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華阿基諾月底下台 菲總統競選者爭相親華
回顧這些年的中菲關係,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2010年阿基諾三世上台以後,菲律賓的對華政策發生了明顯的逆轉。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阿羅約執政時期是中菲關係的「黃金時期」,而阿基諾卻奉行親美反華政策,他甚至有將中國比作納粹德國的離譜言論。
5月9日,菲律賓要舉行大選,執政6年的阿基諾也將於這月底下台。這陣子,菲律賓政壇熱鬧非凡。在對華關係方面,早成跛腳鴨的阿基諾還在使勁撲通,一心想留下更多政治遺產,造成更多既成事實。
圖為2011年8月31日,北京,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訪華。
迫使繼任者最大限度地繼續他的親美反華路線,充當美國攪局南海的馬前卒。當前4個主要競選者,雖帶有深淺不一的民族主義色彩,但大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發展對華關係的意願。
阿基諾造成的既成事實主要有兩個,一是就南海問題把中國告到國際仲裁法院。對此,中國一再聲明,對國際仲裁不參與、不承認。但阿基諾認定這是可以混淆國際視聽、敗壞中國聲譽的一招。二是在軍事上把菲律賓與美國緊緊綁在一起:
向美軍開放5 個軍事基地,還可能更多;從美國購買和引進戰機、軍艦和軍事人員;同美國搞軍事演習和「南海聯合巡航」。如此等等。這些行為,有的已成為法律條款,有的生米做成了熟飯,有的則試圖常態化。總之,後任若想將它們變更,難度挺大。
人們關心的是,阿基諾的「蕭規曹隨」計謀到底有多大效力?他的後任在對華關係方面同阿基諾拉開距離的決心和可能性有多大?
阿基諾三世在加州發表一份聲明,「他呼籲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遵守仲裁庭的判決,以此展示對法治的尊重」。王毅稱,菲律賓背信棄義提出南海仲裁案。
使我們不得不懷疑,菲律賓這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做法背後是否有複雜的國際背景,甚至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圖為美菲12天聯合軍演現場。
角逐總統大位的4人,其背景和競選中透露的對華主張大致如下:
羅哈斯:阿基諾提名的執政黨自民黨總統候選人。2010年大選時,羅哈斯主動放棄競選,助阿基諾勝選。投桃報李,阿基諾讓他當過交通部長和內政部長。此人的競選綱領顯示,在南海問題上態度強硬。
曾放過狠話:「是菲律賓的東西就應掌握在菲律人手中。」同時,他也重視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說中國市場很大,對菲律賓很重要。最新民意調查,其支持率在4個競選者中殿後。
格蕾斯·傅:參議員,獨立候選人,曾長期住在美國,競選中支持率一度領先,其主要資本是,菲律賓家喻戶曉的明星演員費爾南多·傅是她的養父。
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如果她當選總統,基本會延續阿基諾的政䇿,在主權問題上不妥協,但她不排除與中國談判的可能性。關於南海問題,她曾說「我們確實需要繼續仲裁。」
比奈:主要反對黨團結民族主義聯盟領導人。作為在任副總統,他不贊同把南海問題鬧到國際仲裁法院,認為阿基諾的南海政策太急於求成,菲律賓應與中國繼續對話。
先擱置爭議。在接受採訪時,他直言不諱:「中國有錢,我們需要資金。」他說,「遺憾的是,菲律賓與中國的問題將不會立即解決,恐怕很多年內都不會解決。」
杜特地:達沃市長,民調支持率後來居上,現為第一。其對華政策觀點鮮明:不主張國際仲裁,「我和中國有類似的立場,不認為通過國際仲裁法庭能解決爭端」;主張擱置主權爭端,「我會告訴中國,不要宣稱你的主權,我也不提我的祖產。我們把這些放在一邊」;
主張同中國經濟合作,「幫我們在棉蘭老建設鐵路,幫我們建設從馬尼拉到比科尓的鐵路,我們會高興的。我們不要鬥了,幫我們建設鐵路吧,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發展。」
他講話口無遮攔,有「菲律賓特朗普」之稱。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批評他的某些言論,他憤怒道:他若當上總統,要與美澳斷交。
菲律賓政權交替,為中菲關係向好發展提供了契機。但因幾種因素的制約,菲下任總統的對華戰略可能只會有所微調,不會有根本性改變。最好的情況是菲律賓會像某些國家那樣,走「安全上靠美國,經濟上靠中國」的路子,在中美之間保持某種平衡。
不像阿基諾那樣奉行極端的親美仇華政策。幾種制約因素包括:阿基諾製造的既成事實的羈絆;美國介入南海的行為不會收斂,作為軍事小夥伴的菲律賓不可避免地要供差遣;中國對菲律賓的政策是否精當有效。
事情還在變化中,很希望知道網友們對下屆菲律賓政府對華戰略的預判,也想聽聽網友們提給我外交部的對菲政策建議。
《菲律賓商報》4月25日一篇題為《總統候選人均希望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南海糾紛》的報道稱,菲律賓總統候選人24日贊成「尋求外交手段」解決菲律賓與中國南海爭端。
《菲律賓商報》寫道,菲律賓參議員聖地亞哥在24日總統候選人辯論期間說,「全世界都相信該片海是屬於我們的」。
圖為菲律賓總統候選人。
近日,多數菲律賓總統候選人都表示,儘管菲中存在海上爭議,如當選將會與中國就發展經貿合作開展對話。其中一位候選人杜特爾特表示,如果中方答應一事,他願意擱置爭議。
中方稱期待菲新一屆政府能奉行積極和明智的對華政策,妥善處理有關爭議,以實際行動改善中菲關係。圖為羅德里格·杜特爾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580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