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中國聯手戳到日本痛處
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6日在索契會見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意思的是,在中日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俄日關係改善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俄中關係產生微妙影響。
俄方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俄官方不把會面安排在首都而是度假地,暗示接待的非正式性,顯現出俄中關係與俄日關係的不同。
安倍與普京會晤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雙方會晤主要討論了兩國經貿、人文合作以及熱點國際問題。
不過,佩斯科夫也坦率地一語道破,克里姆林宮不指望俄日領土問題在會晤後就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進展,也不想讓安倍在挑起中俄關係不和方面做點什麼。
自2012年底就任日本首相以來,安倍便抱著對抗中國的目的,有意識地接近俄羅斯。有人做了一個統計,4年來,安僧與普京會晤次數已達第13次(遠超安倍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晤7次的記錄)。問題是,在討好普京的同時,安倍也把自己扔進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外交漩渦。
但安倍或許顧不了那麼多,他的盤算是,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能增加他的政治資本,在國際層面特別是面對中國時,也被認為能多一張牌。當然,安倍之所以與普京頻繁接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首先,日本希望結束二戰以後一直懸而不決的南千島群島問題。兩國為這幾個島嶼較量了近400年。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通過《朴茨茅斯條約》獲得了南千島群島的控制權,但在1945年二戰尾聲,蘇聯一舉攻占了南千島群島。在二戰結束至今70多年,因南千島群島問題日俄兩國沒有簽署和平條約。
其次,日本希望借與俄羅斯的良好關係,遏制中國在東北亞區域內的影響力。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日俄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加強雙邊關係;而在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所謂「國有化」後,中日關係持續惡化,為了制衡中國,日本迫切希望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
與20世紀所不同的是,現在,日本高層頭腦中的頭號威脅不是俄羅斯,而是朝鮮和中國。安倍之所以不顧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反對,急於跟普京會面,原因在於中國在地緣政治方此同時面對日本構成的壓力。
安倍顯然擔心,被孤立的俄羅斯與中國靠得更近。鑒於多項領土爭端,比如日本對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主權要求;中國對於釣魚島的主權要求,日本無法承受中俄兩大鄰國共同反對自己的後果。
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對於安倍此次訪俄的評價是,當前俄羅斯戰略轉向東方,主要是面向中國,由於俄在對日外交上缺乏戰略和明確的目標,因此安倍訪俄看似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但並未取得具體成果。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是俄羅斯倒向中國政策的受害者。這一政策得俄羅斯走上了一條對中國日益依賴的道路,對亞洲其他大國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因而日本對中俄密切接近表現出不安。
日俄一直無法實現關係正常化,除了領土爭端因素外,與日本制裁俄羅斯有關。2014年2月,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西方國家決定對俄羅斯進行制裁。考慮到與俄羅斯的關係,日本最初不願施加強力制裁。但最終日本還是選擇了美國盟友這邊,加入到對俄羅斯的制裁之列。
這讓日本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惡化。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更加密切,甚至俄羅斯對中國日益嚴重的依賴,包括政治、經濟等方面。
俄羅斯與中國走得更近似乎戳到日本痛處。面對中俄聯手,日本並沒有多少政治資源可以利用,只有通過一定的手段,分化瓦解中俄關係,才能夠從中受益。但由於此次安倍在與普京會面中,連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得到,那還有機會和時間與與普京共商對付中國之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