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卸任前對統一問題表態 高聲喊出8個字
馬英九8年任期將在520划下休止符,17日上午他到「國防部」博愛營區最後巡禮,向1千位軍士官兵訓勉時提到兩岸關係應在「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
馬英九上午抵達大直「國防部」博愛特區,軍方以軍禮恭迎,接著他進入營區中正堂向1000位軍士官兵發表25分鐘致詞,訓勉、慰問與感謝8年軍方執行保衛任務。
馬英九表示,兩岸關係應該是在「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不統是時機未到,不獨是沒有必要,不武是沒有意義;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他自己雖然只當兩年的兵,但是永遠懷念軍旅生涯,當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他要感謝「國軍」。
馬英九也回顧8年來實施的「國防政策」,從要求軍人體能、建置軍備、以及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徵兵並行制的成果。
他指出,向美方軍事採購來說,8年來向美方採購201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是20年來最高的,超過前任的84億、與再前任的162億,他任內也投入了1400億完成彈道等武器系統更新;現在募兵不但兵員找到很多,而且素質不錯,還保留了軍事徵兵制4個月,這是他看美軍募兵制後決定一定要留下來。
他說,美軍的募兵制在越戰後十多年開始推動,非常成功,但有項是歷任美國國防部長都在講的,募兵制與以前美國徵兵時代,每個美國家庭幾乎都有人當兵,當時家庭與軍隊非常緊密結合。
這非常重要,軍隊不可能沒有社會的支持、家庭的支持,所以他決定保留4個月徵兵制,除非家裡沒有男孩,否則都會與軍方有關係,這支持力量非常重要,他認為這制度比美國的純募兵制更符合社會需要。
他表示,美軍實施募兵制後,部隊的素質、戰力、動機都變強了,剛好他有晚輩在美軍服役過,這位晚輩跟他說,去過伊拉克的調回別的部隊後還要求再調回去,過去從沒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整個美軍士氣大為提升,戰力大為提升,相信「國軍」也會有這效果。
他指出,他任內一方面提高「國軍」體力,一方面提高戰力,尤其在飛彈為主的精準武器;武器買來就必須要射擊、要訓練,如果買來不練、不用,最後作廢還要招開國際標銷毀,這叫浪費,因此要求改進,最近一次共射擊2800多枚,密度與強度是歷年最高的。
馬英九說,精準彈藥射擊數量從2008年的175枚,到2011年627枚,8年來平均將近400枚,只有常常練、熟能生巧、勤能捕拙才能增強戰力;最近美方來台參觀漢光演習的觀察員也表示,美方歷次建議改善的問題後來都改了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
據台灣媒體5月12日報道,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12日公開發言否認「九二共識」,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12日傍晚通過新聞稿予以駁斥。
陳以信強調,這是不容否認的歷史事實,陸委會也曾多次提出當年會議記錄並公開展覽,社會上對此已有公論,李登輝恣意否認歷史事實,非但改變不了歷史,恐怕反會使人感覺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
李登輝公開發言否認「九二共識」
陳以信指出,「九二共識」的源頭是1992年8月1日,當時的台灣當局於「國家統一委員會」的全體委員會議,由當時兼主任委員的李登輝裁示通過。
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其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一個中國(One China),簡稱「一中」,是指當代中國的法理現實,見之于海峽兩岸多年來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文件。即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治權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在此法理事實基礎上,形成了「一個中國原則」。
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峽兩岸協會
馬英九曾堅持「九二共識」
陳以信還指出,其後海基會在陸委會授權下,與海協會通過協商與函電往來,同年11月16日達成「九二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由台方提出,「大陸完全尊重並接受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830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