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媒稱,去年全球新增10座核反應堆併網發電。其中,中國就有8座。中國的核工業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在經歷重大進步,發展核工業是中國放棄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的重要舉措之一。在不到30年時間裡,中國從一個學徒發展為世界核大國,中國的核企業也從客戶變身為國際市場的競爭者。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4月23日報道,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的核工業快速發展,目前在反應堆的設計和建造方面都已經實現自給自足。中國企業需要從其他國家同行那裡進口核技術的時代似乎還是昨天的事情。如今,中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技術,並開始向其他國家出售。西班牙核集團中國聯盟的負責人愛德華多·艾梅里奇表示,「中國企業從外國企業那裡學習得很快。除非我們出售的是最新技術產品,否則很難在中國推廣。現在我們已經發生了戰略性的轉變,開始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西班牙核集團中國聯盟由4家西班牙核企業組成。
資料圖:中國核電站建造現場
報道稱,核電僅占中國目前總發電量的3%。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建的核反應堆還有22座。美國權威諮詢公司信息服務公司中國能源研究主管周希舟表示,「核能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仍然占比很低,但對中國而言很小的一部分對世界而言可能就意味著很大一部分。核能在未來不會成為中國的能源主導力量,但中國一定會成為未來全世界核能領域非常重要的國家」。
這些看法並非毫無道理。中國核企業在海外的影響力日益明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3家國有核能企業已經登陸海外,與多個國家簽訂合約,涉及領域既有建造核電站、燃料加工、出口核反應堆,也有單純的提供資金。
大部分項目都是在巴基斯坦、羅馬尼亞、阿根廷等國展開,但也有一些高收入國家,比如英國。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最近成立了一家聯合企業,專門負責將中國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推廣到國際市場。
報道稱,中國核工業的海外擴張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北京利用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向海外出售自己的核技術。據報道,中企的目標是未來15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造約30台核電機組。
中國西部首座核電站1號機組當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為中國核企業提供了某些優勢,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紮實的財政支持,這讓它的核反應堆變成了對其他國家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周希舟表示,「當中國開始大批量生產這些設備時,價格普遍降低,因為中國企業是控制成本的行家,而且能實現批量生產。這種情況在風能、太陽能等領域都已經看到。近年來這些可再生能源的某些設備的成本已經下降了30%到50%。隨著自主技術的開發,很顯然中國企業還有壓低核能成本的潛力」。
但是,中國核能領域的實力展示並不足以讓「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在海外取得成功。中國企業的國際經驗相對較少,需要克服各種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獲得合約。於是,那些之前向中國出售產品的國外企業便獲得了新的機遇。西班牙泰納通公司的國際業務負責人托馬斯·巴圖埃卡斯表示:「在國際法規以及其他國家的國內法規方面,中國企業的經驗不如西方企業。有的市場與西班牙文化,而不是中國文化更接近,比如阿根廷。我們了解渠道和客戶的需求,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擺上談判桌的優勢。」
中國能源遭卡脖子?北京打通一海上生命線
俄媒稱,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白根旭表示,若「西伯利亞力量」項目的實施不會延誤,俄羅斯對華管道輸氣優先於澳大利亞液化氣。
澳大利亞計劃保障約40%的中國與日本液化氣進口,25%的韓國液化氣進口。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第18屆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展會開幕式上表示,澳大利亞計劃在2020年前將液化氣出口擴大兩倍至7500萬噸。
白根旭認為,澳大利亞具備擴大對華出口液化氣的潛力,但其主要問題是價格太高。他強調:"若液化氣的價格更具競爭力,則對華出口的可能性很大。但價格高昂的液化氣運輸也不能保證對其需求會大幅增加。"
他表示,若"西伯利亞力量"項目的實施不會出現太大的延誤,俄羅斯對華管道輸氣將具備優先地位。
他說:"若該項目延誤約1到2年還是可以接受的,但2到3年就會動搖俄管道供氣的地位,並迫使其與液化氣競爭。"
04年液化氣價格
白根旭指出,中國的管道天然氣進口將大幅超過液化氣進口,並將占到總量的三分之二。據中石油的統計,2020年前中國將進口700億立方米液化氣與800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2030年前兩者之間的差距會變得更大,分別為800億立方米和1300億立方米。
他還強調,澳大利亞與俄羅斯的液化氣同樣面臨著高運輸價格的壓力。據他所說,包括液化和運輸費用在內的價格估計為8美元每100萬BTU。
俄媒:俄氣將自掏腰包鋪設通往中國天然氣管道
俄媒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傑夫表示,俄氣將自行完成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即無需舉債。
據俄羅斯《晨報》網站2月4日報道,他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在與中方商談合作時,中方希望參與我們在俄境內的項目,就像我們曾表示有意參與中國境內的西氣東輸項目一樣。但俄氣在開採及勘探方面的原則非常明確:這只能建立在資產置換的基礎之上。」
2014液化氣進口來源國占比圖
報道稱,他強調,儘管當前經濟形勢非常複雜,但俄氣仍有能力在沒有中國以及其他方面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整個項目的所有階段。根據2009年6月24日俄氣與中石油簽署的《關於天然氣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俄將經過西線及東線對華供應天然氣。目前,俄氣正在鋪設「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來自雅庫特的恰揚達氣田和伊爾庫茨克的科維克塔氣田的天然氣將由此進入俄國內市場及國際市場。
資料圖片: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中國境內段開工。
報道稱,中俄在2014年5月21日簽署合同,俄將通過東線,在未來30年內,每年對華出口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合同總金額4000億美元。管道鋪設和在阿穆爾州興建天然氣加工企業的項目,其最初總估值為550億美元,而後,這一數字被提升到600億-700億美元。
報道稱,目前,經西線即「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對華供氣的談判仍在進行當中。該項目的第一期是從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經阿爾泰邊疆區對華供氣,每年300億立方米,為期30年。為此,俄氣將從西伯利亞西部鋪設「阿爾泰」管道至新西伯利亞,再延長至俄中邊境。該項目估值約230億美元,預計將於2019年開始供氣。(編譯/童師群)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