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哀嘆:此人一手將中日關係推向了深淵

軍情諜報| 2016-05-05| 檢舉

經過多次磋商才艱難促成、並且是時隔4年的中日外相會談30日正式舉行,面對中國外長王毅嚴厲的措辭,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沒有一一予以正面回應,使得這場備受期待的見面以面不和心更不和的結果收場。

據《產經新聞》5月1日報道,面對岸田生硬但勉強表露的微笑,王毅以非常嚴肅的表情,向來訪的這位日本高官進行了近乎斥責的聲明,表示中日關係反覆出現困難,根源在於日方在歷史及對華認知上出了問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日外相岸田握手

王毅指出,不否認近來中日關係出現改善跡象,但雙方仍然缺乏互信。岸田這次主動來訪具有積極意義。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這是中日關係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希望日方展現誠意,言行一致,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

相關報道見諸中國大陸媒體後,得到壓倒性的民聲支持,紛紛表示中國政府對日做出了有骨氣的應對,只有極少評論認為外交層面上,作為東道主,王毅過於強硬的講話似乎在外交禮儀上有所欠缺。通過這方面的報道,總體可以看到中國上自政府、下到國民,反日情緒非常強烈。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日外相岸田握手

一則在5月1日的報道中指出,中日外相會談的具體內容公布方面,顯示出兩國的政治問題分歧已經非常嚴重。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岸田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在與王毅的會面中談及南海議題,只是說日方明確表達了自身立場。

而中國則在公開發布的報道中,不僅對王毅講話進行了全文披露,還表示岸田進行了「歷史反省」,這一說法遭到與岸田同時出席見面會的日本官員斷然否認。

另外,面對中國方面向日本提出的堅持4點原則嚴格要求,岸田則表示,中日在意見存在分歧的領域,應該積極通過對話彌合。

據悉,所謂4點原則,即政治上堅持一個中國。對華認識上致力合作而不是相互威脅。經濟上樹立共贏觀念。而在國際爭議問題上尊重彼此的正當權益。

《每日新聞》同日的報道表示,岸田與王毅的會談,沒有取得對兩國關係改善具有實效意義的結果。其後,岸田雖然能夠見到國務委員楊潔篪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外交禮禮遇。但在具體問題溝通方面,也顯示出進展不力的結果。

中日外長舉行會談

首先,楊潔篪就中日首腦會談再次實現,與岸田未能達成日程安排的共識。而與李克強的會談上,中方表示的「希望日本為實現中日韓首腦會談」,營造出「積極的氛圍」。對此,岸田在會談後的記者會上,也只能表示中日關係剛剛走上趨好的軌道而已。

《東京新聞》的報道認為,岸田的本次訪華沒有取得期望的結果,雙方只是在改善經濟合作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對朝制裁態度等原本沒有原則性矛盾的領域達成了所謂一致,而在分歧方面毫無建樹,甚至在歷史問題的表態上,兩國在報道中出現了完全對立的內容,日方還表示將對中國歪曲實情的報道進行抗議。

日外相剛離華就翻臉:北京發飆

岸田文雄4月30日結束中國之行,自稱是邁開了「新時代日中關係的第一步」,而當他5月1日在泰國訪問時又對泰國外長表示,針對中國在南海等海洋進出問題,東協各國「有必要統一予以對應」,並希望泰國「發揮積極作用」。

訪泰結束後,3日起岸田還將前往最近剛剛更換了領導層的緬甸、寮國、越南訪問。韓國《首爾新聞》2日稱,岸田訪問東南亞顯然是為了南海問題。另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日報道,日本很快將租借給菲律賓5架TC90飛機,該機的巡邏半徑可以涵蓋南海大部分爭議水域。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

對此,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蔣豐2日評論稱:「不說日本翻臉比翻書還快,只說日本既然希望和平解決南海糾紛,為什麼自身又是派軍艦出訪小菲小越,又是賣武器給小菲小越,顯然是一種火上澆油推助戰爭的行為啊!日本,應該對此有更深刻的體悟。」

與亞洲外交幾乎同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抵達義大利開始其歐洲訪問行程,此行將訪問西歐5個主要國家,並將重頭戲放在最後一站俄羅斯。《首爾新聞》2日稱,日本首相和外相同時外訪實屬罕見。

據NHK電視台報道,1日在和義大利總理會談時,除了世界經濟、防恐、難民問題等,安倍也表達了「對中國在南海活躍化的擔心」。《朝日新聞》稱,這次安倍訪歐,將要求5國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支持日本的對中立場,此行的目的就是G7峰會的成功舉行和牽制中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抵達義大利開始其歐洲訪問行程

而據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日報道,中方正在對日方希望藉此次峰會強化批評中國的企圖加以牽制。

安倍晉三上台之後一反過去日本首相喜歡窩在國內當宅男的形象,非常熱衷於出訪外國。安倍晉三在這一年半時間裡已經出訪了四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比前三年民主黨執掌政權時的鳩山由紀夫、菅直人和野田佳彥這連續三屆內閣的首相加起來的出訪次數和到過的國家還要多。

安倍這次又利用五月黃金周的時間,從4月29日到5月8日曆訪德國、英國、葡萄牙、班牙、法國和比利時六國,還拜訪了歐盟總部和北大西洋條約組織總部。

安倍自從就任首相之後,主張所謂「積極和平主義」,把政治目標放在修改日本國憲法上,在暫時還無法滿足修憲的硬體條件的情況下,安倍也企圖先在「集團自衛權」上打開一個缺口。

然而安倍的這些政治目標因為和日本自戰後一直堅持的和平主義外交政策相左,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周圍國家的疑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倍頻繁地出訪外國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安倍晉三所追求的這些政治目標遇到的阻力並不完全來自國外,即使是在日本國內安倍的外交政策也遇到了阻力,有一些來自因為政治信念的不同的在野黨,但即便是共同執政的公明黨對安倍的政治目標也有著不同的見解,甚至就在自民黨內也有一部分人因為政治見解或者政治手法的不同而對安倍的做法持不同意見。

安倍晉三出訪歐洲各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安倍晉三花十天曆訪遙遠的歐洲其實是有點不太好理解。雖然從安倍所高唱的「價值觀外交」的角度看來,這次出訪的國家通過一個共同的盟主美國都可以說是日本的盟國,但歐洲國家對亞洲事務並不是很感興趣。

這些國家還同中國韓國這些現在和日本關係有些緊張的國家之間還都維持了一個比較良好的關係,雖然有一些日本人認為歐洲是世界言論中心,但其實上歐洲在亞洲問題特別是東亞問題上並沒有多少發言權。如果安倍訪歐的目的是企圖在東亞問題上爭取盟友的話,這個目地可能不太容易實現。

但實際上安倍訪歐的目的不是為了東亞關係問題,而是日本現在最頭疼的因為烏克蘭危機而引發的和俄羅斯關係問題。

安倍晉三出訪歐洲各國

1975年,美國、英國、西德、法國、義大利和日本這六個發達工業國家組成了一個六國集團,後來加上了加拿大以後成為了七國集團,最後從1997年正式加上了俄羅斯,成為了八國集團,簡稱G8,但這次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和其他國家鬧翻了,被凍結了會籍,本來準備在下個月召開的峰會也從俄羅斯的索契移到了歐洲首都布魯塞爾。

這次安倍出訪歐洲六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這個問題。由於烏克蘭的危機,俄羅斯被歐美日本處以了各種各樣的制裁,實際上對於這些制裁歐美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一個小算盤

國力已經開始衰落了的美國既無法制止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也無法阻止俄羅斯進一步染指烏克蘭東部,只能寄希望於各種對俄羅斯的制裁能夠讓俄羅斯覺得痛從而停止在烏克蘭繼續行動。

歐洲國家當然從俄羅斯的動作中恢復了古遠的對俄羅斯帝國的警覺,但是和俄羅斯之間的經濟聯繫,尤其是對俄羅斯的能源的依賴,又使得歐洲無法全力以赴地參加對俄羅斯的制裁。

4月26日,G7各國有關烏克蘭局勢決定了對俄羅斯繼續追加制裁,但是這只是一個外在的形式,實際上的制裁內容由各國自己決定。

G7各國有關烏克蘭局勢決定了對俄羅斯繼續追加制裁

日本的情況可能就更加複雜一些,現在日本和俄羅斯在經濟上的聯繫還不像歐洲和俄羅斯那麼緊密,但是因為存在一個北方四島問題就使得日本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三心二意,不願意惡化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甚至日本國內都在公開討論日本是不是真的應該參加對俄制裁,在俄羅斯日子很艱難的時候向俄羅斯賣點好會不會使得俄羅斯人對日本心存感激從而在領土談判時會做出一定的讓步出來?

日俄北方四島爭端

但這種拆台腳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很危險的,如果既得不到俄羅斯的讓步而又被其他西方盟國看作了叛徒的話,以後日本在外交上遇到了問題那可就真的再沒有人幫著說話了。

所以安倍晉三這次訪歐的重點其實是想探出歐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以及對俄制裁問題上的真實想法以及可能採取的行動方式,從而調整日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600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