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剩最後三張牌 以命相博拿下美國二張牌

資源、生產、貨幣,哥把他們稱之為三張撲克牌。中美博弈鬥法其實就是在玩這三張牌。從上個世界到現在鬥了這麼長時間,一副牌中國27張,美國27 張,現在是中國手中剩三張,美國手中剩二張。即中國手中有:資源、生產、貨幣三張牌;美國手中有:資源、貨幣二張牌。美國咋是2張,那沒有的那張是什麼? 沒有的那張是"生產"。那美國的"生產"那張牌去哪去了?吃了嗎?沒有!讓中國"偷"去了?你什麼人品!典型的西方思維,不是搶就是偷。那去哪了?人家玩 高大上的富人,那張牌在上個世紀就扔了。咋扔得?"嗖"得一下就扔了。你別問了,成嗎?我要說正事。

你老這麼問,把別人當空氣嗎?下面還有上萬號人說哥評說呢!好吧···(吹牛,連影子加上還不夠一萬)咳···咳···嗯···剛才說哪兒了?嘔, 三張牌。夥伴們近幾年看到美國牛x哄哄,氣勢凶凶地搖著"重返亞太"的小破船,從太平洋東岸氣喘吁吁地跑到西岸搞"亞太平衡"。平衡毛線啊!不就是拿著僅 有的兩張牌來跟中國玩雀雀嘛!

一,早期的牌局是什麼?幾十年以來美國就是靠貨幣這張牌控制著資源和生產這兩張牌。具體手法就是靠美聯儲發行美元,通過技術性操弄加息和降息來控制 資源供給國和產品生產國,如中東、俄羅斯油氣生產國、亞非拉澳等礦產出售國;如中國等產品生產國。也就是美國僅靠貨幣這一張牌就贏了全世界。不用愁資源, 也不用管生產,騙吃騙喝還牛x哄哄地。像不像現實中的銀行呢?

從1945到1979年,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維持自已的剝削者地位,此時的美國還基本算個生產者和半個資源國。1971前美國還是個貿易順差 國,之後就成了完全的逆差國,直到現在。這時美國已出現了產業空心化趨勢,但不嚴重。之後的80年代和90年直到2008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的產業空心 化越來越嚴重,但美國通過強大的軍事機器的威懾和運轉,相對抵消了由於產業空心化而影響了美元貨幣這張牌的優勢的不利因素。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大的方面來說,通過"廣場協議"收割了產業高度發達且糧倉滿滿的日本;通過巴以衝突、兩伊戰爭成功地控制了中東的油氣資源及 世界油氣的定價錢從而鞏固了美元地位;利用G7搭上中國一起拖垮並最終支解了最大的資源和生產國-蘇聯。而這一時期以中國為代表的資源國和生產國像佃戶一 樣除了交地主美國的租外,剩下的就是自已度日的東西。

也就是說中國這個時期手中只有資源和生產兩張弱牌。貿易中進口少,出口多。不此時中美關的中,中國只是美國的雇員,為美國打工。即美國用貨幣一張牌 控制著中國手中資源和生產兩張牌,中國毫無反抗力。也就是說此時的世界中,國與國之間的生物鏈是這樣的:資源(前蘇後俄、中東等)?生產(中國等)?貨幣 (美國等)

二,現在的牌局是什麼?2008年之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舊有的牌局被逐漸打破。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開始不樂意按著美國設定得牌局出 牌。而美國手中的資源牌和貨幣牌實力也開始下降,影響力也開始減弱。我們還是以中國為例,中國逐漸成資源進口大國,科技實力的重大進步和雄厚完整的工業、 國防體系保證了中國開始向中高端產業挺進,現在是低、中、高產業通吃。

金融、服務業的後期發力也決定了中國不再是單純的產品生產國。中國開始考慮進口資源的成本和出售產品的性價比。這其中就涉及到中間物-貨幣,因為不 是以物易物的時代,必須通過貨幣進行國際間的貿易交換。那麼涉及美元的問題就來了,在以往的貿易中,先用本國貨幣兌換美元,然後再用美元買進其他國家的資 源,生產成產品後,賣出去換回來的還是美元。

資源國也是這麼個流程。也就是說資源國和產品生產國在貿易中得使用美元結算,在兌換美元過程中美國收取了貨幣差價,獲利一部分。在產品國和資源國的 貿易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利潤,即順差外匯大部分只能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美國美聯儲通過操弄美元的升值和降值,把資源國和生產國手中的美元以及購買美國國債的 收益回收一部分,再次獲利一大筆。

這就是俗稱的剪羊毛。也就是說受制於流通領域只能使用美元結算和投資美債,各個國家忙活了半天,最後收益至少有一半左右讓美國得了。那麼要想擺脫這 種被盤剝的局面,就得邁開美元,產品生產國和資源國直接交易,但是這種交易也得通過貨幣來進行。於是就有了歐元的誕生和人民幣的強勢崛起。中國初期搞得是 貨幣互換,比如中國與韓國互換1000億人民幣和韓元,那麼兩國在以後的貿易中就可以用這兩種貨幣直接購買和交換而不需要經過美元。

而世界那麼大,國與國那麼遠,為了交換起來方便,於是就出現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但這從本質改變不了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流通的性質。只能算是人民幣 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一段時間以來,由於貨幣互換不會受到美元的盤剝,更因為人民幣匯率穩定,越來越多的國家願用人民幣結算貿易。被形勢所迫,美國主導的 SDR不得不接受人民幣為國際儲備貨幣。

包括IMF和世銀也開始重視人民幣。但是這些,都是美元貨幣不樂意看到的局面和不想接受的結果。於是在對待人民幣國際化上,美國就來了一個"拖"字 訣。實際上,中國壓根兒就沒有指望這些國際組織高規格對待人民幣。亞投行的成立,一代一路的推出和即將成立的亞協都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助推器和有力保 障。

簡單點兒說:對於貨幣這個問題,中國的態度是你們不想跟我一起玩兒,那我就自己玩兒,誰想跟我玩兒隨便來。2015年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人民幣國際 化又走出了更堅實的一步。4月19人民幣金的推出,更是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招。之所以走這一步而且敢這麼弄,是因為中國手裡有一張很有底氣的牌-生 產,美國沒有。

中國現在逐漸開始亮資源和貨幣這兩張牌,而這兩張牌美國手中都有,而且相對來說美國占優勢。但是這兩張牌的優勢要想發揮出來必須得依靠生產這張牌。 也就是說離開美國,中國會活得更好;離開中國,美國會活得很難受。美國有牌不好打,中國有牌慢慢打;美國可以利用國際經濟組織慢慢耍中國,不讓中國"轉 正";中國可以用生產慢慢拖美國,通過布局,自己另起爐灶慢慢玩另兩張牌一資源和貨幣。這一虛一實,承受不了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所以近些中美博弈實質就 是各自拿著手中的牌,死死地盯著對方。

為了不讓中國出牌成功,美國加大了干擾力度,於是鋪天蓋的軍事圍堵,輿論抹黑,思想滲透,維基、巴拿馬解密,第五縱隊等等奇淫巧計無所不用。中國 呢?一隻手緊緊的抓著牌,雙眼死死地盯著美國,另一隻手慢慢向腰裡摸槍。就這麼個牌局。其它國家都是看牌的。有的鼓掌,有的冷笑,有的嘟嚷,有的腿顫,有 的冒汗,有的偷窺,有的盯賊。這是一場世紀大豪賭,生死牌局,誰也不想輸,誰也輸不起。

三,將來的牌局是什麼?呵呵!哥不是神測手,更不是"狼眼看天下",一不為誰站台,二不想當國賊。個人判斷:拖下去死的是美國;打核戰?全世界都完 蛋了,不用預測了;常規戰各自的優勢在哪?請參閱哥的《美國媒體別唬人,三戰美國敢打嗎》。三張牌的另解。一張是玩虛擬的歐美經濟,第二張是弄實體的新興 經濟,第三張是中國的南海。南海是搞虛擬經濟的歐美日和搞實體經濟的新興經濟體交融的生命大通道,相當於人體的脖子,東西吃多少都得經過脖子咽下去,否則 白搭,如果脖子被控制,時間一長,人就是掐不死餓也餓死了。這就是美國為什麼在南海橫行也好,爬行也罷地不停地窮折騰,中國在南海不緊不慢地搞基建的原 因。

其實幾十年來南海一直很正常,是美國為了美元,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一定要在這咽喉之地攪屎,那也怪不得中國。美國為了霸權,中國為了生存,孰輕孰重,一看便知。南海的得失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我們只能以命相博,別無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479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