在南中國海對抗中國方面發揮的作用。
他說,對英國來說,航行與飛越自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他接著說,「我們認識到並支持美國在亞太捍衛這些原則方面發揮的作用」。
安倍為此次峰會設定的主要目標是,讓G7成員國以更開放的態度對待財政刺激,這將為他拖延把日本消費稅率從8%上調到10%製造一個國際藉口。
美國、加拿大、法國和義大利支持這一目標,但德國強烈反對。卡梅倫的助手們表示,卡梅倫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設計自己的經濟政策」。
卡梅倫對德國的支持確保了默克爾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受到孤立。卡梅倫呼籲這位德國總理支持他近來與歐盟(EU)之間的重新談判。
出席有關討論的人士表示,在上周五、周六於仙台(Sendai)舉行的G7財長會議上,奧斯本與德國財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一道反對財政刺激。奧斯本希望英國到2020年時預算為盈餘狀態。
G7峰會後,歐巴馬將在安倍陪同下對廣島進行歷史性訪問。他將成為首位訪問這一核爆地的在任美國總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