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5月21日到2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先後訪問越南和日本,並出席在日本舉辦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這已經是歐巴馬任期內的第十次亞太之行。
訪問越南期間,歐巴馬將在河內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新任國家主席陳大光、新任政府總理阮春福等越南黨政領導人會晤,預計將談到TPP,解除武器禁運以及南海問題。之後歐巴馬將訪問胡志明市,同越南工商界和年輕學生見面。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高級主任康達強調,這次訪問不僅是對美越恢復邦交20多年來的一個回顧,更會對未來20年美越關係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5年7月,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首次訪美,與歐巴馬會談。
外界有評論認為,這是歐巴馬彌補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薄弱環節,藉此機會拉攏越南。不過有越南前外交官表示,在南海問題上,越南新領導層立場不會改變,通過外交渠道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稱,越南政府可能考慮向美國開放金蘭灣,以此作為美國解除武器禁運的回報。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配圖為2015年9月,越南舉行國慶70周年的閱兵遊行。
越南金蘭灣——越南戰爭的幽靈終於在金蘭灣戰略港口消失了。逾40年前,美國軍隊離開了這座龐大的基地。它曾經供海軍陸戰隊登陸、B-52裝載轟炸的彈藥、受傷的美軍士兵獲得救治。
現在,一些越南人說,他們希望美國軍隊回來。
最近Facebook上有一個問題:你希望從歐巴馬總統來訪中獲得什麼?」63歲的武文道(Vo Van Tao)說。「有些人說希望民主。我說我想美國人回到金蘭灣來。很多人同意我的看法。」武文道年輕時曾是北越步兵,參加過抗擊美國的戰鬥。
63歲的武文道(Vo Van Tao)的Facebook截圖,他轉發了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
歐巴馬定於當地時間23日抵達越南。這是自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總統第三次訪問該國。預計他將回答的一個重大問題是,華盛頓是否會解除部分武器禁運,允許越南從美國購買致命武器。越共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解除禁令,而把金蘭灣開放給美國人可能是回報的一部分。
對於白宮來說,解除禁運的決定取決於一個爭論:是促使越南改善其惡劣的人權狀況,還是讓越南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抵擋中國在南海對其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
多年來,華盛頓把禁令的解除和越南人權狀況的改善掛鉤,敦促越南提供更多的言論自由,釋放政治犯。但知情的美國官員透露,隨著與中國在南海的衝突升級,歐巴馬政府的態度開始傾向於解禁。
越發強大的中國給越南政府帶來很大壓力。越南知道自己無法獨力對抗北京,目前正在小心翼翼地密切與美國的聯繫。
儘管在意識形態上,中國和越南同屬共產主義國家,但在七八十年代,兩國曾為南海的島嶼開過戰。兩年前,中國將一座石油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觀察者網注)移到靠近西沙群島的一處爭議海域——兩國都聲稱自己對那裡擁有主權——結果導致了海上衝突,越南一些城市發生了反華騷亂。
後來,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並在上面修建軍事機場,距離越南海岸僅300英里。
越南的需求符合美國的策略。美國一直在鼓勵東南亞的沿海國家更好地保護自己,部分是為了避免美國被拖入與中國直接發生海上衝突的局面。
越南在金蘭灣修建了一座新的國際港口,而向美國開放金蘭灣的可能性,為解除禁運提供了另一個誘惑。
美國存在在那裡之後,美軍就可以在南海西部邊緣使用這座港口,和東部邊緣的菲律賓美軍基地遙相呼應。
「如果美國可以頻繁出入金蘭灣,對保持它與中國的力量平衡是非常有利的,」檀香山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的越南問題專家亞歷山大·L·吳翁(Alexander L. Vuving)說。「假使南海現在發生什麼事,美國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抵達。中國則可以更快到達。」
越南一直避免結盟,也禁止他國在其本土建軍事基地。他們清楚地表明,不會授予美國單獨使用越南該處設施的權利,但會允許美國與其他國家共享。今年,新加坡和日本的船隻率先使用了這一設施。
最近訪問越南期間,美國副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向河內保證,華盛頓沒有在這裡設軍事基地的意圖。
專家表示,取消禁運將有助於華盛頓在越南軍方的保守派中獲得更多信任。後者擔心歐巴馬政府將兩國關係的改善視作讓越南走向多黨民主的一種途徑。
「要克服來自越南軍方的阻力,美國必須通過解除武器禁運來表明善意,」武溫說。這樣做會為更密切的軍事合作「打開方便之門」,他說,而接下來很有可能就可以重返金蘭灣。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B·卡特(Ashton B. Carter)上個月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他支持解除禁運。
但對越南而言,位於方程式另一端的人權狀況仍然是個大問題。它被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稱為世界上嚴酷的高壓政權之一。
上周,負責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湯姆·馬利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在河內會見了人權領袖和政府官員,目的是在歐巴馬出訪前對越南的人權狀況做最後的評估。美國國務院稱,他曾敦促河內方面「無條件釋放政治犯」,並在其他方面改善人權狀況。
越南的活動人士稱,該國依然有超過100名政治犯,其中包括一些博客作者和律師,他們唯一的罪行就是批評過政府。
一位了解此行內情的美國官員稱,越南人已經釋放了積極的信號。上個月,布林肯在一次講話中表揚越南政府在人權方面取得了「某些進展」,尤其是於去年首次允許成立獨立的工會。
出人意料的是,越南一位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竟然站出來支持解除武器禁運,並告訴馬利諾夫斯基不該把這一問題和釋放政治犯掛鉤。
「如果歐巴馬全面解除禁運,對越南和越美關係而言都會是件大好事,」河內公民社會論壇(Civil Society Forum)的創始人阮光亞(Nguyen Quang A)表示。「共產黨說美國需要尊重我們的正當性,不要找麻煩。在我們看來這是消極的一面。但積極的一面是它正開創與美國關係的新紀元。」
解除禁運預計不會給美國國防供應商帶來大筆意外之財。
澳大利亞坎培拉市專門研究越南事務的國防分析師卡爾·泰爾(Carl Thayer) 說,自從華盛頓在2014年部分解除禁運,允許越南採購海上防禦用非致命裝備以來,該國尚未採購任何美國裝備,甚至沒為海洋警察司令部(Coast Guard)採購美國產海岸雷達系統。
此外,越南長期以來的的武器供應商一直是俄羅斯,如果它放棄俄羅斯產重型裝備,轉而採購美國裝備,會造成開支的增加。
但越南想要實現採購來源多樣化,降低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它正讓印度幫忙培訓在俄羅斯產潛艇上作業的人員,並尋求從以色列購買一些武器。
上周,越南官員在河內的一個研討會上會見了波音(Boeing)、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等美國軍火商,討論越南軍方的需求。
參會者之一、菲律賓通訊裝備供應商EDI-USA國際市場拓展負責人克里斯多福·W·斯費杜(Christopher W. Sfedu)說,通訊軟體似乎在越南軍方的採購清單上居於前列。
俄羅斯人在金蘭灣仍舊享有特權,可以讓空中加油機從該基地起飛,為在關島上空執行任務的偵察機補充燃料。
金蘭灣深入內陸20英里,東側和南側都有在南海上若隱若現的山巒作為天然屏障,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避風港,而且水位較深,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於美國人的歸來,當地居民武文道已經等不及了。
「中國人在斯普拉特利群島(我南沙群島——觀察者網注)上修建的飛機跑道,讓越南人十分憤怒,」他指的是南海的爭議島嶼。「我們估計他們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過來轟炸西貢了。」
2013年拍攝的金蘭灣海軍基地衛星圖片。
2012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越南,檢閱越南儀仗隊,還前往金蘭灣訪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