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算:千辛萬苦扶她上位 而後慘遭出賣

國際頭條| 2016-05-16| 檢舉

美國失算:千辛萬苦扶她上位 而後慘遭出賣

紐約時報:翁山蘇姬不應該繼承原專制政府對穆斯林的政策

不久前,《紐約時報》編輯委員會(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New York Times)發表文章,對緬甸新任國務顧問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的態度進行了敲打。

文章認為,翁山蘇姬自當選緬甸權力結構中第二號人物以來,越來越被美國人視為「懦婦」。在接過軍政府的權力後,卻繼續原來的政策,這一點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文末還提到,美國很可能將繼續維持對緬甸制裁。

資料圖:翁山蘇姬

羅興亞人是在緬甸這個佛教國家居住的穆斯林族群,但是他們被系統性地剝奪了基本的緬甸公民資格、信仰自由,以及教育、結婚和旅行等權利。2012年,數萬羅興亞人被迫逃離家園;2015年,大量羅興亞人再次為躲避迫害絕望地試圖從海上逃到其他國家避難。

然而,作為緬甸領導人,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翁山蘇姬卻並不喜歡「羅興亞人」這個稱呼,因為在緬甸,很多頗具民族主義情緒的佛教徒希望將這些人歸為孟加拉人、外國人,他們認為羅興亞人並非緬甸公民。

資料圖: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還曾要求美國駐緬甸大使不要使用「羅興亞人」這個稱謂。但是,翁山蘇姬是錯的,她非常令人失望。羅興亞人當然是緬甸公民,他們與翁山蘇姬是同屬一國的同胞,這一點無可反駁。

翁山蘇姬曾遭受15年軟禁,是世界上最著名且倍受尊重的政治犯,她為何不願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身份呢?原因頗為複雜。緬甸剛剛結束自1962年以來第一次民主選舉,作為第一屆民選政府的國務顧問,她不希望激怒在緬甸勢力龐大的僧人群體。

今年4月,美國駐緬甸大使館曾在羅興亞難民船沉沒後發表了一封悼念信,信中提到了「羅興亞」族群,這激怒了緬甸頗有民族主義情緒的佛教信眾。4月28日下午1時左右,包括僧人在內的200多人從仰光大學徒步到美國大使館進行了遊行示威。

資料圖:翁山蘇姬

據一位緬甸外交人士透露,翁山蘇姬害怕公開使用「羅興亞人」這一稱呼將破壞緬甸國內的民族和解進程。2012年,緬甸西部的若開邦曾爆發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翁山蘇姬不希望再次挑動兩者之間的矛盾。

資料圖:翁山蘇姬

在欠發達的緬甸,若開邦在各個省邦中被列為最貧困的地區,這一地區就像一個火藥桶,需要政治人物採取非常謹慎的手段加以管理。但一味將羅興亞人邊緣化,剝奪其合法的社會和政治地位,致使其屢遭迫害並非良策。可在當今的緬甸,甚至連「羅興亞人」這個稱呼都不能使用。

不過說到底,導致翁山蘇姬不願美國人使用「羅興亞人」的稱呼的原因並不是問題的關鍵。無論出於怎樣的原因,翁山蘇姬畢竟是一位將一生奉獻於人權事業的鬥士,是一位在專制統治面前面無懼色的傑出女性。

她在接過軍政府的權力後,卻繼續原來的政策,這一點是絕對不可接受的。翁山蘇姬自當選緬甸權力結構中第二號人物以來,越來越被美國人視為「懦婦」。

資料圖:翁山蘇姬

如果翁山蘇姬是個聰明人,她應該儘快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在遭受國際社會長達幾十年的孤立之後,翁山蘇姬頭上的民主鬥士光環對緬甸重返國際社會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因素。

資料圖:翁山蘇姬

然而在美國,已經有一些人權團體向歐巴馬總統呼籲,在今年5月20日針對緬甸的制裁條款到期後,美國應繼續維持對緬甸的制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791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